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的美学意境培养

2015-07-05 03:21谭静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品味古诗词意象

谭静

古诗词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人文教育,更是一种精神陶冶。新课程标准关于鉴赏古诗词的目的和态度中认为,审美活动的目的,是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滋润他们的心灵世界,在情感熏陶中体验并提升人生境界。

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有个误区,重翻译分析、轻赏析审美,致使古诗词的文化底蕴流失殆尽,把最具感染力、想象力,最具文学味的欣赏课变成了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技术课。细细思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不能全怪学生,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加强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的美学意境培养。

一、强化诵读,品味语言美

首先,抓关键词句。关键词句最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又往往在全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让学生理解“时”不仅指时候,还指时局、时势的动乱;“泪”不是一般的眼泪,而是生离死别的泪,是心惊肉跳的泪,是爱国爱家的泪。全句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悲伤心情,此情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表现出来。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就“品”出来了。学生心中就会激荡起与诗人、诗作相关的深切感受。

其次,强化诵读。古诗词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古典诗词尤其注重节奏和韵律,这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过诵读,让学生感悟、琢磨、想象、理解,读出诗歌的韵味情致,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为诗人之悲而悲,为诗人之乐而乐。

在吟诵中,语文老师要辅以朗读技巧的指导,使其掌握重音、停顿、节奏、速度、语调等要领,力求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引领学生步入审美佳境。打开课本,让学生放开喉咙大声诵读,在读中涵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陶冶,在读中升华。身临其境地去体会陆游的那种报国无门的拳拳爱国之心;去感受曹操的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去倾听李清照的绵绵相思,爱情至上的离愁别绪……

二、引导审美,再现意境美

在古诗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是新课标的要求。捕捉诗中的意象,首先要使学生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诗歌中常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如“梅”,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往往是凄凉和悲哀的象征;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流逝等;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

古诗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这些传统的意象。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意象的个性色彩。中国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寄寓不同的情感,要注意结合诗句辩析。同是写梅花,宋人陈言的“一花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借梅花喻自已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操;毛泽东笔下的梅则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样写秋景,中国古代诗歌中大多寄寓了悲秋的情怀,而刘禹锡却是“我言秋日胜春潮”,蕴含着乐观豁达的情感。学生了解了意象的这些特殊内涵,对一首诗的感情基调也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三、以学生为本,体验情感美

诗歌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追寻诗歌背后蕴涵的情感,体验情感美,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古诗文由于语言上的艰深,年代久远,社会背景的不同以及古人和现代人在心理上的差异,给学生的审美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引领学生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文以載道”,只有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感情才能燃烧起来。首先,要引导学生打破时空隔阂,扫除障碍,借助工具书、资料、网络等手段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写作背景。其次,要遵循审美认知规律,在整体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感悟、品味、揣摩、再造,感同身受地融入作者、作品所创设的情感世界。再次,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更要使学生理解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解读。现代接受美学认为,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对一篇作品,教师首先是一位读者,而学生也是读者,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权利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启迪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猜你喜欢
品味古诗词意象
踏青古诗词
抚远意象等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古诗词中的新年
品味四季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