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快乐?快乐阅读

2015-07-05 23:10冯元春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课本课外阅读读书

冯元春

阅读是洗涤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的重要途径,可是,当一个孩子还没有领悟到阅读的妙趣,无法体会阅读的快乐时,那么阅读就成了孩子的负担,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让每一名学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在“激发低段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我总结了以下方法:

一、利用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做好课内阅读指导。

为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我通过阅读指导课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例如:向学生系统地指导读书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掌握一般读书程序,领悟读书的要求,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读书要求“眼到、心到、手到”。 引导孩子根据文章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语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2)读书要求不懂就问,善于思考。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时常结合课本教材,将阅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依靠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要求学生去读。

(3)读书贵在持之以恒。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依靠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要求学生去读。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1、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能引发学生之間的共鸣。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我们都布置适量的读书作业,要求学生每天看课外书至少20分钟。然后对所读的内容进行交流,作为同龄人,孩子们交流起来往往更能产生共鸣,也容易与别的同学形成竞争阅读的心理。

2、班级有计划地举行读书故事会和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此外,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指导学生进行“朗诵会”、“故事交流会”等读书交流活动。

3、为学生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起到示范作用,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采用多种积极评价,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1、良好的读书习惯更多是需要在父母的参与下形成。因此,我们通过家长会、QQ群等平台,引导家长认识读书的重要性,请家长为学生提供读物,给孩子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并且建立“课外阅读记录”卡。请家长帮助记录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书名、时间、字数、专心程度、……定期将孩子阅读的内容、数量、质量反馈给教师.教师及时评价,给与鼓励或引导,从而保证了课外阅读的有效进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朗读是默读的基础,是阅读教学评价的重点。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利用早读安排“我为你朗读”。在这个环节中,有时老师为学生朗读,有时学生自荐朗读,读完后还让孩子们自由评点,大家自由交流体会,然后,让学生对照评价标准,按星级进行评价。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猜你喜欢
课本课外阅读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我们一起读书吧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