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7-05 23:10郑雪芳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创设有效性情境

郑雪芳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现谈谈本人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一、有效的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小学生正处在生长与发育的初级阶段,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要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情境创设目的要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二、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首先要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动机。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三、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重视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因具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而“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交织在一起,即探究中有合作,合作中有探究。要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分工要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主人。每个学生都应该承担不同的任务,在合作探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每人在小组学习和合作探究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四、有效的学习情感

多年的教学实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当师生间的感情和谐融洽时,能很好地调动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学生就能把对老师的热爱牵引到课堂的学习上来,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冷淡,甚至与学生关系紧张,教师会因为厌烦而失去热情和信心,学生对教师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并对教师失去信任,从而牵引到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失去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在学习中,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并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學、在活动中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所学的内容编成故事,有时引进音乐、舞蹈、游戏等形式,赋予教学内容以灵与肉,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当我们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时,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事半。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要我们坚持设计有效的情境创设,安排有效的学习过程,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有效的学习情感,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教学的质量就一定有明显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创设有效性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