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015-07-05 22:19王莹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直线方程教材

王莹

近年来,全面实施的新课程实验,明确倡导加强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问题探究过程教学和思维活动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度赋予了加强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心得、更深刻的意义。深化教学改革,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不是要从“教师主宰一切”一种极端的走向“学生中心主义”的另一种极端,而是要寻找到两者恰当的结合点,处理好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在数学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让学生如何获取知识,而且要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是把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当成人认识事物的思维和时间活动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按认识事物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使学生参与到认识事物的实践过程中去。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好的问题和问题情境

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教学目标、内容,设计出来源于学生实际,难易适中,典型性强,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应用性、冲突性,能够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和问题情境,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 分发挥知道作用和体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中,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問题1:一次函数y=x+2的图象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一次函数入手,直观感知直线。

问题2:点(1,3)在y=x+2这条直线上么?并列举出该直线上任一点坐标?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x,y)所满足的关系式称作直线的方程,理解形成新知识,进而为探究直线的方程做准备。

问题(3):过点(1,3)的直线有几条?

设计意图;学生直观感知、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问题4:要确定过点(1,3)的一条直线,需要增加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确定本节课研究重点:已知一点和直线的斜率,可确定直线方程。

问题5:利用给定的P(1,3)和斜率K=2能否将直线上所有点的坐标(x,y)满足的关系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从具体问题入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自然过渡到本节要研究的内容,由具体的点,斜率,直接入手,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方程解的一一对应关系,突破难点。

二、教师应该重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第一,在学生经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树立、优化自己的思维,学会数学思维方法。第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互合作、交往的机会,使学生了解彼此的见解,丰富自己的理解,不断深化和超越自己的认识。第三,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

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第一,尊重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一句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补充、加工。第二,把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学习的心理顺序统一起来,把教材的逻辑顺序加工成符合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心理顺序。第三,教室备课时,以学生身份做教材上的数学内容,并如实记录下自己的思维状态和心理经历,再设法了解或猜想教材编著、数学家的思维活动过程,了解自己的学生思维发展的心有水平和可以提高的程度,掌握学生思维特点和规律,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

探究1:画出经过点(x0,y0),倾斜角为00的直线,写出它的方程,观察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鱼直线方程的关系。

探究2:画出经过点(x0,y0),倾斜角为900的直线,写出它的方程,观察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鱼直线方程的关系。

设计意图:探究(1)在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基础上,探究(2)因为直线没有斜率,不能用点斜式方程表示,于是让学生画出图象,观察每一点的横坐标,类比垂直于y 轴的直线方程的形式,得到垂直于 x轴的直线方程 。

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是吸引学生“卷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不仅备教材和教法,还要备学生和学法,要花大量的时间反复琢磨学生,琢磨学生各种可能的心理反应,可能的想法、做法,可能的困难、问题,可能的错误;琢磨哪些问题适合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不同的应对方法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客服困难、战胜挫折中体验学习的价值和成功的乐趣。

如在斜截式方程得出后,让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问题1:斜截式方程y=kx+b由哪两个条件确定?

问题2:观察方程y=kx+b与y-y0=k(x-x0),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问题3:直线y=kx+b在y轴上的截距是什么?

问题4:回忆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k和b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问题5:任何直线都能用斜截式表示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斜截式方程概念的内涵,知道斜截式是点斜式的特殊情况,进一步理解“截距”与“距离”两个概念的区别,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明确斜截式方程的适用范围。

五、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

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使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加强反思,优化思维过程。“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遇到哪些困难?”“从中悟出了什么?”这样学生对学习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还要指导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这样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进一步地激发出来。如在本节课基本完成之后,画出知识结构图,建构知识体系,提炼所用数学思想方法。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知识形成、思维方法的指导应该是老师重要的职责。因为它留给学生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不懈的追求,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加强数学知识形式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激励下亲身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直线方程教材
方程的再认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方程(组)的由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圆的方程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