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考前心理焦虑原因及调整策略

2015-07-05 06:00徐金波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考试心理学生

徐金波

“考试焦虑”是当前高中学生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之一。据调查,大约有10%——15%的学生对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面临高考这样的大考时,考试焦虑症就更为常见。近年来,由于过滥的或不切实际的考试要求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它所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越来越突显出来,因此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担心考试不及格。这类学生主要是基础比较差,学习比较吃力,学习方法不当,把考试看得过于严重,如果考不好,如何向父母、老师交代如何面对同学以及这次考试是否会从此决定我的命运……由此,思想上产生压力,又因压力超过心理负荷而造成过度紧张。

第二,疑虑考试失败。学习好的同学心理上总想保持住自己原有的优势,担心保不住原来的名次,在心理上出现了自责、自卑和难以服气的精神压力。于是背着沉重而又紧张的思想包袱,每當考试时就会自然产生种种想法,诸如担心再次失败的焦虑情绪等。

第三,外部压力大。在考试成绩上,老师父母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怕考试出错,把考场纪律也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考试时,明明自己在思考着问题,却不知不觉地担心自己是否违纪了,造成心理障碍。

第四,大脑休息不足。有些学生,为了考试拼命复习功课,以致睡眠不足。如果再不注意营养和睡眠,心身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缓冲,也同样会陷入焦虑之中。

考试焦虑主要有两种趋向:一种是临到考试之前开始感到紧张和焦虑;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焦虑情绪,到考试之前则表现得更为强烈。两者都是由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直接触发的,但前者的学习成绩有好也有差,后者则基本上是因为成绩一贯不是很好,对自己缺乏信心所导致。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对焦虑本身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考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竞争。产生考试焦虑的学生往往把考试当作某种威胁,他们会因对考试要求与结果无法准确预测和把握,而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应试能力,面对着试卷犹如面临着不测之渊,因此普遍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加之,来自于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的种种压力,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学生常常会出现临场失态的情况,有的学生因紧张发挥不出应有的正常水平,严重的会引发负面的心理应激反应,甚至发生晕场现象,使平时学习优秀的学生,遭受重创,甚至痛失某种良机,高考时与名校失之交臂。这都是因为考试情绪过于紧张,对人体产生的抑制作用和消极影响,使人的身心失衡,处于不正常的状态,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行为紊乱,思维、记忆、动作反应的准确性受到严重影响的结果,所以这种过度的应激反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认为产生这种考试中的过激反应,既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也是外部的客观因素影响的结果。 但是实际上,这里的适度、过度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界限,往往人们都是以自己一些主观的感受为标准的,所以,要做到对自己的焦虑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首先承认自己确实存在有某种程度的焦虑,同时也应清楚,焦虑是自己对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的一种反应,因此衡量它适不适度的标准取决于自己的认识。我们可以发挥它积极方面的作用,抑制它消极方面的作用。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早就说过:“焦虑本身毫无可怕之处,可怕的在于我们对它的态度。”

要克服考试焦虑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信是考生的精神支柱。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实力和自己的精神状况,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复习目标,考生如果把考试目标定位过高,就会难以实现而产生考试焦虑和恐惧感,影响正常发挥。但如果考生把目标定位太低,就会影响潜能的发挥。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定下目标,总幻想有奇迹的出现,成了思想最沉重的包袱。目标是建立在你掌握知识的多少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预测一下自己在最佳状态下所能发挥出的最高水平,务实地定一个目标,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能低估自己,振奋士气,树立必胜的信心。

第二,加强复习,提高实力是强化信心的重要措施。科学的复习计划为你定下了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使你不会忙乱无序;复习尽量与课表接轨,要轻重缓急得当。知识分两类:一类是记忆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巩固与提取,巩固就是在脑海里自问自答,不断地反复,使记忆加深;提取就是把所记忆的知识随时变成自己的语言现场应用;一类是应用的知识,应精选典型习题,概括解题思路,使理论与应用互动、知识与生活互动、学习与领悟互动,达到熟练的水平。除了努力学习,还需调整好生活节律,不要晚上精神十足,白天就疲惫不堪。应该使头脑清醒的时候出现在白天,这样才能调整好临考的精神状态。考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有好的心理素质,自己把握自己,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第三,调整心态,理想发挥。每个考生都渴望高考时能超水平发挥,其实影响考试水平发挥的主要因素就是考生的心态,积极的情绪能提高考试的成绩,消极的情绪则相反,能以平常心对待考试,这样的心情自然稳定。根据调查分析,考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状态懈怠,二是焦虑恐惧,三是家庭压力,四是睡眠失常,五是感情和人际问题。遇到这些问题,要增强自信,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积极乐观地去处理好;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就要及时去找心理老师,在老师的疏导、建议下适度放松练习,作心理调整,以恢复良好的心态。其实,在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的同时,维持日常生活习惯,平常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享受一些娱乐活动,反而能使学习效率提高。只要你肯去发现,枯燥的复习里也有很多乐趣,放松紧绷的神经,享受学习与生活的精彩。

路就在自己的脚下,每个考生只有带着快乐的心情,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坦然面对考试,相信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猜你喜欢
考试心理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赶不走的学生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