作家声音

2015-06-18 09:47
文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马原刘庆邦谍战剧

●刘庆邦认为一个作家要有悲悯的情怀

著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日前做客石家庄市“燕赵讲坛”,向市民讲解了文学与生命的关系。他认为,作家生命的质量、力量和分量决定了其作品的质量、力量和分量。刘庆邦说,作家的写作,是生命之树、生命之果、生命之诗、生命之歌、生命之舞,是一种灵魂形式。写了40多年小说的刘庆邦,回过头看这么多年的写作发现:一个人生命的质量、力量和分量,决定他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来。对于生命的质量,他认为,只有具有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坚强的意志这五个因素,才算是高质量的生命,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刘庆邦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有悲悯的情怀,关注弱者,将生命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工具或筹码。同时,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而勤学、善思和勇于善于表达思想则是生命力量之所在。在生命有力量的作家中,他以鲁迅、史铁生为例,向大家展现了作家生命的力量对作品力量的影响。

●马原自称对一线城市有一种恐惧

日前,著名作家马原推出新书《逃离:从都市到世外桃源》,这部作品可以称得上是马原生命中的一段个人传记。当马原在被诊断患有严重肺疾后,他选择远走海南、云南,依靠运动和洁净的环境完成了身体的复苏。马原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谈到了他的新书和近况。马原说,新书是我生病以来的生活实录,也可以叫马原的生命之书。七八年的时间里反常规的面对疾病,不能说我的道理有多对,但确实没采取过化疗等措施,是我用个人对疾病的理解去面对。我想疾病和生命是一样的,都是以水为基础,我想通过换水的方式与疾病和谐相处。有些事别人听起来荒唐,但这是我个人的固执想法,因此也是我这本书的理念和方法论。马原说:我在上海生活很多年,原来认为上海很适合居住,但我没留下的原因除了生病,还有一种恐惧。像北、上、广这种一线城市,地铁里都人挤人,而且人与人交流的内容都是装点门面的谈资,在车上都要经过三五个小时。我是锦州人,我觉得锦州都比北上广这些一些城市强,现在我连小城小镇都不住,就住在山里不太和外界打交道。谈到近期写作计划,马原说,长篇小说是一定要写的。不过最近还要出一部童话,这是我的第一本童话书。我的小儿子马格今年六岁,刚开始学习认字看书,希望能让他看到我写的童话。法国的埃克苏佩里也是写长篇小说的,最后也写出了《小王子》。

●麦家称谍战题材泛滥不想再搅和

作家麦家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谍战片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影视家族,从《007》到《碟中谍》,再到《谍影重重》,谍战的兴盛不衰不是偶然的,除了主创人员的创作激情,还有观众对这种类型的迷恋,谍战剧天生就适合拍摄成影视作品。但近些年的谍战剧商业性娱乐性过强,人文底蕴方面太弱,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再写谍战剧的原因。我不想跟这个家族搅和在一起,因为这个家族里面的烂剧太多。为什么?其一,谍战剧属于主旋律题材,审查很容易通过;其二,谍战剧情节多在室内完成,制作成本低,投资小。很多人蜂拥而上拍谍战剧,这就容易把这个品牌做坏。对于封笔的说法,麦家称,我只封谍战的写作。一直写谍战题材,创作兴奋度会慢慢下降,积累的素材也越来越稀薄。当然从商业角度来说,我写谍战剧,哪怕剧写得差,行情也不会差,肯定还是谍战剧里面卖最高价的。但是我现在写作,肯定不是完全为了钱。我希望写出来的是读者观众喜欢的,能够拿来评论的作品。封笔是对自己狠心,强迫自己去做一些其他东西,我希望趁自己年轻,去尝试看能否开辟新的战场。我有强迫症,总是在谍战这一个题材里面转,如果不宣布封笔,即使尝试别的题材,可能最后我还是会转回谍战剧来。

●于坚认为真正好的诗就像塔一样

著名诗人于坚日前在人民日报发文称:真正好的诗就像塔一样,塔基广大,语言直接、简单,让很多人有感觉,被打动,可以进入,但诗真正的核心,它要表达的最隐秘的部分,是一层层往上升的。诗植根于语言的历史中。一首诗的“好”却是超越语言的。一位韩国诗人曾告诉我,在他看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最高之诗。一首诗的“好”也是超越历史的,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觉得李白的诗是好诗,萨福的诗是好诗。每个民族、每个时代都在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把永恒的“好”表达出来。若问一首好诗的“好”究竟是什么,那么,别无他法,我只能读诗给你听。我们无法像谈论一部电影或现实主义小说那样去谈论一首诗,诗是不能转述的,不能说有一首诗,它讲了什么什么,所以有多么多么好。一首诗就是诗人所创造的一个场,必须由读者自己进入,置身其间,才能真正感受和判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历史时间中积累而来的阅读经验会告诉你,什么是好诗。如果世界上只有一首分行排列的东西,就像行为艺术一样,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那就很难说出好坏了,而诗必须比较,放在书架上、放在经验中进行比较。现在一个不太好的现象是,一个安静的诗人一旦被网络注意,被媒体发现,马上就会变成新秀,喧嚣起来,浮躁起来。这给读者带来的印象是,诗变成了一种走钢丝的行为艺术,只有抓住眼球才是好诗。在微博微信带来诗歌传播的“百花齐放”的时候,如何树立和建立写诗的“金字塔”,恐怕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原刘庆邦谍战剧
神木有石峁
骄傲的0票
朱一龙、童瑶主演悬疑谍战剧《叛逆者》
刘庆邦出版长篇“日记”《我就是我母亲》
“中国梦”背景下谍战电视剧研究与创新
谈谍战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论谍战剧的创新和出路
梅妞放羊
朋友,马原
洪峰马原们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