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

2015-07-02 01:38程峰陈兵乾陆爱清施海伟丁向东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跖骨克氏螺钉

程峰,陈兵乾,陆爱清,施海伟,丁向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市中医院骨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

程峰,陈兵乾,陆爱清,施海伟,丁向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市中医院骨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目的 探讨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早期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共收治Lisfranc损伤患者28 例,对其中20 例新鲜的Lisfranc损伤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男13 例,女7 例;年龄22~53 岁,平均35 岁。根据改良的Myerson分型,Ⅰ型3 例,ⅡA型5 例,ⅡB型8 例,ⅢA型3 例,ⅢB型1 例。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14 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无骨折不愈合或延期愈合及内固定失败病例。AOFAS评分平均92.4分,术后平均3.4个月下地行走,其中4 例并发骨关节炎。结论 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具有精确复位、固定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Lisfranc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

Lisfranc损伤较为罕见,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从而造成骨折畸形愈合、前足畸形、行走疼痛等一系列并发症。早期的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是成功治疗的关键。传统的空心螺钉固定和克氏针固定具有损伤关节面、固定不确切的缺点。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笔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新鲜Lisfranc损伤20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 例,男13 例,女7 例;年龄22~53 岁,平均35 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均在伤后6周内。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 例,高处坠落伤6 例,砸伤3 例。患者入院后均摄足部正侧位及30°内斜位X线片,CT扫描及三维重建,确定分型。根据改良的Myerson分型,Ⅰ型3 例,ⅡA型5 例,ⅡB型8 例,ⅢA型3 例,ⅢB型1 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于石膏托固定并抬高患肢,冰敷退肿等处理。肿胀明显消退,局部出现皮肤皱褶后手术治疗。平均入院后2周手术。术后采用以受伤的跖跗关节为中心的足背纵行切口,先对Lisfranc韧带进行探查,C型臂监控下复位,先复位第2跖跗关节,维持内侧楔骨与第2跖骨间的正常间隙,克氏针临时固定。再以复位后的第2跖跗关节为参照,对第1、3跖跗关节进行复位。选用1/4管型钢板固定1~3跖跗关节。固定第1跖跗关节时钢板可置于关节背侧,也可置于关节内侧。当内侧3个跖跗关节复位后,第4、5跖跗关节往往能够自动复位,但若第4、5跖跗关节仍残留不稳定,也可经皮置入1~2枚克氏针固定。

1.3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术后均先予石膏托固定2周,再予短腿管型石膏避免负重6周,石膏制动期间鼓励患者主动活动足趾。之后再短腿石膏或支具另行固定6周,允许部分负重。第4、5跖跗关节的克氏针于术后6周取出,内侧3个跖跗关节的内固定物则于术后6~12个月内取出。

1.4 评价标准 术后嘱患者定期随访,拍片复查。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系统,观察患者疗效。摄X线片按Myerson标准,第1、2跖骨间内侧楔骨和中间楔骨之间的距离小于1 mm,距骨跖骨角小于15°,跖骨在跖背侧面上无移位,对是否解剖复位进行评估。

2 结 果

本组共有14 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无骨折不愈合或延期愈合及内固定失败病例。1 例术后出现软组织感染,经重新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后伤口愈合。1 例出现足筋膜室综合征,急诊行切开减压术,术后7 d待肿胀消退后再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伤口顺利愈合。另1 例出现手术区域疼痛,口服止痛药无法缓解,于术后6周拆除内固定后好转。

根据AOFAS中足评分,平均为92.4分。术后平均3.4个月(2~6个月)下地行走。术后X线评估,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未达到解剖复位者3 例。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有4 例X线跖跗关节出现了轻度的骨关节炎表现,其中2 例活动后偶有疼痛不适,另2 例无临床症状。

典型病例为一53 岁男性患者,高处坠落致足部Lisfranc损伤,术前X线提示Myerson分型Ⅰ型,伤后2周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复位内侧3个跖跗关节后,第5跖趾关节采用克氏针固定,术后随访时间20个月,AOFAS中足评分93.2分(见图1~2)。

3 讨 论

图1 术前X线片示Myerson Ⅰ型

图2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X线片示固定良好

3.1 如何避免漏诊 Lisfranc损伤临床上较为少见,发生率约占所有骨折的0.2%,但是往往由于对该类损伤认识不足,造成漏诊或误诊。事实上,Lisfranc损伤在多发伤的患者中发生率可高达20%[1]。因此,为了避免漏诊,我们建议对怀疑有Lisfranc损伤的病例常规行足部正侧位及30°内斜位X线片摄片及CT三维重建,必要时行健侧对照。特别要重视有足底瘀斑征,第1、2足趾间隙增宽及出现跖趾关节有撕脱骨折的情况,要高度怀疑Lisfranc损伤。部分Lisfranc损伤在X线上无骨折征象,此类患者诊断更加困难,易于漏诊,应进行负重位或应力位X摄片检查,CT扫描也有助于发现微小骨折块。MRI扫描可以显示足部韧带损伤情况,对诊断无骨折的Lisfranc损伤也较有帮助。本组病例均按照上述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漏诊。

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大多数情况下,Lisfranc损伤为高能量损伤,伤后局部肿胀明显,如急于手术,可造成皮瓣的坏死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我们认为,对肿胀明显的Lisfranc损伤,给予抬高患肢、局部冰敷并退肿处理,待肿胀明显消退、局部皮肤出现褶皱为止。本组病例均待肿胀明显消退后再行手术,平均2周左右,均没有出现术中切口无法缝合及术后皮瓣坏死的情况。但若出现足筋膜室综合征时,则需要急诊切开减压,待肿胀消退后再行二期内固定手术。

3.3 内固定的选择及手术技巧 从解剖上看,第2跖骨基底部结构是维持跖跗关节稳定的关键,因此,Lisfranc损伤后需要格外重视恢复中间柱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从功能上看,内侧柱和中间柱在维持足的坚硬性及吸收震荡上起主要作用,而外侧柱则在平衡前足的负重上起主要作用。因此,内侧柱和中间柱解剖复位后需要坚强固定,而外侧柱则不能过多地限制其活动度[2]。基于上述固定原则,目前有克氏针、螺钉、钢板等多种内固定材料可供选择。

克氏针虽然能保留一定的关节活动度,能避免术后发生关节僵硬,但是其固定不够坚强,不能适用于内侧柱和中间柱的固定,否则,易于松动和断裂,造成内固定失败。而外侧柱不需要坚强固定,而需要保留一定的活动度,所以往往采用克氏针来作为弹性固定[3],以保留一定的活动度。本组病例均采用克氏针来实现弹性固定外侧柱。

螺钉用于固定内侧柱和中间柱,具有创伤较小、固定形式灵活等优点,但是,植入螺钉的过程中会造成跖趾关节面的损伤。而且对骨折较粉碎的病例,螺钉往往无法实现良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固定,所以不适合骨折粉碎的病例。另外,斜置的“Lisfranc螺钉”和横置的楔骨间螺钉往往会干扰第1、2跖跗关节的固定。

用钢板来跨关节固定内侧柱和中间柱,不会对关节面造成损伤,而且,操作方便简单,固定坚强,特别适用于向背侧脱位的跖跗关节损伤。固定时钢板通常置于跖跗关节的背侧,但当仅内侧柱损伤时,也可将钢板固定于第一跖跗关节的背内侧,这样不仅在选择切口时可以避开血管神经束,而且固定钢板的螺钉还能干预内侧楔骨与第2跖骨基底部及楔骨间关节的不稳[4]。本组病例均采用钢板固定第1~3跖趾关节,操作方便安全,固定可靠。至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内固定物何时取出的问题,目前仍有不少争论。在本组病例中,对于外侧柱固定克氏针,我们于术后6周取出,内侧柱及中间柱内固定于术后6~12个月内取出,随访中未见到因内固定物取出而出现复位丢失的患者。

本组患者进行了平均18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患者获得了良好的足部功能。对于中足损伤患者,一定不要放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中的蛛丝马迹,因为Lisfranc损伤未得到正确及时治疗,会造成前中足的畸形,最终可能影响全足的功能,带来严重的功能损害[4],而早期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有助于恢复良好的足部功能[5]。

[1]Watson TS,Shurnas PS,Denker S.Treatment of Lisfranc joint injury:current concepts[J].J Am Acad Orthop Surg,2010,18(12):718-728.

[2]Stavlas P,Roberts CS,Xypnitos FN,etal.The role of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Lisfranc fracture-disloca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 Orthop,2010,34(8):1083-1091.

[3]Hu SJ,Chang SM,Li XH,etal.Outcome comparison of Lisfranc injuries treated through dorsal plate fixation versus screw fixation[J].Acta Ortop Bras,2014,22(6):315-320.

[4]Latoo IA,Wani IH,Farooq M,etal.Midterm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operative management of midfoot injuries[J].Ortop Traumatol Rehabil,2014,16(6):639-644.

[5]Xu H1,Bi DW,Ma HT,etal.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Lisfranc joint injuries[J].Zhongguo Gu Shang,2013,26(4):344-346.

1008-5572(2015)04-0373-03

R683.42

B

2014-07-28

程峰(1982- ),男,主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市中医院骨科,215600。

猜你喜欢
跖骨克氏螺钉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解剖与临床应用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
跖骨缓慢延长植骨治疗严重跖骨短小畸形
常见跖骨畸形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