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促进学生学习

2015-07-05 06:00杨喜英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目标教育

杨喜英

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教育家扬·珂·夸美纽斯认为:“人是可教育的,是需要教育的,只有通过教育,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作为高中的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实施素质教育不能盲目,而要有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合理试用教学方法,以全新的观念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为培养更全面、更高层次、更具创造力的人才而做出努力。

一、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班主任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班主任被视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作为班主任老师,要用心做教育,用心就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

1.为学生创设一个创造的“场”。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2.要遵循因材施教。教学目标及能力培养不但要依据大纲,还应根据本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差异,层次分明,深度适宜,使得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听懂课堂。

二、积极试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时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方式、途径和操作程序。教学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启”是通过教师开导后,学生对不清楚的问题有了正确认识的意思。“启发”,就是经过了开导而有所领悟的意思。“启”与“发”是因果关系,“启”是前提,“发” 是结果。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2.发现式教学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发现式教学法,影响深远。这一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亲自阅读有关教材、参考有关书籍、思考、讨论和听讲等途径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得出答案或假设。然后,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对得出的答案、假设,通过求证、讨论等形式进行检验。在学生经过充分验证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答案、假设进行修正、补充之后,得出结论。

3.演示法。教师运用教具或实物向学生展示,而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通过对实物或感性材料的认识,以加深对理性知识的认识。

三、优化教学过程原则

优化教学过程,构建课堂结构,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現代教育原则。启发式教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依据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灵活运用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通过学生的学习力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2.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就是在优化教学过程中把各种教学因素当作一个有机整体,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在优化教学过程中,既要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二者完美地结合,又要科学的将教学、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世界观的培养等结合起来,使系统的各要素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最优组合。

3.教与学和谐性原则。教育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活动, 教与学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状态中。教与学也并不是从量上平分秋色,而是要调动这两大因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和谐性。

四、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学习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学生学习力的高低既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更取决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针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采取积极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力。

1.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情感交流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情感交流的教育,就是“填鸭式”的机械灌输。只有在情感充分交流基础上的教育,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确实,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愉快的心情,增强克服困难的信息和勇气,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3.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内部的驱动力产生于人的内在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学生要使自己主动学习,就应该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从而产生持久的、强大的学习动力。

4.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学习要勤奋,肯下功夫,孜孜以求。韩愈认为学业的成功就在于勤奋,即“业精于勤,荒于嬉”。 勤奋学习就是要勤于积累,学习者只有勤奋耕耘、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积累就要博学,博学要做到多学、多见、多闻、多问、多识,既要“学而时习之”,也要“温故而知新”。

5.酿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现代人学思想中,人格和尊严是联系在一起的,尊严实质上就是人格尊严。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在灵魂深处真正确立师生人格平等的观念,带领学生走进“生态课堂”,即要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地、和谐地、自主地发展。消除学生学习的恐惧心理,适当地夸赞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学习。

6.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际操作。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适当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的同时也能解开学生的心智,动手操作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的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和记忆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目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们的目标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