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与策略

2015-07-05 22:19王玲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会教材

王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时代已跨入二十一世纪,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实施多年,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我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下面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浅谈一下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与策略。

一、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核心是人才观。人才是有层次的。应试教育观无视人的差异性和人才的层次性,致使实践结果拉大差距,两极分化,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最后筛选出少最的尖子。素质教育观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另一严重对立表现在教育质量观念上。应试教育把考分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它突出了教育的选拔职能,扬弃了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养成性职能;它只重视学生的卷面分数,搞分数排队,甚至优者重奖,把刺激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素质教育并不排除考试和升学,而是将考试和升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认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是全体学生中的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即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健体等的本领,并在这一方面都得到既是初步的又是良好的充分发展。

二、实施素质教育,首要任务就是完善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估机制

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素质教育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建构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只有目标体系与评价体系相结合,才能对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运行方向实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改变以考分定功能的倾向、评价体系。要考核学生个体的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全面发展状况,这些只要有财力,比较容易办到。而评价学校的队伍建设、教育改革、设备效益等软件状况,这一凭借财力买不到的东西,才是学校教育质量的硬功夫。所以要发挥评价手段的调控功能,使它成为促进素质教育的科学的、系统的机制,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

三、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方式必须改革,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一) 注重科学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

(二)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并因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把教学定位为交往,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教学关系,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提倡体验性教学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四)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学习连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习方法”提升到学习的上限概念——“学习方式”,这是理念上的进步与发展。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过程,领会学习的真谛,才能促进智力潜能的发挥,促进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终身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推行素质教育,课程教材一定要改革

推行素质教育,课程教材一定要改革。新的课程教材应该打破传统教材的生硬和死板,应该充分发挥其知识的基础性、内容的全面性、形式的多样性、时间的充裕性、学生发挥空间的广阔性、教育意义的深远性等优势,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素质教育。同时,新课程教材要更注重发展学生的内在因素。

五、素质教育最关键的一条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每一位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点教育学、心理学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重视文化、业务的进修,同时苦练教学基本功,这样,自身的素质才能再上一个档次。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提高教师的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对教育无限忠诚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在教育工作中寻求自身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轨迹的光辉位置。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和长远發展,使其采用多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已所用,扬长避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张开想像的翅膀去实践、去体验、去创新、去开拓,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与特征,最终成为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学会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学会分享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学会分享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