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2015-07-06 15:28付德銮
俪人·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创新教法实践活动语文素养

付德銮

【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师要走出单纯知识教学的误区,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广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全面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 实践活动 创新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受功利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失去了鲜活色彩,过分强调其工具性,特别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使语文教学重新走上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未来社会需要的不是知识堆积的人才,而是各种能力综合发展的建设者。因此,中学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的主要性质是基础工具性,它是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其学科能力也不是一种知识性能力,而是基础工具性能力。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别强。一篇文章、一段话、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都具有丰富的内涵,都往往要牵涉到文字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以及思想内容,审美情感等等方面。语文素养的形成则要求对这些知识的综合体——文章、语段、句子等作整体性的理解与表达,这样,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的表现。例如对一个句子的理解,不仅要求能从语法上认识其通顺与否、逻辑事理上正确与否,还要能根据语境条件正确领会它的表层与深层的具体含义,并调动自身经验感受品评其思想感情、审美倾向等等。因此,语文教学不可能象数学、物理等学科那样井然有序地进行知识教学与训练,以相应地提高其能力,只能通过知识的综合体——文章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性的语文能力。而相对于数学、物理等学科而言,因为这些学科是知识性学科,知识性学科培养的是一种“知识性能力”,其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构成一种必然的对应关系,其能力构成要素是对学科系统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的成熟就是对知识正确、熟练而创造性的运用。讲清知识,训练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答练习题,自然会形成相应的学科能力。语文学科却不是这样。虽然语文学科也有系统的知识,如读写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等等。这些知识固然也能为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服务,但是,这些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对应性。教师苦口婆心传授这些知识,并指导学生按照知识点反复训练,可是学生却并不见得就具备相应的语文能力。学生知道了怎样辨析词的构成,却并不会运用词语,让学生知道了比喻与借代的区别,却并不会正确运用比喻句、借代句以传情达意。事实上,尽管许多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可是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却不高;相反,有些人语文基础学科并不怎样,甚至有人从来没系统学过语文基础知识,可是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不差。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与其他知识性学科是不同的,既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扩大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加强语感能力的培养,仅凭课本上的几百篇文章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阅读的视野投入到广泛的课外阅读中,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形成学生深厚的语文感知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对每个学段都规定了必须完成的阅读量。学生阅读感知的越多,学习主体头脑中对语言正确运用的方式、方法也就越多,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基本途径。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几本教科书,这样少的阅读量 ,怎能形成学生雄厚的感知基础呢?只有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多读多写,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作为学习语文的必要途径,大量阅读感知,这样既能使学生逐渐积累语言丰厚文化底蕴,又能为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而打开一个广阔的知识世界,从而积累许多语文间接经验,优化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结构。同时教师要真正把课外阅读指导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可以要开展多种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最终要养成课外阅读的强烈兴趣与良好习惯。

三、提高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广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社会生活经验,优化学生语文能力。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社会性决定了学习语文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学生增加社会生活经验的源头应有两个:一是从阅读中间接获得;二是从生活实践中直接获得,无间接获得无法广阔视野,无直接获得无法深入体验,只有二者有机结合,学生获知长智积累经验的源头才源源不断、活水长流。特级教师魏书生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并称之为“道德长跑”,就是要求学生在生活之路上每天勤于观察,并深入体验反省,用正确的观点分析生活现象。其实,在这个“长跑”中,学生不仅练了笔,更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反省、积累了经验感受,优化了语文素养结构。学生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对书本上的内容作评价、对生活中的人事谈看法,也就中肯切实得多了。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坚持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语文学习原则,让学生努力从生活中吸收营养,发展语文素养。

四、创新语文知识教学方法,增强知识活力

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要让学生掌握单纯的知识概念,要从知识的实际综合运用出发,形成能够综合运用的知识体系。如写作知识,光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肖像描写等静态的分类知识,学生知道再清楚,仍然不会描写,如果从描写的过程中,归纳出思维如何操作,外在言语行为如何操作的知识方法让学生掌握,并依此进行训练, 这样学生掌握的才是真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教学语文知識是为培养能力服务的思想,不能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传授知识是为语文能力服务的,这样,在知识教学时,就必须紧密结合对语文具体材料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经历语文实践到语文知识再到语文实践的过程,在经历语文过程中形成、发展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创新教法实践活动语文素养
确立学生作文主体,引导学生快乐作文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改革创新教学教法,打造高效化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