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2015-07-05 22:19辜芳臻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材思维

辜芳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提问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但是,提问不是随意的问几个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针对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巧妙的设置问题,使提问成为联系教材上下知识点的良好纽带,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求解的推进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提问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抓住提问的关键点,巧妙设问

第一,在學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提问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做到新颖别致,生动有趣,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在学生的疑问点提问。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必须抓住学生的疑问点,突出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抓住疑问点提问既可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又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学生对“人民怎样当家作主”难以理解,我设计了这样几问:溪美中学与霞溪中学撤并,建了这么漂亮的一中新校区,是谁组织实施的?政府部门有权决定几千万的投资来建吗?谁有权?交流使学生明白了,人民行使权力是人民代表大会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又提问学生,你父母在村中参政权利是怎么体现的?我们玉叶鞋城有好多外来工,他们要参与民主管理,维护他们的权利,应怎么办?你能不能参加选举,假如你有什么建议应怎么办?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使重难点得到了突破。

第三,在学生的发散点提问。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发散思维的发散点设问,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益的。如在讲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再过一二十年,你会是什么样子?你家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南安将是什么样子?学生大多是从物质的变化来谈,经过引导,学生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讨论交流,从而引出了全面小康蓝图: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第四,在学生的矛盾点提问。此种提问以抓住一对矛盾或抓住一个现象提问,使讨论的中心直指教材的重难点。以“我是集体中一员”为例,讲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时,我就结合学校大门口前国家正在建设高速公路,要征用村民田地这个实际,设问:国家建高速,毕经村民良田,村民怎么办?这里就有了一个矛盾:国家建高速必毁田,保田高速建不成。高速建设经协商征地后,集体根据村民田亩受损情况给予补助,通过这个矛盾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学生明白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个人利益应先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而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二、讲究提问的坡度,层层递进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提问应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架设从已知通向未知的阶梯,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坡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拾级而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求得问题的解决。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使提问像攀登阶梯一样,步步高升,层层深入,最后达到使学生自己以独特的方式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理想境界。比如,在讲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内容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从学生所熟识的环境要素,归纳什么是环境,再提问学生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有何危害;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最后让学生归纳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具体应该怎么做等。这样随着列举的案例和老师的讲解,学生就一步一步掌握了该课的内容。由于是自己的思考和归纳,所以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就会觉得可信,既启迪学生的思维,也较好的形成了提问的坡度;既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和树立环保法制观念,也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讲究提问的节奏,疏密有致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不可过多和过长,要做到节奏适宜,疏密有度。首先,提问要注意节奏。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能一提出问题就立即让学生回答。即使学生答不出,再叫另一个学生回答时,也要给以适量的思考时间。其次,要把握好密度。由于提问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学生心理处于紧张状态,所以时间长了,或太频繁了,学生的大脑就会产生疲劳感,进而处于抑制状态。一节课不能全部是提问,其布局要疏密有致。

四、关注课堂动态,及时变换

课堂提问应该做到提问方式与效果的统一。如果只重方式不重效果则会使提问流于形式,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课堂动态,注意提问的灵活性,做到及时变换。

第一,提问的对象要及时变换。当提问对象不能回答或回答错误,造成课堂冷场或哄堂大笑时,教师就要及时变换提问对象,避免因拖延时间造成课堂教学节奏松弛的现象发生。

第二,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变换。提问有时无人应答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往往是所提的问题过难造成的。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及时变换问题,注意问题的难度与提问对象的水平相适应。

五、善于适时启发,循循善诱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善于适时启发,循循善诱。所提问题,应能激发起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或所提问题没有启发意义,属可有可无,或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重视课堂提问的意义,力求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让课堂提问真正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和德育功效。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材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