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对气候灾害认知以及应对策略分析*

2015-07-02 01:43卢亚娟
学海 2015年4期
关键词:降雨量天气农户

谷 政 卢亚娟

农户对气候灾害认知以及应对策略分析*

谷 政 卢亚娟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江苏三个区域(苏南、苏中、苏北)的农户为实地调查对象,有约70%农户能认识到天气变化。江苏的农户主要通过自己感知的方式认知天气的变化,约90%的农户认为气候变化表现为温度上升。农户趋向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规避气候灾害,而较少依靠外部力量。江苏各地区大部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保险服务基本上持满意态度。提出加大对农户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强化对农户的有关气候变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引导,提高农业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天气保险基础理论和精算技术的研究力度等政策建议。

农户 气候灾害 认知 应对策略

引 言

气候变化问题来源于科学观测与认知的不断深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自明清时期以来,我国传统农业已取得相当程度的发展。学术界认为16、17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气候异常期”,自然灾害频率显著增加,并且具有复杂性、伴生性、积累性,给人类生命财产尤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①。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等原因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2007年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100年时间内,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增加了0.6℃-0.8℃。而在最近的50年时间内,全球变暖趋势进一步加快,达到每10年升高0.13℃,其速度几乎是过去100年来的两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受到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自身工业发展的影响,过去100年地表温度增加约0.8℃,近50年中国气温上升尤其明显,平均每10年温度增加0.22℃,约达到1.1℃,超过了全球的平均增加温度的幅度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多数的年份平均温度13.5℃,全国的平均地表温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关于降水量的变化,根据我国160个气象站的记录数据,1951-2005年期间全国年平均的降雨量为893mm。50年来,我国每年的平均降雨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基本在800mm到1000mm之间变化③。1954年的年平均降水量为1044mm,达到50年期间统计的最大量,之后的10年即上世纪60年代年平均降雨量略有所下降,保持在877mm左右,上世纪70年代降雨量又有所减少,在1978年降雨量达到最少,只有不到800mm,与历史的最大降雨量相差了近250mm。自1990年以来,多数年份的降水量的波动幅度有所增加。虽然降雨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特征。区域降雨量的统计数据表明: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降雨量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降雨量水平,华东、中南地区的降雨量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降雨量水平,西南地区的降雨量略高于全国的平均降雨量水平。其中西北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35mm,不到全国年平均降雨量的一半。中南地区的年降雨量达到1361mm,远高于全国的平均降雨量水平。

气候灾害是指在某段时期内,气温、降水量或风力等气象条件偏离同期气候距平值一定阀值,从而造成灾害,并威胁到生物的成长与人民的生存,甚至破坏生物生长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导致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④。气候变暖以及降雨量的区域差异性特征,造成我国的气候灾害频繁发生,极端天气如台风、旱灾、洪涝、高温等反复发作,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日益显现。农业是弱质产业,对天气具有较高的依存度,异常天气变化造成的各种自然灾害等极端事件对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农业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而天气风险已经成为自然风险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农业生产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气候灾害将严重影响全球的粮食安全。

江苏是农业大省,全国粮食的主产区之一,在地理位置上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气候相对温和,但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江苏极端天气及其气象灾害逐渐增强。全省灾害天气比较频繁,主要有洪、涝、旱、渍、热带风暴(台风)等。50多年来江苏年降水量是旱涝相间变化,但近20年来,年降水量和洪涝年增多,尤其是梅汛期的降水量增多⑤。1986年至2006年近20年,江苏连续出现暖冬,极端天气事件多,暴雨洪涝屡破历史极值,同时干旱灾害日趋严重,天气系统的脆弱性突出,乍冷乍热的天气增多。以江苏农户为研究对象,研究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农户对天气变化的认知程度以及农户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策略,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风险管理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为相关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介绍调查方法和样本分析;第四部分调查统计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情况和应对策略;第五部分得到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文献综述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以及农业生产具有正、负两方面影响,但以负面影响为主。天气风险如台风、暴雨、冰雹、超高温和超低温等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主要造成重要的负面影响。已有的文献从天气变化规律、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农户家庭的影响以及农户应对天气风险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于天气变化规律的研究,梁旭等以宁夏地区19个观测站近50年降水量为研究数据,分析宁夏地区干旱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认为人类活动日益频繁以及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等现象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加重了干旱的负面影响和强度⑥。丁文广等考察了甘肃省1950-2009年包括旱灾、洪灾、冰雹、霜冻、沙尘暴、滑坡和泥石流等气候灾害发生规律,发现甘肃地区除霜冻外,与气温和降水有关的极端气候事件出现频次均呈增加趋势,不同气候灾害对甘肃省农业的影响程度也逐年增加⑦。张可慧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气温变化以及降水量变化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表明,近百年来京津冀地区年和各季气温均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年降水量总体呈波动减少的趋势,该区气温、降水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分别表现为正响应和负响应,认为增强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处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位置⑧。

本文以江苏省农户为样本,采取描述性统计分析、经济计量分析等方法,研究农户对天气变化的认知以及应对的策略。

调查方法和样本分析

(一)农户样本调查情况

为了了解具有不同家庭和生产经营特征的农户对天气风险的认知状况,以及农户适应天气灾害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促进农业风险管理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更好地开展,笔者组织相关人员于2014年初采取随机抽样和入户问卷调查方法对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这三个经济发展程度有差异的江苏区域展开了实地调查。为了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我们选择样本的基本标准为:第一,天气保险的需求主体主要包括农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后两者具有生产规模较大等特点。在需求特征方面,具有与农户一些不同的特征。为研究方便,我们将样本选定为农户群体。第二,养殖业和种植业在面临天气风险时,可能遭受的损失差异较大,我们选择的样本农户为以种植业为主要收入的农户,当然种植业收入占家庭的收入比重可以呈现不同的变化。第三,为了让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分散性,被调查农户覆盖江苏省苏南(无锡、南京)、苏中(扬州、泰州)、苏北(淮安、徐州、盐城)三个地区。

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相关人员的实地入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18份,其中苏北农户104份,苏南农户116份,苏中农户98份,涉及7个市69个自然村。所调查农户的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被调查农户在家庭总收入、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等指标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农户具有广泛的地域典型性和代表性。从家庭总收入来看,被调查的苏北农户家庭相对较低,每年的人均收入不到1万元;而苏南农户家庭每年的收入较高,达到每年人均2.34万元。样本的数据较真实反映了江苏三个区域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

表1 江苏三个地区农户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实地调查统计整理。

问卷的主体内容分为5大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是农户区域特征与自身信息。这一部分包括被调查者所在的区域(苏南、苏中还是苏北)、性别、务农年限、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村干部。第二部分是农户的家庭特征。这一部分包括家庭人口、家庭年收入、有无债务、家庭总资产、种植业收入、土地块数、总耕地面积以及主要农作物耕种情况等内容。第三部分是农户面临天气风险情况以及对天气风险的认知。这一部分包括天气风险来源的类型、天气风险认知、天气风险对种植业的影响内容。第四部分是农户适应天气灾害的适应性策略。农户在天气灾害发生后其风险规避选择行为方法,包括自身内部风险规避和外部风险规避方式。前者可以被认为是农户依赖自身力量来进行农业风险管理方法。即(1)多元化种植品种,分散单一品种的可能的种植风险。(2)了解并预测特定品种农产品价格。(3)采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如采购新种苗等。后者被认为是农户依赖外部力量进行农业风险管理方法。即(4)参加农业保险,当种植业或养殖业遭受损失时,达到赔付标准时,可以获得保险赔偿。(5)参加农业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抗风险能力。(6)寻求政府帮助,如政府救济、补贴等。

样本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一,从被调查者的性别来看,在318位被访者中,男性为232人,占样本量的72.96%,而女性为86人,占样本量的27.04%。调查过程中发现,男性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与调查人员进行沟通,阐述对天气的认知以及购买天气保险的个人意愿。第二,从被调查者的年龄来看,30岁以下的被访者最少,仅有37人,占11.64%,出现这样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前真实从事农业活动的年轻人比例不高,大多数年轻人从事非农活动。以苏北的年轻人为例,大多数年轻人倾向于选择外出务工。30岁至50岁之间的被调查者为112人,占35.22%。而5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为169人,占53.14%。年长者的人数较多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第三,从被调查者的受教育情况来看,其中小学以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为135人,占42.45%,具有中专或大学文化程度的仅7人,占2.2%,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具有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共有176人,占55.35%。以上数据说明被调查者的总体受教育年限不是很高,可能的原因是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没有考虑在内,如果样本量增加,这部分教育水平的统计量有可能会增加。第四,从被调查者的耕作年数分布来看,仅有5年以下耕作经验的被调查者比例最少,占6.29%,大多数被调查者的耕作年数普遍集中在15到40年间,占74.53%。

(二)问卷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效度是指测评方法的有效性或精确性。为了提高问卷答卷的有效性,问卷设计在必要的地方采用了相互印证的办法。从回收的问卷答卷情况看,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情况,有52.20%比较合作,有47.80%积极合作。关于被调查者的理解程度,有57.55%能理解,38.68%基本理解,只有3.77%不太理解。这些数据反映了问卷的有效性,农户问卷测试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

信度包括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信度不一定能反应测量所得结果正确性与否,主要的目的是说明检验测量本身是否稳定。测验得到的信度与测验结果可靠性具有正相关性。目前测验信度的方法主要有复本相关法、折半法、再测法、Cronbaca a系数法等。其中后者由Cronbaca于1951年提出,是目前社会科学调查研究中较为常用的反映信度的测量方法。Cronbaca a系数越高表示一致性越高,即调查问卷的信度越高。当0.4≤Cronbaca a系数<0.5,表示问卷可信。本研究农户问卷的Cronbaca a系数为0.462,调查的结果属于可信范围。

综上所述,本问卷具有一定程度的信度与效度,所调查的数据可以用于理论和实证分析。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应对策略

气候变化主要指温度、降雨量、台风、干旱灾害、湿地等天气平均状态的变化。农户对天气变化的认知主要包括农户是否意识到天气的变化,如是否感知温度升高的趋势性、极端降雨量或干旱发生的频率增加等现象,以及天气的变化是否会对农业尤其是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一)农户对天气变化的认知程度

本问卷调查了被访农户是否认识到过去10年期间气温以及降雨量的明显变化。统计结果如表2。

调查结果表明,能认识到天气变化的农户达222人,占总体的比例达69.81%。从不同的区域来看,苏北的农户认识到天气的比例最高,达到近80%,苏南、苏中的比例相近,都占70%左右的比例。可能的原因是苏北的农户农业收入占其收入来源较高的比例,更加关注影响农业收入的自然灾害,其中包括天气的变化因素。从不同的年龄来看,我们将年龄组分为三组,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认识到天气变化的百分比例在增加,可能的原因是农户年龄大,从事的种植业时间长,具有更多的农业种植业经验。从文化程度来看,文化程度高的农户认识到气候变化的比例越高,可能的原因是农户受教育时间长,其越有知识和意识感知影响种植业产量的因素。

表2 不同特征农户对天气变化的认知程度

(二)农户认知天气变化的渠道

为了进一步指导天气保险的宣传策略的制定,研究农户感知天气变化的渠道是十分必要的,在222个已经感知天气变化的样本中,统计了农户认知天气变化的信息渠道。一般地,这信息渠道包括自己感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的农户主要通过自己感知的方式认知天气的变化,苏北的农户达到78.3%,苏中的农户达到73.5%,苏南的农户比例较少,也达到57.7%。其它的三种方式如电视、广播、报纸的比例基本达到10%,值得提及的是,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电脑、网络等逐渐走进普通农户家庭。样本调查结果显示,苏南有26%左右农户通过网络感知天气变化。苏中的农户比例在10%左右。苏北的农户最低达到2%左右,这个调查结果与江苏的不同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具有正向关联性。

图1 江苏各区域农户对天气变化的认知渠道

(三)农户认知天气变化的表现分类

由以上的统计得知,222位农户认识到天气的变化,问卷进一步设计了天气变化的表现选项(多项选择,频数之和可以大于或等于100%)。204位农户认为气候变化表现为温度普遍上升、暖冬现象时有发生,病虫害成为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占认识到天气变化被访者的91.89%;113位农户认为天气变化表现为降雨减少,农作物干旱现象有明显增加趋势;89位农户认为天气变化表现为极端天气现象如冰雹、低温、暴雨等时有发生。

表3 天气变化的表现及比例

(四)农户天气灾害风险规避措施

如上文所述,在农户问卷中设计了6种风险规避措施类别,探讨农户在遭受天气灾害时其规避风险措施选择中的需求排序。根据自己的判断,将这些措施由重要至次要排序(取前三项)。

从农户自身的视角,在农业风险发生时,农户选择由主要到次要的风险规避的3项因素。农户选择各项风险规避措施的重要性次数如表4所示。在第三位上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多元化种植品种,出现了96次。在第二重要性方面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寻求政府帮助,出现了111次;可以看到农户风险规避选择措施最多的是详细了解并预测特定品种农产品价格,出现了121次;由于6项风险规避措施在不同的位次上出现了不同的次数,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排序,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中“分层聚类”的方法对这6项风险规避措施进行分类,以便分析农户在遭受天气灾害风险时采用风险规避措施的层次性。计算的具体过程略去。

表4 农户最需要的风险规避措施排序

资料来源:实地调查统计整理。

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我们将农户的天气灾害的风险应对策略分为3大类。位于第一层次的策略是了解并预测特定品种农产品价格。这说明,在农作物遭受天气灾害后,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直接影响农户的收益。农业的自然风险可能正在让位于市场风险,后者正成为农户面临主要风险。位于第二位风险规避措施是寻求政府帮助、多元化种植品种和采用农业新技术。第三层次是参加农业保险、参加农业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被聚为一类,从重要性上看属于第三层次。在6类农户风险规避措施中,措施(1)-(3)可以被认为是农户依赖自身力量来弱化农业风险的方法,而措施(4)-(6)可以被认为是农户依赖外部力量来弱化农业风险的方法。

从研究结果来看,目前农户不善于依靠外部力量如参加农业保险、参加农业合作组织等措施,而更趋向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规避天气灾害风险,如多元化种植品种,了解农产品价格市场信息,采用农业新技术等。农户即使利用外部力量来规避风险,也首先选择政府资助的方式,这可能与我国以前实施的政府救济制度有关,农户自身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缺乏参加农业保险的主动性。

(五)农户对当前农业保险满意度的调查

2007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在转移农业风险方面的作用,中央和地方财政开始对农业保险进行保费补贴。2014年农业保险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1.66万亿元,参保农户2.47亿户次,2014年农业保险累计保费收入325.7亿元。为了了解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满意性,对已经购买农业保险的江苏农户从售前服务、售中服务以及售后服务三个方面做满意度调查。从图2中可以看出江苏各地区大部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保险服务基本上持满意态度,但在售后服务部分,不满意以及非常不满意的比例较高。其中农户对于农业保险的售后服务不满意的比例高达42.13%,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也达到15.72%。

图2 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满意度(单位:%)

根据调查,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不满意方面主要表现为:从保险合同上来看,已有的农业保险条款保障程度不高,理赔的额度太低,没有达到有效缓解农业风险的目的。从理赔程序上看,农户认为赔款程序太繁琐、复杂,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从对保险公司信任度看,农户认为农业保险公司在展业时,服务态度较好,而当农业风险发生时,“惜赔”现象时有发生。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作为农业保险的创新形式的天气保险可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现象,理赔的标准客观、统一、透明,研究农户潜在的对天气保险的需求会受到哪些具体不同因素的影响就显得有必要了。

结论与政策建议

种植业是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弱质产业,具有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特征,面临较多的天气风险。通过对江苏三个区域的实地调查,得到以下结论:(1)以江苏的农户为调查样本,有约70%的农户能认识到天气变化,农户主要通过自己感知的方式认知天气的变化。(2)90%以上的农户认为气候变化表现为温度普遍上升、暖冬现象时有发生,病虫害成为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一般以上的农户认为天气变化表现为降雨减少,农作物干旱现象有明显增加趋势。(3)农户不善于依靠外部力量如参加农业保险、参加农业合作组织等措施,而更趋向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规避天气灾害风险,如多元化种植品种,了解农产品价格市场信息,采用农业新技术等。农户即使利用外部力量来规避风险,也首先选择政府资助的方式。(4)江苏各地区大部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保险服务基本上是持满意态度。但在售后服务部分农业保险公司还有提高的余地。

为了进一步减少农户的天气灾害风险,建议采取以下一些措施。第一,加大对农户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提高农户的风险意识、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户对农业科技的感知缓慢,其农业生产的效率有提高的空间,一般采用传统习惯上风险管理的外部措施如寻求政府支持、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等方式来管理农业风险,这不利于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也会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政府可以建立稳定的农户职业教育机制,培养现代的有文化、懂科学、会管理的新型农户,为顺利推动现代风险管理措施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需求基础。

第二,强化对农户的有关气候变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引导,扩大宣传气候变化知识的路径。对气候变化的正确认知是采取合理适应行为的前提。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天气预报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政府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现代媒体的作用,宣传气候变化的情况与天气保险的作用,引导农户意识到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让农户能接受现代的农业风险管理手段,提高农户购买保险等现代风险管理措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三,加强政府指导,提高农业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增强农户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立有效的气候变化应急机制。另外,政府需要大力发展生物技术,选育新品种。选育耐高温、耐干旱、抗病虫害、抗冷冻害的优良品种可以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以对应不同地区气候变暖的影响。

第四,加强天气保险基础理论和精算技术的研究力度,及时推广天气保险的成功经验。天气保险产品以降雨量、温度等指数标准设计合约,复杂性超过一般的农业保险产品。在保险公司开始展业初期,可以先简化保险条款,如只以降雨量为标准来设计理赔标准,让农户逐渐接受新型的农业风险管理手段。天气保险公司可以在国家财政适度补贴下,根据不同地区农户规模或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区域特征及主要生产条件,研发出面向对象的天气保险合同及费率,以满足不同农业生产者对天气保险的需求。

1.吴滔:《建国以来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综述》,《中国农史》1992年第4期。

2.崔静、王秀清、辛贤等:《生长期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9期。

3.周文魁:《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博士论文2012年。

4.黄荣辉、杜振彩:《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旱涝气候灾害的演变特征及趋势》,《自然杂志》2010年第4期。

5.卞光辉:《江苏气候特征与变迁[OB].http://xh.xhby.net/mp1/html/2007-09/14/content_5968493.htm.2007-9-14.

6.梁旭、冯建民、张智:《宁夏干旱气候变化及其成因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8期。

7.丁文广、魏银丽、仙昀等:《气候灾害对干旱区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5期。

8.张可慧:《全球气候变暖对京津冀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及防灾减灾对策》,《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0期。

9.梁子谦、李小军:《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因子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11期。

10.李文娟、覃志豪、林绿:《农业旱灾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自然灾害学报》2010年第6期。

11.陈卫洪、谢晓英:《气候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机制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第1期。

12.严燕主编:《气象与人类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13.Gbetibouo, Hassan. Economic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major South African field crops: a Ricardian approach,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2005(47):143-152.

14.Kabubo, Mariara J, Karanja FK. The economic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Kenyan crop agriculture: A Ricardian approach.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2007(57):319-330.

15.谭灵芝、王国友:《气候变化对干旱区家庭生计脆弱性影响的空间分析——以新疆于田绿洲为例》,《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第2期。

16.沈兴菊:《青藏高原农牧民对气候变化和灾害的认知及适应对策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

17.尹仑、薛达元、倪恒志:《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社会性别研究——云南德钦红坡村的案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9期。

18.Bryan, Deressa,Gbetibouo.etc.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Ethiopia and South Africa: Options and Constraints,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icy. 2009(12):413-426.

〔责任编辑:毕素华〕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90093)、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1EYB013)、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项目(08)、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谷政,南京审计学院副教授;卢亚娟,南京审计学院教授。南京,211815

猜你喜欢
降雨量天气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来安县水旱灾害分析与防灾措施探讨
德州市多年降雨特征分析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降雨量与面积的关系
谁是天气之子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Weather(天气)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