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教师教育策略

2015-07-05 06:00曹玉肖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班规则游戏

曹玉肖

合作是指个体或群体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培养大班幼儿建立“与人合作”的品质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幼儿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合作意识与合作行为的出现,显示着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特征的减弱,标志着幼儿的自我成长。

一、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特点

大班幼儿在合作的认知上已将个体与集体相联系,从客观转向主观性,发生了质的发展,从根本上区别于小中班幼儿的发展。同时,大班幼儿在身体、大脑认知、心理上的发展也为其合作行为与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通过适当教育指导与策略实施,能够极大的促进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及质的提升,为其今后发展提供巨大潜能。

二、大班幼儿在合作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作的意识

缺乏合作意识,主要是由于幼儿的“自我中心化思维”所致。大班幼儿在自我中心思维上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仍有一部分幼儿固着于此,发展不前。在大班经常会看到,有的幼儿想要和某个幼儿一起玩游戏,或者互换物品相互合作时,发生困难。究其原因便是,有的幼儿还不懂得合作的意义,没有合作的意识与需要。

(二)缺乏发生合作行为的机会

现在的幼儿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社会中与同伴合作的机会比较少。同时,当前的居住环境也限制了幼儿同伴间合作的时间与机会。在小班时,幼儿都是单独活动,到了中班幼儿开始具有合作的意向,但限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只有部分能力水平高的幼儿间才会发生合作。所以,一直以來,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经历中进行合作的机会少之又少。

(三)缺乏进行合作的规则与技能

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并不完全是自发的,虽然在大班,幼儿开始有合作行为的发生,但在某些方面仍需要教师的努力引导和培养。如幼儿发生的争抢现象、不知如何开始与他人合作、如何加入同伴的游戏中,往往是由于他们还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规则,没有掌握与他人合作的技能所致,需要成人加以培养与激励。而对游戏结果的否认、辩解,是由于没有提前说明规则所致。

三、教师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促进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一)强化需要,激发动机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需求的反映。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需要是行为的原动力,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起行为。幼儿在潜意识中都有合作需要,但只有一部分幼儿的需求产生了动机。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策略不断的刺激、强化幼儿的合作需要,让那些有合作需要的幼儿受到鼓励,激发其合作动机,从而做出合作行为。

(二)提供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机会

第一,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主线和核心,主题的确定关系到幼儿的实际发展。为了促进幼儿间合作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与合作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多个领域的活动进行整合,为幼儿提供与同伴间相互合作的机会。结合具体主题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

第二,开展合作类游戏。

在幼儿园教育中,强调遵循“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基本教育原则,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伯玲等人的研究发现,游戏活动是大班幼儿发生合作行为的主要活动类型;共同游戏是大班幼儿发生合作行为的重要主题。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艺术活动本质上是一个集体活动,它要求所有参加人员的互相配合、互帮互助。艺术活动不仅是一个幼儿学习合作的良好机会,而且还能促进幼儿自信心、自尊感、自我意识的发展,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能进一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在此,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艺术条件,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艺术表演机会,在艺术活动中让大班幼儿更好的学会合作。

(三)引导幼儿掌握合作的规则与技能

第一,通过讲故事、学儿歌,学习合作的规则与技能。

通过一些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儿歌,有目的地把故事的思想感情变成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并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故事,通过故事、儿歌内容本身来对幼儿进行合作的品德教育,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儿歌所蕴含的意义时,既能教会幼儿与幼儿间的合作行为与技能,又能改变他们对待事物、事情的态度与认识。

第二,民主讨论制定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行为在规则的制约下才能够有序进行,也有助于幼儿活动质量的提高。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讨论来制定不同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及相应的奖惩措施。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活动,让孩子明确活动目的、商量如何合作玩。让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协商后,再开展游戏。活动后,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影像、幼儿间讲述经历等方法,来总结、反思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幼儿共同制定好合作规则后,教师通过图文结合方式张贴在班级环境中,帮助幼儿熟悉、遵守规则。

第三,贯穿于一日生活各个环节。

从幼儿入园到离园过程中的一日生活各环节都能用来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合作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多提供小组合作或想办法解决争抢的机会,让幼儿体验合作的愉快性。

《指南》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其中,合作行为与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幼儿在长大成人后必须要学会与他人和平共处,互相合作,而合作行为与能力的发展须从幼儿期开始学起。本文从教师教育策略方面探讨了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从幼儿合作行为与能力的影响因素、从家庭的角度、从合作能力的不同特质等方面来继续探讨。

猜你喜欢
大班规则游戏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想要一个家》
让规则不规则
我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大班绘本阅读活动《高个子皮皮》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从大班阅读活动“七只瞎老鼠”说说课堂提问这点事儿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