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评:造假泛滥,掩耳盗铃

2015-07-01 07:21
新传奇 2015年34期
关键词:安监机构报告

生产经营单位为了尽早拿到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加快建设进度,要求安全评价机构得出对其有利的结论;而多达66.67%的安全评价机构,竟然不同程度地听话照做了。

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发生这么多天后,涉事企业天津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海国际)的安评报告仍未向公众公开。

安评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口,然而据媒体披露,虽然瑞海国际堆场改造工程与居民区的距离明显不符合最少1000米的规定,但安评验收报告却作出了“与民居楼距离符合规定”的判断。

据悉,生产经营企业要通过安全评价,才能获得生产经营许可证。但中国安评质量差,造假泛滥,2010年国家安监总局抽查,46.4%的机构有问题。安监部门为企业指定安评机构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而企业也常常和安评机构联手欺骗安监部门。

从预审到验收,安评“一路绿灯”

天津市共有4家具有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其中中滨海盛是天津第三家拿到甲级资质的安评机构。公开资料显示,中滨海盛与当地安监、消防等权力部门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其股权结构与天津消防部门有诸多联系。

与“居民楼仅有600多米的距离”到底是如何通过审批的,始终是个谜。而由中滨海盛为瑞海物流所作的安全评价报告,却在较复杂的安全评价程序和审批程序中,频频通关,一路绿灯。

据新华社报道,瑞海国际物流副董事长、天津港公安局原局长董培军的儿子董社轩称,“当时做安评时,第一家安评公司说距居民楼太近,不符合规定,安评做不下来。后来于学伟说别管了,他来弄,后来又换了家安评公司,结果就弄下来了。”

按照国家安监部门2001年出台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55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选址应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000米。而瑞海国际的项目与最近的居民楼只有600多米,这与规定显然不符。

而该份安全验收报告的评估结论却是:“根据有关标准规范采取了有效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技术措施,安全预评价报告和设计专篇给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已基本落实,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本项目具备竣工安全验收的条件。”

事实上,中滨海盛所作的安全评价报告顺利通过的还不止这一关。“其实验收评价开始作的时候,项目都已经建好了,或者都已经开始生产运行了。”天津一家安评机构工作人员说。

在开展安全验收评价之前,已经试营业两个月的瑞海国际在2014年6月某一天的化学品仓储总量超过了6000吨。据《安全验收评价导则》规定,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对该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所展开的评价。

相较于安全验收评价,安全预评价报告才是项目获得施工许可证的必备条件。只有通过了这个“关卡”,才可能开始施工建设。显然,由中滨海盛为瑞海物流所作的安全预评价报告也同样顺利获得了“通关绿卡”。

“安全评价平时造假谁看得出来呢?除了安评机构,很少有人会去真正核实,所以造假也鲜为人知。出了事故,才知道安评有假。”专家罗云说。

安评行业整体落后,还不思进取

其实,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入了安全评价,到了2002年11月,《安全生产法》强制要求矿山建设项目和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都应进行安全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只有获得合格的安全评价报告,才能拿到生产经营许可证。2003年开始,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做评估,安监部门根据安评报告颁布安评合格的资质。也就是说,安评机构作为中介,既要对委托方负责,又要对政府和社会负责,它自己作为企业还要盈利。

由于准入门槛的存在,安评机构数量不多,规模上也小得可怜,却要应付每年大量的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以天津市为例,2006年,天津市有13家安全评价机构(甲级2家,乙级11家),却要完成1542件各类评价报告,报告质量下降在所难免。2006年,湖南长沙市安监局审查55份宁乡县相关企业的申报材料,发现有47份安全评价报告内容与事实不符;湖南省安监系统组织抽查,发现几乎没有一份评价报告经得起现场检验;2010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抽查84家安评机构,有8家评价过程控制执行不严格,有另外10家评价机构档案管理不完善,有另外21家安全评价报告质量不高,问题机构占到总数的46.4%。

安评行业整体落后,还不思进取。2012年,王艳平等学者指出,中国危险品安全评价仍然大量地以定性分析为评估方法,停留在法规符合性检查,其中大部分都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这一方法要么就将评价结果简单设定为“符合”、“基本符合”和“不符合”三档,要么分值设置也只是大同小异地基于经验判断得出结论,没有金刚钻,却揽瓷器活。

而欧美及亚洲大多数地区与国家(如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普遍以量化法为基础,计算所有潜在隐患发生的概率与发生后的影响。最常见的是美国道化学公司提出的“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方法”,它根据物质、工艺危险性定量计算火灾爆炸指数,由影响范围、单元破坏系数计算系统整体安全情况、事故损失情况。2013年,兰州理工大学杨文亮曾在其论文中举例,对某一生产苯二甲酸的化工厂应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方法”,可以得出火灾、爆炸指数为164.5,爆炸可能等级达到最高,还可确定暴露区域的财产损失预估为1.24亿元。

缺乏监管,安评机构与企业沆瀣一气

名义上看,中国的安全评价实行“市场化”,但安评行业不过是另一个“伪市场”。安评行业,政府之手无处不在。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分为甲、乙两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审批甲级资质证书,各省安监部门负责审批乙级资质证书。2015年3月,央视报道,重庆开县42家民营加油站,都被迫统一选择了具有乙级资质的“重庆地建安全评价咨询有限公司”做安全现状评价,每家缴费3000元,这家安评机构毫不回避和安监部门良好的关系。他们通过施压,挤走了具有甲级资质的“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10余家安评机构。

2014年8月,《长沙晚报》报道,湖北荆州一家化工企业新项目投资100多万元,当地安监部门要求化工企业去指定的安评机构做安全评价。但只是“指出不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要求”的安全预评价就要价20万,而之后的安全验收评价还要价5-6万。湖北省有18家安全评价机构,湖北省安监局局长刘旭辉在媒体追问下,承认“荆州安监部门与这家安评机构有勾结”。

在更多时候,安全评价机构会联手企业欺骗政府。2008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宝进行安全评价工作问卷调查,收到来自政府部门(40份)、安全评价机构(207份)、生产经营单位(555份)共计802份信息回馈表。在207家安全评价机构中,认为生产经营单位对评价结果影响很大的安全评价机构有35家,认为有一些影响的评价机构有103家,认为没有影响的评价机构只有69家。也就是说,生产经营单位为了尽早拿到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加快建设进度,要求安全评价机构得出对其有利的结论;而多达66.67%的安全评价机构,竟然不同程度地听话照做了。

中国的安全评价常常遗漏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企业也常常以技术保密为由,不愿意提供详细的原始资料。2011年左右,安徽多地发生三光气泄漏事故,这种化工原料可替代剧毒的光气用于有机合成,但是它在受热、遇湿等状态下也容易分解产生光气,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具有极大危险性,一年后监管部门才姗姗来迟出台《关于将三光气列入光气范围进行安全监管的通知》,涉及三光气的建设项目应具备甲级安评机构出示的三光气安评报告。

(《北京青年报》2015.8.20、搜狐网2015.8.21 黄童超/文)

猜你喜欢
安监机构报告
浅析乡镇安监档案管理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报告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安监总局:前四月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致7385人死亡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