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好高中物理

2015-07-06 21:32丁伶莉
俪人·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解题物理分析

丁伶莉

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困难的,新课改后,对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个问题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现从两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好高中物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教学進行。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情境,注意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使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间接兴趣。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第一,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的魅力

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重视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把第一堂物理课讲得很精彩,使学生听得入迷,认为听老师讲物理课是一种享受,从而感到高兴和愉快,并认为物理不难学,由此产生一定要学习好物理的信念,这样就初步建立起了学好物理的兴趣。当然这是建立在教师对物理教学有浓厚兴趣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物理老师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有渊博的其他知识,比如你很精通维修电器,而且在上课时能穿插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学生觉得新鲜,很好奇,对老师很钦佩,这样更加加深学习物理的兴趣。

2、有幽默的通俗的教学艺术,学生就感觉到学习物理就象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他们不感觉到学习物理是抽象的,而是比较容易的,这样学生也愿意学习物理。

3、老师要有对学生深厚的感情。我们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达到师生互动,相互配合,达到师生之间在感情的共鸣,使老师学生融会一体,学生愿意把真实的想法跟老师说,每次交上来的作业是独立完成的,而不是抄上来,骗老师的,所以老师特别是在提高差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多投入给差生的情感: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赞同的手势,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问题,我往往用 “ 你回答的很好 !” 、经常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而不是讽刺和嘲讽,这样激起差生在学习物理情感上的涟漪

第二,多做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公式,定律,概念,是我们的物理先辈们经过长期的,不断的艰苦努力,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通过不断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因此学生要真正掌握比较抽象的物理理论,光靠老师口述讲评还不行,这样很抽象,学生想象不到具体的物理情景,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如果我们把理论回归现实,用实验来展示给同学们看,这样把抽象转化为具体,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

第三,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多媒体的教学,具有多种感官参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隐含丰富的兴趣因素,可以直观形象展现观察的事物,打破了教师只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简单的讲授模式,易于引起学生注意,给学生以最直接的感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例如:在讲物理“引言”课时,通过放电视,给同学们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等等,这样一定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全神贯注观看录像,将自己常沉浸在物理情境之中,认识到物理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模式中可以看出,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活动,因此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包罗广泛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要素。

第一、识别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别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指正确理解题意,善于发现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恰当地选择研究对象,正确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外界影响及运动变化过程的能力。物理学不好的学生常常由于这一能力不强,找不出问题中的隐蔽条件、临界条件,或是不善于去分析物理过程,在具体问题面前不进行具体分析,而是乱套乱代公式,凭空想当然解题,在解决问题的起始阶段就走向了歧途。。

第二、选择解决问题策略和对解题过程评价反馈的能力

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问题的方向进行大致推测,并把将要采取的手段与问题的目标联系起来,对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进行判断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强,从一开始就能从客观上把握问题的整体,高瞻远瞩地看待以后的解题过程从而可以避免走弯路或不必要的失误。另一方面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的能力,方法选得合适,不但使问题可以解决,而且能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变得十分简捷,方法的选择也是极具有灵活性的。

对解题过程的评价反馈能力是指:(1)根据已经解得的部分结论,及时作出评估和预见,判断前面的解题策略是否正确,判断已经做的分析解答是否正确,作出下一步怎么办的决定;(2)在得出最终结论后,对结论作出评价,是否大致可信、是否和实际情况大致相符,如果不可信、不相符,则还须重新检查或审视前面的解答过程;(3)解答完后,对整个解题过程作出总结,形成“问题原型”,以便以后解决物理问题加以借鉴。

第三、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包括: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进行推理计算的能力;物理估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四方面的能力,才能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到实处,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所以在教学中就应该注重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培养学生读审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无外乎两种情形,一种是在原有原型的启发下,结合具体物理情景,在原有模式下分析和解决所面临的物理问题;另一种是没有现成的“问题原型”可以作为借鉴,需要自己重新构建解题模式,需要有更多的创新思维参与解题活动。

总之,要培养学生学好高中物理,除了以上几点,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从而找到更好的方法。

猜你喜欢
解题物理分析
只因是物理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