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有效课堂提问

2015-07-05 22:19尹泽京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困生解题思维

尹泽京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数学课堂的教师提问是极具普遍性的现象,既是数学课堂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工具。任何教师会非常熟悉并愿意使用提问。但是每个数学教师提问的方式方法的不同,提问的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有的效果很好,有的效果欠佳,而有的根木无效。在课堂提问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课堂为载体,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与影响因素。研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特点

2.现阶段针对数学学困生的提问方式和方法

3.针对数学学困生的有效提问策略

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为例,进行现状分析,验证提问的有效性,针对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提问的策略,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法:研究过程中,广泛浏览期刊、书籍,并详细进行阅读。

第二,课堂观察法:通过上课和听课,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分析研究。

第三,访谈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教师上课后的想法及对堂提问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教师对有效课堂提问的认识与理解,教师运用提问的情况,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处理情况等三个方面。

三、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特点

经对数学学困生的长期观察和辅导,发现学生在解决数学解题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数学解题思路的基本过程,但过程并非简单的直线,不是像学优生那样严格按照数学数学信息感知→问题情境表征→寻求解题方案→解决执行的顺序进行,他们可能会缺失某一环节,每个阶段之间的界限也并不十分明晰,各环节之间可能会出现交叉与重叠。

如朴某某,他在看到一道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应用题后,只是字面上简单理解,急着用自己以往的思维习惯推导出答案,而忽视数学题本身的已知条件和推理过程。

像朴某这种学困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在长时记忆中搜寻并提取与当前问题相关的知识。他们急于“解题”,不断“试误”。数困学生在“寻求解题方案”和“解题执行”两个阶段的时间占到了总时间的80%以上,其原因在于盲目解题和急于求成,由于问题表征的错误或不充分,使得解题计划往往无法顺利进行,进而反复地尝试各种解题方法,不断“试误”,直到得到一个自我感觉非常“合理”的结果,陷入设计解题计划“执行”→“无解”→“解题”的循环,消耗了大量的学习和思考时间。教师要给此类学困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应该用通过各种材料和手段让学生思维进入到科学合理的模式。

四、当前针对数困生的课堂提问现状

布鲁姆提出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法将问题的类型分为六类:识记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自己总共提了很多问题,但绝大多数是记忆性问题,而真正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如分析、综合等问题寥寥无几。对学困生的问题绝大多数是评价性和简单记忆性的问题。

五、有效课堂提问的方式和策略

(一)问题设计要把握难度

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间,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虽然是针对学困生,但如果问题过简单,如简单评价性或者判断性的,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给出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大多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這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热烈,每个学生都“答”到的老师的要求,但实际上则空空洞洞,不仅无助于全体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不善思考的不良习惯。同样,超前深奥的问题也会使学生不知所云,思路跟不上问题,这样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所提问题必须难易适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

(二)问题设计要指向明确

课堂中所提问题的指向必须清楚,明确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性明确的问题,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相反,如果没有一定的指向性,则容易使学生产生歧义或偏差的理解。

(三)问题的设计要适度开放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不可忽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发,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而开放性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应设计一些开放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打下基础。

六、结论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提问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在学生大脑皮层最兴奋之际,当教师给予最恰当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当一个老师数学课堂提问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对学困生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焦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 学周刊,2014

[2]李明吉.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4

[3]陈明贵.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4

[4]刘淑云. 小学数学提问的艺术[J]. 教育教学论坛,2014

[5]张莉. 让提问架起学习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思考[J]. 新课程(小学),2014

[6]刘兰军.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

[7]李渭灿.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要求及维度[J]. 现代教育科学,2013

[8]钟贤述.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J]. 学周刊,2013

[9]赵振民.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中国校外教育,2013

猜你喜欢
学困生解题思维
用“同样多”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设而不求巧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用“同样多”解题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