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2015-07-06 06:24阎金玲
俪人·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促进品质训练

阎金玲

【摘要】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而思维品质的优劣决定着思维能力的强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就一定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其不断发展。

【关键词】数学 训练 促进 思维 品质 发展

一、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手段,巧抓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它集中表现在能深入地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并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因此,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就成了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

如在教学“商不变的基本性质”时,先出示一组口算题:

12÷4= 1200÷400= 120000÷40000=

120÷40= 12000÷4000= 1200000÷400000=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结果当大部分同学还在紧张计算时,有几个同学已经算好了,而且都正确。究其原因,他们说:当我算了三题后,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100倍时,商仍是3,所以我判定后面三题的商也一定是3,因为它们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0倍、10000倍、100000倍。紧接着我又出示了一组题目:

12÷4= 24÷8= 36÷12= 6÷2= 3÷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问题本质、从而得出答案的过程中来。

二、以多角度思考问题为基础,善于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就是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數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一题目: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10小时,求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题目一出示,思维敏捷的同学马上举手,列式为240÷4×10,我让是这样想的同学举手,结果大部分同学都举了手。我没有就此结束,继续引导道:4小时行了240千米,那么2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呢?8小时又行了多少千米呢?没等我讲完,就有一个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列式道:10÷4×240,因为10除以4表示10里面有2.5个4小时,而1个4小时行了240米,2.5个4小时(10小时)就行了600千米。在他的启发下,又有学生想到了一种方法:10÷2×(240÷2)。就这样,学生发散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

三、以强化技能训练为载体,力求快速准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就是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反应灵敏,接触实质快,学习时由旧到新、由易到难的“台阶”少,“跨度”大,思维效率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技能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例如:(8+3)+(7+2),根据加法交换律,让学生用凑十法计算比较简便:

又如:(30+9)+(40+4),让学生用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计算比较简便: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提高,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逐步压缩,着力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算出得数。当然,强化技能训练一定要在学生切实理解运算法则、定律、性质,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和平时坚持适量的口算及应用题练习的基础上,通过视算、听算、口答、速算比赛等训练方式,达到培养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四、以提高错解诊断能力为前提,大胆质疑,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就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多思考,善于自己发现问题,提高自我纠错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检验推理过程的合理性,提出修正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鼓励学生多问几个“能行吗”、“为什么”,提高质疑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出示一组数据:(63,36,69,123,96,39)要学生判断哪些数能被3整除,接着我问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根据上面一些数的特征,又受到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都认为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紧接着又出示了一组数据:(13,26,19,23,46,59)让他们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进行判断哪些数能被3整除,学生一算,马上推翻了刚才自己得出的结论。当学生们发现个位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时,我没有马上归纳出特征,而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以突破常规思维为核心,勇于探索,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就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独创性地发现新问题,主动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思维的创造性具有新颖独特、突破常规和灵活变通的特征,是思维品质的核心。例如有这样一位小朋友,老师要求用3、5、9三张数字卡片组数,大家都只能按常规思维组成如3、5、9、35、39、59、53、93、359……一些数,而他除此之外,还能想到把卡片9倒过来当成6用,比别人多组不少数。这个有点“倔”的孩子由静想到动,体现的就是思维的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解应用题中,我们分析题目一般是从条件出发,由条件推出结果,这是一种常规思维方法。如有这样一道题:池塘水面渐渐被长出的荷叶所覆盖,每天覆盖面积增加一倍。30天后就把整个池塘水面给覆盖了,那么覆盖半个池塘水面需要几天?这道题如果用常规的方法无从下手,而采用逆向倒推的创新思维方式则比较容易解决。因为每天增加一倍,30天的前一天刚好覆盖半个池塘水面。这样思考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创造性思维品质也得以培养和发展。

总之,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把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不断探索开展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促进品质训练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