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组活动模式?提高班级建设水平

2015-07-05 22:19刘洪民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组长竞赛班级

刘洪民

班级活动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小组是班级学生群体的基本单位。小组建设的好,整个班集体自然会呈现出良好的班风。但传统的“小组”班级管理形式,其作用并未显示出来或发挥得不明显,究其原因有四:一是教师本人思想上重视不够,总以为小组这种传统形式在新时期德育工作中已难以发挥出更好的教育效益;二是分组不科学,以前班上的小组多是以学习成绩好坏来搭配或以方位座次来组合,而且班内各种小组太多(卫生小组、学习小组、体育锻炼小组等),这在客观上也阻碍了小组积极作用的发挥;三是小组之间缺乏积极的竞争,每个小组很少把自己放在全班的位置上进行建设,久而久之,小组缺乏生气,只是形成了一种形式而已,最多不过是一个打扫卫生小组或作业收交小组;四是虽然每学期或每节课都在搞先进小组评比,但由于评选缺乏客观标准或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因此评比流于形式,使小组建设缺乏内在的动力。

本学期,我在班内小组活动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探索,试图赋予“小组”以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精神与新的生命力。这种改进与探索的核心便是引进竞争机制,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赛”活动,以推动班级建设的蓬勃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说:“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又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共同学习与如何学习。”

一、具体做法

第一,合理分组。小组类型太多就等于没有小组。为了便于竞争,我在班上只设一种综合小组,这种小组一旦建立,便“永久”不变,而且既是学习小组,也是卫生小组、体育小组,还是文娱小组……之所以将小组固定不变,是为了让小组在不断的竞争中增强凝聚力,并看到自己的发展情况。由于是综合小组,因此在人员编配时,尽量考虑各种“人才”的和谐搭配,使竞赛的客观条件尽可能统一。这些小组的同学的座位也一直不变地紧挨着,如遇调换方位,也是全组一起换,这样便于小组的课堂学习交流与讨论。

第二,竞选组长。小组成员进行自荐演讲,小组成员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确定本组名称及本组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成员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兴趣盎然,新意迭出。本班的小组名称有“雄鹰号”“征服号”“和谐号”“致远号”等;小组格言有“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等。

第三,全面竞赛。竞赛内容尽可能包括德、智、体各方面和班级、学校各种活动。大致有这些方面:一是课堂纪律;二是学习成绩;三是劳动卫生;四是体育比赛;五是文艺演出;六是出勤情况;七是作业收交;八是为班出力;九是行为规范;十是寝室纪律……

第四,规划统一。开学初,便有班委、小组长开会,拟定小组竞赛的规则。规则大致有这样几点:一是比赛采用积分制,各小组的基础分为100分,然后在此基础上或加或减。如每小组迟到一人次,扣1分;代表班集体出去比赛每人加2分等。二是比赛规则不追求表面上的绝对“公正”,而要体现出对后进小组进步的鼓励。三是这个比赛只是“行为”比赛,而不是“观念”比赛,仅就学生“做了什么”而展开评比,而不是抽象地评“思想觉悟”。

第五,严格监督。规则一旦制定,便由班干部和各小组长严格监督,具体由班长记载各小组积分进展情况,各小组长也有一本“账簿”,以便查对。积分一月公布一次,使各组都明白本组在全班的地位。

第六,客观评比。竞赛情况绘成图表贴在教室里,同时,班长和小组长每人手里都有一个底表,这样到了期末评选优秀小组时,根本不用再人为地凭印象“评比”,只要看竞赛表上的积分,优秀小组自然便产生了,优秀小组的成员直定为年终的优秀学生。

二、活动效果

第一,竞赛活动确实使小组产生了内在的凝聚力。组员们不但空前团结,而且为了使本组在竞赛中取胜,纷纷自行制定了“组规”,以保证互相监督,真正强化了每个学生的“小组意识”。

第二,小组凝聚力的产生自然带动了班级风气的好转。比如,以前有的同学不爱学习,现在为了小组荣誉,同组同学会督促他,他本人也情不自禁会勤奋起来。小组内部、组际之间交流学习蔚然成风。再如,以前教室后面墙上的板报一直办得不太好,现在分到小组,而且纳入评分,每个小组都非常认真,可以说是一期比一期好。我曾成功地组织了一次班级小组报纸的策划工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参考消息》《齐鲁晚报》等报纸的版面,每小组出一份手抄报,小组成员当一次小编辑,包括报头名称、内容分类、目录设计、封面设计等,完成以后放在班级书报架上进行展评。学生们热情高涨,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报纸设计精美,文章质量高,报纸名称也独具特色,如“七彩虹”“学林寻梦”“数丛”等,同学们在办报中积累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第三,竞赛评比使一些不好督促检查的要求也得以落实。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前说过多少次,但总不好好地检查。现在将此纳入评分,一些最细小的要求(如“坐、走姿势端正”“衣着整洁”等)学生也不敢不做到,因为一旦老师、同学发现违反,便要扣小组的分。又如,教室里不随便扔纸屑,以前也是“老大难”问题,而现在根本不用班主任操心,每天中午自会有值日小组检查扣分。这样一来,卫生状况的保持大大优于过去。

总之,开展班级活动是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直接生活经验和真切体验,使学生不断学会认知,将活动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创新小组活动模式,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赛”活动,抓住了学生善于表现和展示自我的特点,最终因势利导,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目的,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了班级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小组长竞赛班级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分餐小组长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看竞赛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创新思维竞赛(3)
不称心的新班级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