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对地方高校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

2015-06-25 03:24胡茂波李媛媛
高教探索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程课堂教师

胡茂波+李媛媛

摘要:大规模在线开放平台MOOCs,具有商校联盟、个性化学习、多元互动、开放自由的特点。中国地方高校与“985”、“211”院校相比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短缺、教育质量较低、科研转化不高、行政化严重的现象。随着国内外名校纷纷加入MOOCs,地方高校将面临着生源人数下降、教师教学能力不足、课程评估难度加大、信息化管理滞后的严峻挑战。同时,如果合理利用MOOCs资源,能使地方高校获取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式获得变革的机会,教学管理模式也会开创新局面。地方高校要想在MOOCs潮流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应充分利用MOOCs资源,大胆运用翻转课堂,开设具备地方特色的课程,搭建地方人才成长的互动平台。

关键词:MOOCs;地方高校;挑战;机遇

一、MOOCs的内涵及特征

1.MOOCs的内涵

传统教育中,固定的教师和不变的教室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资源的自主选择权,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MOOCs是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线课程。”[1] MOOCs是开放教育在Web2.0时代的最新发展,是知识时代群组移动学习的结晶。[2]MOOCs是一个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平台,其注册自由,向任何想要学习世界名校课程的学生开放,同时它还具有鲜明的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反馈评估环节。[3]2012年建立的Coursera、Udacity、edX,是目前运行良好、用户众多和声望较好的三大MOOCs平台。学生可以在兴趣的驱动下,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先验知识在MOOCs平台上选择适合的课程,自主把握学习进度。[4]多样化的优质教学资源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的保障。

2.MOOCs的特征

(1)商校联盟

从美国三大MOOCs平台来看,营运路径是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首先由顶级高校的教授牵头创建MOOCs平台,然后吸引一流名校来平台上开设课程。为了MOOCs的可持续发展,高校与企业联手起来进行合作运营。三大平台的眼光不局限于美国境内的大学,在2013年将眼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海外的名校。对学习者免费的MOOCs,通过其它渠道来获取经费,如向企业提供新员工培训业务,赚取平台广告费用等,这样才能够保障MOOCs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盈利性为主的企业而言,这是一块具有潜在收益的教育市场。今后的发展趋势是课程区分付费和免费两种,MOOCs平台可通过向学习者提供证书、电子教材等额外的服务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5]MOOCs的课程开发会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其发展也将会取决于市场需求和社会认可。

(2)个性化学习

从受益范围来看,MOOCs跨越时空局限,辐射到世界上每一个能使用互联网并渴望学习的人。MOOCs中的文科课程偏重于情景式教学,能让学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理工科类的通过创建虚拟实验室,使学生在进行高仿真实验和模拟操作过程中体验到做中学的学习趣味。今后随着更多的优质课程在MOOCs平台上集聚,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员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循序渐进地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课程开发主题将由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学为中心,也将会出现多名教师组成团队来共同打造同一门课程的现象。此外,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教学模式将会成为一大趋势,通过小规模的教学讨论形式来让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多元化互动

MOOCs上有大量的学生同时注册,疑难解答主要来自于在线学习的伙伴而不是授课教师。MOOCs参与者最常见的做法是参与论坛讨论,使用 Twitter、微信、qq等在线社交工具发表自己的观点。作业的客观题通过自动测试平台来评估,而主观题往往采取学员间互评的方式审阅。MOOCs平台一直努力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沟通方式,学员有多元的渠道与不同的学习同伴进行交流,多元化的生生互动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究学习。有些学习型社区还建立了线下沙龙组织,对MOOCs课程中的问题进行线下讨论。MOOCs的授课教师起到了一种穿针引线的作用,把热爱该课程的学员串联起来,而真正发挥主体作用的是学员本身,通过相互之间的碰撞,促进彼此的不断成长。

(4)开放自由

与传统大学课程相比,MOOCs是一种巨型的开放性课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参与课程,如果错过了开课的时间,学生依然可以学习前面的视频课程,只不过学习进度需要完全靠自己把握。人们多年来梦想的教育形态——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自己的节奏学习,并得到即时的学习反馈,在MOOCs教育的平台上似乎有可能成为现实。[6]当MOOCs以免费或者低学费的门槛现身于高等教育市场之后,更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就会趋之若鹜踊跃注册,从而造成MOOCs的井喷现象。“学分银行”是MOOCs的发展方向。我国学分银行认可的课程也可以打破春季、秋季学期的限制,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安排相对宽松的上课时间,建立灵活的学期模式,赋予更多学习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7]

二、地方高校的发展现状

1.教育经费投入短缺

中国2600多所高校,2500多所都属于地方高校。随着“211工程”的继续推进及“985工程”的实施,我国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向中央直属高校倾斜。以2012年为例,央属高校的生均支出为46518.03元,而地方高校的生均支出只有20008.58元。[8]由此可以看出,占到95.4%的地方高校,生均支出却不足部属高校的一半。这一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两者在教学、科研等水平差距快速拉大。2010年财政部、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财教[2010]567号),要求各地方政府制定本地区高校生均拨款基本标准,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但是对于处在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某些地方高校而言,经费仅能维持学校本身的基本运转,而无法保障其办学质量。

2.教学质量较低

“211”院校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为41.81%,要远高出地方本科院校的37.61%和高职高专的30%。[9] 这一方面和部属院校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多于地方高校有关,另一方面还和重点大学对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关。《2014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师资力量前百强全部是研究型大学,充分说明研究型大学教师水平较高、教学质量较好,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地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与名校之间还有很大一段距离。除了教师因素外,班级规模的大小也会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中国高等教育扩招过程中,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承担的主体,这就造成地方高校的班级规模扩大,师生比相应地降低,进而减少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科研转化相对不高

与“211”、“985”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在学术成果总量方面并没有显出弱势。以2013年为例,地方高校出版的科技专著达9608部,是部属高校的近4倍,地方高校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要比部属高校多出162594篇。[10]但是,科研质量却远远不及部属高校,从所获得国家级奖项可以看出。地方高校只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6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部属高校则分别拿到了30、52和132项。[11]此外,部属高校签订了4763份科研技术转化合同,收入达1846854千元。[12]地方高校签订了5512份技术转让合同,但是收入仅为部属高校的一半,为909263千元。 [13]数据的对比表明,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产出、转化率还较低,学校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4.行政化严重

地方高校的行政化首先表现在不能从高校外部获得独立的办学自主权。相对于中央政府直接拨款的部属高校而言,由地方政府管辖的地方高校,不仅在所获得的教育资源上与部属高校相差甚远,而且还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来办学。因此长期以来,地方高校也就具有了政府属性而弱化了其特有的属性。[14]地方高校的行政化还表现在高校内部的机构设置上。如设置科员、科长、处长的垂直型行政级别岗位。此外,教授治学仍然只是一个口号,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以学术研究为主要要务的教授学者得不到自主治学的实权。如学术委员会设立的初衷就是以实现教授治学为目的,但是现实的学术委员会形同虚设,每年也就是开一两次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会议,更有甚者,还成了学术腐败的保护伞。[15]

三、MOOCs对地方高校发展的挑战

1.生源下降

MOOCs在极度尊重教师的国度里推广,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学生会容易被那些来自顶尖高校的MOOCs名师所吸引。[16]地方高校的学生会认为重点大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都胜出一筹。但是,由于优质的高校资源有限,并不是所有想要追求高质量教学资源的学生都有条件进入名牌高校深造,MOOCs的到来给这部分人带来了福音。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积极参与,使MOOCs具有了更大的知名度。低收费甚至免费的MOOCs,也会让学生对其表现出更高的青睐度。此外, MOOCs上课时间自由,这一点满足了大多数经历过高考学子们的期望,越来越个性化的大学生们就会大胆选择教学质量更高、课程内容更丰富、上课时间更灵活的MOOCs大学,这样一来就会直接导致地方高校的招生危机,学校生源下降。

2.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地方高校学生通过与MOOCs对比,会质疑本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由于MOOCs中的课程主要来自于国外的知名高校,对地方高校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也相应地提出了挑战。引入全英文授课的MOOCs课程和翻转课堂模式,对地方高校教师的语言水平提出了高要求。目前在MOOCs平台上开设课程的一般都是研究型大学,但是对于以教学型为主的地方高校而言,教师对专业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的把握不太敏感,给学生的辅导也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无法挖掘出研究的背景和趋势。此外,MOOCs倡导的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理念,这与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授课价值相悖。长期进行群体授课的教师往往只注重对课程本身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体关注,导致教师不擅长进行个性化教学。

3.课程评估难度加大

地方高校若要开设MOOCs课程,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估机制,这样才能保证MOOCs的教学质量。由谁来进行考核,如何设立评估指标,怎样进行评估,才能符合MOOCs课程特点是地方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MOOCs课程评估活动和传统课程不同的是,评估团队应该由学术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组成。既要围绕课程学术质量展开,也要关注其课程设备及制作水平。课程评估一级指标不仅要涵盖静态的课程目标、教学策略,而且还要对动态的教学指导、论坛讨论等进行分析。课程评估二级指标需要在一级指标的指导下,结合用户体验来详细制定。为了保证MOOCs课程的完成率,学校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操作复杂的形成性评价,这样才能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从而降低MOOCs课程的辍学率。

4.信息化管理需加强

引入MOOCs课程,需要一套超前化、公开化、高效化的水平管理系统与之匹配。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跟踪学生的MOOCs学习进程,合理地评估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是MOOCs教学管理的首要问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就意味着高校将实行平行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中不存在行政管理中的权威关系,各职能部门之间需要相互信任,相互协调,共同搭建校园网络管理平台。但是,传统的教务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无法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模式,也不会根据学生学习MOOCs课程产生的数据来分析教学的效果,从而给学生反馈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因此,地方高校应加强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才能为MOOCs在本校的正常运营提供有力的后盾支持。

四、MOOCs对地方高校的发展机遇

1.获取优质教学资源

由于MOOCs平台中集聚的都是高质量水平的课程,它解决了人们对获取高端教学资源的需求与受高质量教育机会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应证了MOOCs所提倡的“打破知名大学围墙,为普通人学习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打开大门”的教育理念,从而推动了全社会教育民主化和公平化的发展。[17]这一方面满足了地方高校学生对获得优质教学资源的渴求,他们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程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培训地方高校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好机会。通过观摩名校教师的授课技巧,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并从细节着手逐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对于经费严重短缺的地方高校而言,通过引进高水平的MOOCs课程,不仅能弥补因缺乏优质师资而没能开设起来的课程缺口,而且还能够大大节约办学成本。

2.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属于地方政府管辖,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动手能力强、专业理论扎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MOOCs为优化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各个学院通过MOOCs平台可以选拔出优质生源。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特长和各个专业情况了解不多,大一新生通常都会面临着选择专业的苦恼,地方高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MOOCs课程的学习,来增强对所报学校各专业的了解,并选择出自己心怡的专业,学院也能够挑选到适合不同专业学习的优质生源。其次,MOOCs平台上的课程不仅种类多,而且专业辐射范围较宽,地方高校如引进相关MOOCs课程来丰富完善自身的专业课程体系,就能更好地把本校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化视野、知识结构多元化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教学方式获得变革的机会

各大高校应该高度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并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使命的核心,这才是MOOCs的意义所在。[18]地方高校为了在这次MOOCs潮流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其教学方式将会得到相应的变革。首先,从统一化、僵硬的课程体系到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答疑,实现个性化教育。其次,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音频、视频在MOOCs中的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课程都是由10到15分钟长度的精短视频组成,与传统45分钟的课堂相比,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最后,从封闭式的课堂讨论到大规模在线的协同学习。在MOOCs讨论区内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4.开创教学管理模式新局面

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实现数据一体化管理,包括:课程注册、教学进程控制、教学质量控制、考试方式改革、学生成绩与学分认定等。[19]管理人员在学生选课之前,应把MOOCs平台上的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分类,然后将其整合到校园数字平台上,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注册并选课。教学活动搬到在线课堂后,教学进度就会透明化,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传统课堂一般对学生进行的是总结性评价,通过组织期末考试来检测;MOOCs课程在10到15分钟教学视频之后,会有随堂的小测试,对学生实行形成性评价。上海交大等19所高校还将MOOCs课程纳入了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免费让学生跨校选修,实现上海西南片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及学分互认。[20]MOOCs学分互认也将会是地方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

五、地方高校面对挑战与机遇的应对策略

1.充分利用MOOCs资源

地方本科院校既要做精研究生教育,保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做强本科生教育,培养中坚力量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做优职业教育,培养出大规模的技能操作型人才,直接推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选择性地合理利用MOOCs平台上的优质课程,能优化地方高校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MOOCs平台上课程内容选择,首先,引进国内外名师开设的优质通识选修课程,可以弥补地方高校一直存在的重专业轻人文的缺陷。其次,公共基础课程可以采取MOOCs形式授课,如公共英语和计算机。最后,根据培养学生相应的技能来制定相应的课程模块包,对MOOCs平台上已经具备的课程进行分类,同时开发目前还没有但模块包需要的课程。

2.大胆运用翻转课堂

地方高校应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大胆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整合线上线下的优质教学资源来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课堂收益。翻转课堂就是将MOOCs课堂和传统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强化并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尤其会给后进生带来福音,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逐步解决困惑自己的问题。在翻转课堂的交互性活动中,教师需要随时捕捉学生的动态并及时加以指导。[21]教师可以把2到3个同学分成一组,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在线的MOOCs学习,经过线下讨论、整理之后,再拿到课堂上进行小组成果展示,提出不懂的问题与教师还有其他组同学一起进行深入探讨。这样的话,教学的重心真正从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学生的学。

3.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地方高校要想在MOOCs潮流中保持自己的文化主体性,考虑创建国内自主的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是一大出路。[22]地方特色课程就是指以地方特色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地为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培养人才的课程。有特色才有竞争优势,有了竞争力才能保障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地方高校应该在MOOCs潮流中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开发特色课程,或者把已经拥有的特色课程转化为MOOCs课程,借助这个强大的媒介平台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在社会面前,并广泛接受课程参与者的点评。2014年5月,56所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在深圳成立,该联盟成立的目标就是把地方高校的力量集合起来,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我国的MOOCs平台也会因为地方高校的踊跃参与,课程种类会更具有多样化和特色化,为地方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

4.搭建地方人才成长的互动平台

在MOOCs潮流中,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鼓励其选修其它的MOOCs课程并承认其学分。但是,作为核心部分的专业特色课程,地方高校不能盲目照搬MOOCs相关课程,而是应主动和企业联合起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合力来抓好学生的实训实习,确保学生把学到的理论在实践中充分运用。此外,地方高校在逐渐推广大规模在线教育阶段,不仅需要重视面对面的授课形式,更要重视最灵活、最聪明、最具有互动性的宝贵教学资源——教师。[23]因此,注重校企合作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地方高校,应积极搭建一个校企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平台,邀请学校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特定领域的企业专家做客平台,在线与学生交流互动,调动全体教师的主动积极性,共同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50.

[2]郭景平.MOOC是群组移动学习的新结晶[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ca7f3a0100xdg1.html,2011-10-01.

[3]Diane M.Billings.Understanding 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 [J].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 2014, 45(2):58-59.

[4]McAuley,A.,Stewart, B.,Siemens,G.,&Cormier,D.The MOOC model for digital practice, SSHRC Knowledge Synthesis Grant on the Digital Economy.2010,Retrieved from http://www.eduk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1/07/MOOC_Final.pdf.

[5]Chrysanthos Dellarocas, Marshall Van Alstyne.Money Models for MOOC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3,56(8):25-28.

[6]史静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在线教育研究[EB/OL].http://www.ioe.tsinghua.edu.cn/publish/ioe/5332/2013/20130702150151518201503/20130702150151518201503_.html,2013-07-02.

[7]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2):20-26.

[8]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2012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568-570.

[9]史静寰,许甜,李一飞.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研究——基于44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12):52-66.

[10][11][12][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3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0-86.

[14]钱民辉.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何总是处在两难之中[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5):35-42.

[15]肖卫兵,陆娜.大学去行政化的意愿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2(16):40-44.

[16] Stephen Brown.Back to the future with MOOCs? [J].ICICTE Proceedings, 2013:237-246.

[17]王左利.MOOC生态初现[J].中国教育网络,2013(9):16-20.

[18]John Daniel.Making Sense of MOOCs: Musings in a Maze of Myth, Paradox and Possibility [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edia in Education (JIME), 2012, Retrieved from http://www-jime.open.ac.uk/article/2012-18/html.

[19]徐晓飞.抓住MOOC之机遇 促进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9-47.

[20]韩晓蓉.沪上19所高校将互认慕课学分[N].东方早报.2014-04-21(A11).

[2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2]郑雅君,陆昉.MOOC3.0:朝向大学本体的教学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4(1):5-9.

[23]Thomas Clarke.The advance of the 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The impending globalization of business education?[J].Education & Training.2012,55(4):403-413.

(责任编辑刘第红)

猜你喜欢
课程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