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

2015-07-05 22:19董丽梅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言语语文课堂交流

董丽梅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本也提出了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学习”。这样,我们语文教师就一定要还课堂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与交流,那么课堂上少一些啰嗦多余的言语交流,多一些简单明了的非言语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必要的言语交流加上恰到好处的非言语交流,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上,除了言语交流外,非言语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的各种姿态与学生互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经常保持一种绝妙的境界——此时无声胜有声。

非言语沟通即人们用身体姿态、实物等传递信息、交流情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沟通,就是运用面部语、目光语、手势语等体态语表情达意。 用“真”面部语言 面部表情是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其关键在一个“真”字,切忌矫揉造作。教师面部表情的总体要求是自然稳重而又落落大方。

第一,面部语言是人的第二语言,它可以强化、修正口头语言,甚至可以在一定时候起到超出口头语言的作用。面部语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1.眼睛

眼睛是最有表现力的面部语言。因为我们的目光和视线是可以移动的,不可捉摸的,它能顾及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并有效的运用眼睛去调控课堂。所以眼睛既可以表达支持、信任和友爱,又可以传递惊讶、矛盾和不解,还可以传递打开、延长、或关闭我们课堂的信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语言是相当丰富的,目光的接触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因此用好这个“窗户”,对于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作用还真不小。眼睛的凝视与沉默连在一起使用,也可以有效的引起正在做小动作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集中注意力。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正讲课时,发现一名男孩子正在偷偷的搞恶作剧,把一张卡片正要贴在前面的那名女同学的后背上,我发现了他的这一举动,一边讲课,一边走到他附近,用眼睛死死地盯住他,他很快就發现了我的眼神,脸一下子就红了,马上把卡片收了起来,全神贯注的开始听课,发言积极。因为他知道老师给了他机会。瞧,一次小小的目光“聚焦”,还真奏效。课堂教学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我们老师 ,要用好自己的眼睛,学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2.面部表情

面部语言中,面部表情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非言语交流形式。面部表情是由面部肌肉运动构成的,是人的心理感情的外在表现。很明显,面部表情是有目的的,习惯上用来传递一些信息:如皱眉表示沉思,提眉表示惊讶,怒目表示愤怒,咬唇表示难受,微笑表示赞扬——在学习情境中,这些表情往往是一闪而过,但教师如果善于用好这些表情,就能有效地控制和鼓励学生的一些行为的产生。相反教师一成不变的表情会让学生感到严肃、单调、厌烦,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情绪低落。

因而语文课堂上,老师不断变换的表情能让教师更有效的控制课堂,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肢体语言。

头、臂、手和其他身体部位组成的体态是广泛的非言语交流通道,我们老师肢体的每一个变化都有可能向学生传达一点信息。如点头表示对学生的肯定、认同;摇头表示失望、否定;侧着头表示某种期待;讲解板书时,轻叩黑板表示突出重点;敲击讲台表示希望引起学生注意;学生讨论时击掌几下,表示讨论结束;摊开双手表示无可奈何——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这些肢体语言,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默契,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更加生动活泼、激情飞扬。

如一次语文课上一篇课外美文《一代父母心》,文章非常感人,讲到动情之处,班上一位刚刚失去父亲的男同学,触景生情,禁不住伏在课桌上抽泣起来,看到这个情景,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走到他跟前,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在他肩上有力的拍了一下。很快的,他抬起了头,擦干了眼泪。就这样,一种关心、一种理解、一种安慰、一种鼓励——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这一“摸、一“拍”的两个动作中, 成功的传递给了他。是啊,有时候无须多言,信息照样可以传递,感情照样可以沟通。

由此可见,经意间不经意间,机智地使用我们变幻莫测的肢体语言,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更加有趣,更加充实。但我们要注意,不可滥用肢体语言,因为用得过多会使学生分不清主次,无所适从,或只注意教师体态本身,而忽略了教师想要传递的信息,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服饰语言。

服饰语言也是一种典型的非言语交流形式,它载有反映社会风气,历史条件及人的精神风貌等方面的信息,更是个人性格、气质特征与审美能力的重要而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服饰,可以了解一个人,也可以让一个人了解自己。教师的服饰语言同样可以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老师的服装整洁大方,图案清晰,色彩明丽,学生看了也会心旷神怡,轻松自然。如果老师的服装色彩单调,样式死板,学生也会觉得单调乏味,毫无生气。但过分色彩鲜艳,样式新奇,又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校效果。因此,教师的服饰除了反映个人的审美情趣以外,还要受到社会正统文化的规范,受到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课堂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师的服饰应整洁、美观、大方。

非言语交流虽然是语文课堂上言语交流外的一种辅佐交流形式,但恰到好处的非言语交流能弥补言语交流的不足,强化言语交流的信息,甚至有超出言语交流的效果。语文课堂上,非言语交流实在不可忽视。我们语文老师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断的使用各种非言语交流方式,让自己在语文课堂上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激情四溢、魅力十足,与学生水乳交融,达成默契,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时时、处处流淌着非言语交流的“声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此时无声胜有声”。

猜你喜欢
言语语文课堂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