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农业推广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组织邻近性的视角

2015-07-01 21:19高启杰姚云浩
中国农机化年鉴 2015年0期
关键词:农业影响

高启杰 姚云浩 董 杲



合作农业推广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组织邻近性的视角

高启杰 姚云浩 董 杲

近年来,我国政府主导的一元化多线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渐向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体系转变。鉴于各类推广组织间沟通与互动的现状,建立多元化合作型农业推广体系已迫在眉睫,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也为多元合作农业推广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法律支撑。在合作农业推广具体实践中,为保障合作目标的实现、降低交易成本,推广组织间形成了不同的合作模式,如农业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攻关、共建基地、人才培养与交流等。如何通过建立适宜的合作推广模式以提升合作推广的效率和效果越来越受到推广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然而当前此方面的研究多局限在多元农业推广组织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等理论探讨上,对合作农业推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研究,特别是缺乏定量的实证分析。本文通过建立有序 Lo-gistic模型,以6省60项合作农业推广项目为样本,探讨影响合作农业推广模式选择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同时,在研究视角上引入“邻近性”这一概念,强调组织间的多维邻近性对合作模式选择的重要影响,以期从新视角指导农业推广机构的合作行为。

一、文献回顾与模型构建

1.关于组织邻近性的研究

邻近性”英文为“Proximity”,也称为接近性,简单地说,是指网络中不同主体间具有共性的“类”或“群”特征。马歇尔在研究产业聚集中强调企业邻近的好处,即邻近的关系有利于劳动分工,知识外溢以及规模化生产。法国邻近动力学派首先提出邻近性包含多维度的观点,并基于互动主义和制度主义两个视角进行邻近性研究(李琳等,2013)。以Kirat等(1999)为代表的制度主义方法将邻近性分为地理邻近性、组织邻近性、制度邻近性,而以Torre等(1999)为代表的互动主义方法,只考虑地理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两种形式,更强调了网络关系的重要性。

本文将组织间的邻近性划分为地理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地理邻近性主要是指各推广主体在空间上的接近程度,由于涉及交通运输的成本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程度,因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在组织合作框架下,组织邻近性是不同组织在合作中所存在的共同的属性逻辑和认知逻辑的多少。所谓属性逻辑是指不同组织内存在的固有的组织资源、组织结构、行为规则、惯例以及运行机制等;而认知逻辑是不同组织内以个体认知为基础,在长期的实践中基于组织自身的资源状况、制度规则、知识技术结构、文化价值和经验背景等所形成的组织层面的心理认知系统。组织邻近性程度越强,组织间的心理认知系统就越相似,共享的认知逻辑就越多,就越可以在组织交互作用中理解对方的各种行为; 共同的属性逻辑越多,知识就可以更加容易地实现跨组织边界的转移,推动隐性知识传播。具体说来,组织邻近性反映了潜在的组织网络联系程度以及组织特征的相似性程度,即揭示了如何进行有效合作的问题。本文进一步将组织邻近性这一概念细分为组织资源邻近、组织结构邻近、组织关系邻近和组织认知邻近,前两者属于一种属性逻辑,后两者则属于一种认知逻辑。

2.关于合作农业推广的研究

我国学术界基本形成了构建多元农业推广组织合作体系的普遍认同。高启杰(1995)指出我国多元化的推广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推广的组织体系要向多元化综合型方向发展;李维生等(2007)认为应在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同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元主体、多方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高启杰(2009)在论述政府推广组织和非政府推广组织相结合时,明确提出构建多元化合作推广体系;张淑云(2011)基于农户评价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技术服务绩效,并依托超循环理论建构了多元农技推广体系;刘光哲(2012)提出了构建“一体两翼蝴蝶”模式的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

目前,关于合作农业推广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与之相关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可借鉴,如卢仁山(2010)将产学研合作分为松散型、较紧密型和紧密型合作模式,并指出从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的角度,产学研合作各方应采取紧密型合作模式,通过共同组建经济实体可以实现最终产品市场的帕累托均衡;杨梅英等(2009)认为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会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合作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前者包括企业规模、知识吸收能力等,后者包括市场竞争程度;卢山等(2012)认为技术商业价值、技术复杂性和成熟度等技术特性对校企科技合作模式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影响。但产学研合作只是合作农业推广的一种合作模式,不同性质的推广机构该选择何种合作推广模式以获得最佳推广效果仍需得到深入探讨。

3.关于合作推广模式的研究

由于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推广主体间的合作模式多种多样。从合作具体方式分,可以分为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委托开发、共建基地、内部一体化等模式;按合作功能分,可分为人才培养型、研究开发型、生产经营型合作模式;从政府作用的角度,可以分成市场自发、政府引导、政府主导型合作模式;按推广组织合作契约程度,则可分为市场交易型、合作联盟型和纵向一体化型。结合合作农业推广的实际情况,即合作推广的内容具有复杂性,各种类型的合作方式间并非完全割裂,而是相互联系、彼此融合的,如市场交易型这种合作程度较浅的模式往往适合于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委托开发等具体合作形式;技术咨询模式中往往又伴有人才的培养与交流等具体合作内容等。因此,本文将合作农业推广模式按合作程度划分为低度、中低度、中度、中高度和高度合作5类,并进一步为其赋值,相关内容见表1。

表1 合作农业推广模式及其赋值

本研究根据实地调研的基本情况,将影响合作农业推广模式选择的因素归纳为3个层面:一是组织间层面,包括不同推广组织间的地理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后者又细分为组织资源、结构、关系和认知邻近,组织邻近性一方面反映了主体间组织特性的相似性(Torre等,1999),另一方面反映了组织内或组织间的一种关系安排或规制结构(Carrin-cazeaux等,2008),一般来说,组织邻近性越高,推广机构越倾向于选择合作联盟或纵向一体化等高层次合作模式( 李琳等,2009;党兴华等,2013)。二是环境层面,包括多元农业推广组织合作的外部一般环境和特殊任务环境两方面,前者包括一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后者涉及具体推广的用户、其他推广组织、政府管理部门等对合作项目的影响(高启杰,2009),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和多元性导致合作模式的选择差异。三是项目层面,即合作项目本身的技术复杂性、管理复杂性将影响合作模式选择。当推广技术本身、推广管理过程越复杂时,推广组织往往倾向于形成高层次紧密的合作模式,以减少项目实施风险和合作交易成本,保证合作推广的持续绩效。另外,项目合作的年限,不同推广主体的组织性质,以及推广技术的公共属性也可能会影响组织合作模式的选择。

基于上述分析,影响合作农业推广模式的自变量及其含义、预期影响方向等情况见表 2。

表2 模型中作为自变量的各影响因素指标设计及预期影响

由于被解释变量即合作农业推广模式为有序多分类变量,本文采取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合作农业推广模式的因素。本研究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即合作农业推广的模式为低度(Y1=1)、中低度(Y2=2)、中度(Y3=3)、中高度(Y4=4)和高度合作(Y5=5)五类,解释变量包括组织间邻近性各维度、推广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推广技术复杂度与管理复杂度、项目合作年限、被访谈组织性质以及推广的技术属性等,而所得回归系数表示上述解释变量对合作农业推广模式选择的影响方向与程度。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检验

1.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实地问卷调查,课题组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间前往北京、天津、山东、广东、安徽、四川等地,通过重点推广机构走访的形式,对不同类型推广机构及其部分合作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共获得问卷6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调研问卷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被调研推广组织及其合作推广项目的背景资料,如合作对象、具体合作方式、推广物品属性、合作规模及效益等; 二是针对具体合作项目进行主观测量,包括合作组织间的邻近性测量、项目的一般和任务环境测量、项目复杂性测量等。

2.样本特征

调研的合作推广项目中,1~3年的合作项目占样本总数的35.0%,4~6年的合作项目占样本总数的 31.7%,7年及以上的合作项目占样本总数的33.3%。合作推广物品具有公共技术、准公共技术 和 私 人 技术属性的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1.6%、26.7%、16.7%和11.7%。推广组织类型有行政型、教育型、科研型、企业型和自助型(如农业专业合作社)五类,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0.0%、11.7%、15.0%、26.6%和16.7%。从总体上讲,被调研合作推广项目符合当前合作推广的实际情况,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研数据可靠。

3.样本信度和效度检验

为提高模型分析结果的精确程度,检测问卷是否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首先以Cronbach’sα系数检验各变量的信度,可知所有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均超过0.6,如组织条件邻近性、结构邻近性、关系邻近性和认知邻近性变量的系数值分别为0.837、0.645、0.680和0.806,这表明本研究量表可信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在内容效度方面,参考了大量相关国内外研究,并咨询相关学者和推广实践专家的意见,本研究在预调研的基础上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修正,以确保题项的有效性。在建构效度方面,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按照因子载荷量大于0.6的原则进行筛选,发现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6,问卷具有较高的建构效度。通过检验,可知所得数据可以进行下一步回归分析。

三、实证分析与讨论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可得出,模型的x2统计值为78.870,且模型P<0.01,说明解释变量对合作农业推广模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而模型的伪决定系数(NagelkerkeR2)值为0.765,也说明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有一定关系存在,模型整体估计效果较好。

表3 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

模型估计结果见表3,可知,通过水平为10%的显著性检验的解释变量有5个,地理邻近性、组织关系邻近性、一般环境、合作管理复杂度和项目合作年限对选择高层次的合作模式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作用。具体来看:

1.地理邻近性对选择高层次的合作模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1)。地理邻近性有利于隐性知识(如具体的推广操作技能、知识背景和组织运转模式等)在不同推广组织之间的交换和协作(Ponds等,2007),有利于降低推广机构间频繁交流的交易成本,有利于推广物质资源的近距离、低成本运输等,促使不同的推广机构建立更为广泛的联系;而地理距离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推广组织无法全面掌握合作对象的情况,从而选择较为低级的合作模式,如市场交易型的农业技术转让或委托开发。另外,也有国内外学者将地理邻近性分为固定和临时性地理邻近两种类型,后者强调不同推广机构仅在某些合作阶段实现短暂或临时的交流即可,如专业技术人员跨区域流动,通过会议、参观、旅游等方式来实现临时的近距离交流等,而本研究显示合作农业推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固定的近距离物理邻近性才能克服距离带来的各种推广实践问题。

2.组织关系邻近性对选择高层次的合作模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1)。关系邻近强调属于同一关系空间的行动者形成共同的“实践社群”(Community of Practice)或占据了网络结构中的等效位置( Knoben 等,2006),组织间关系越邻近,如拥有较长时间的关系历史、关键个体成员间联系越紧密,越有益于推广资源的共享,建立起长久信任的组织间联系,形成高层次的合作模式。调查发现推广组织间历史合作时间越长,组织间的“缝隙”就越小,各种推广资源的整合力度就越大,往往越容易形成一体化的合作形式。而组织资源、结构和认知邻近对合作模式选择的影响不显著,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关系邻近作为一种“认知逻辑”,是基于组织资源、结构等“属性逻辑”的最终表达,认知邻近越高也会体现在关系的邻近性上,故其对合作模式选择的影响更为显著;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样本数据主要是通过行政型、科研型推广机构介绍有关的合作项目和协作机构,并对后者进行实地调查获得,关系邻近的组织机构占样本数量偏大所致。

3.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对合作推广模式具有正向影响,一般环境表现的更为显著(P<0.1)。由于本调研中,具有公共技术属性的推广项目比例较高,如病虫害防治、动植物检验检疫和畜牧饲养等软性技术,推广最有效的机制是政府干预,因而当前农业推广政策法规、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一般环境越有利,推广组织越倾向于选择高层次的合作模式。较好的合作推广环境,意味着对合作推广的环境阻力越小,合作的行为过程和执行效果也会更好。

4.合作管理复杂度对选择高层次的合作模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5)。推广管理过程越复杂,推广组织往往倾向选择高层次紧密的合作模式,以减少项目实施的风险和合作交易成本,保证合作推广的持续绩效。例如,推广组织间由于项目所需资源种类越多,资源约束条件越强,资源配置导致的项目管理复杂性越大,或项目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对推广组织发展影响的不确定性越大,战略定位导致的合作推广管理复杂性越大,或推广组织间信息沟通障碍越大、组织信息更新速度越慢,从而导致的组织管理复杂性越大等,都将促使推广组织选择高层次的合作模式。

5.在其他变量中,项目合作年限对选择高层次的合作模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5),合作时间越长越倾向于选择高层次的合作模式,以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行为,保障合作推广的可持续开展。而模型结果显示,以自助型推广组织和私人技术分别为参照组,其他类型的推广组织和技术属性在合作农业推广模式的选择上并未有显著差异,即被调研的推广组织性质和推广技术属性本身对合作农业推广模式的选择并没有显著影响。

另外,可以通过参数估计值的绝对值大小来看各自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程度,绝对值越大表示该因素对会合作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越大。从表3可以看出,按各自变量对合作模式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项目合作年限、地理邻近性、组织关系邻近性、一般环境和合作管理复杂度,这表明项目的基本特征和组织间邻近性是影响影响合作农业推广模式选择的最主要因素,在选择具体合作模式时应考虑项目和组织的基本特征,但也不能忽视其他因素对合作模式的影响。

四、结论及启示

1.结论

本研究利用全国6省60个合作推广项目的实际调研数据,通过构建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影响合作农业推广模式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地理邻近性、组织关系邻近性、合作的一般环境、管理复杂度和项目合作年限对合作农业推广模式的选择均有重要影响,而且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具体而言,组织间地理空间上越接近,如位于同一城市的推广机构,比位于不同省份的推广机构间合作更倾向于选择高层次的合作模式,如共建基地、共建实体、内部一体化等; 推广组织间关系越邻近,越容易形成具有信任关系的合作联盟,建立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高层次的合作模式; 良好的农业推广政策法规、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将促使推广组织选择更高层次的合作模式; 合作推广的管理过程越复杂,推广组织往往倾向选择高层次紧密的合作模式,以减少项目实施的风险和合作交易成本,保证合作推广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推广组织间存在的合作项目的时间越长,越倾向于选择高层次的合作模式。

2.启示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可知,合作农业推广主体在选择具体合作模式时应考虑以下问题:第一,根据推广组织间的邻近程度选择合作模式。地理邻近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推广机构间高层次合作模式的选择,地理邻近对组织间显性和隐性知识的传播和扩散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一些小的推广机构,以及合作推广的初级阶段,选择地理邻近程度高的推广机构进行合作更为重要; 推广组织间关系越邻近,越容易形成相互信任,彼此承诺的关联状态,一方面,推广组织在合作之初应慎重考虑组织间的关系邻近程度,根据关系邻近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形成相匹配的合作模式; 另一方面,农业推广组织间,特别是关键组织成员间应重视深度沟通与交流,明晰组织及成员在合作中所承担的角色,履行相应承诺并取得对方信任,建立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较高层次的合作模式。第二,根据具体合作的一般环境选择合作模式。特别是对于具有公共技术属性的推广物品,应注重合作的宏观环境,如农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农村市场结构和消费水平、农村人口数量与教育水平等环境要素,从而选择不同程度的合作模式,一般环境越有利,推广组织越倾向于选择高层次的合作模式。第三,根据项目本身的复杂性来选择合作模式。合作农业推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推广组织间相互协调和融合,及其对合作推广对象的复杂管理过程,当合作项目管理复杂度越高,意味着推广组织将花费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推广对象认识、接受和采用农业推广技术,推广组织间可形成高层次紧密的合作模式,建立更有效的合作制度,保证合作推广的顺利进行。另外,推广主体本身也应该提高自身的能力,如组织资源和关系的管理及运作能力,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动态适应能力,推广技术创新与发展的能力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软硬条件,以匹配更高层次的合作对象,选择更高层次的合作类型,从而提高合作农业推广的绩效和发展水平。

中国农业大学;论文来源:《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农业影响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影响大师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