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活注意规律 渗入日常教学

2015-07-06 21:32袁东号
俪人·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转换

袁东号

【摘要】规律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注意规律也是如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了学活无意注意规律、有意注意规律、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渗入日常教学的点滴认识,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写本文希望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有意 无意 转换

教学虽然没有固定的方法,但并不意味着教学无规律可循。教学规律—般是前人经验的结晶,它有时犹如明灯,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着指引作用,学活并把规律有意识地渗入到日常教学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显示规律的价值,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学活并运用注意规律也是如此。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学活无意注意规律,渗入日常教学

大家知道,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无意注意的特点并考虑与之相关的诸种因素,使无意注意向有利于教学方向发展,避免或减少与教学无关的无意注意。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呢?

众所周知,刺激物的对比关系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之一,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通过对比去组织教学。事实证明,这样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奏”这个字时,我就取“秦”与之对比:首先我指出在字形上重点是下半部分,“奏”下半部是“夭”,“秦”下半部是“禾”,接着我再从读音上,各自的义项上进行对比,讲到它们的区别。这样,学生对这两个字也容易分清了,知识面也拓宽了。再如,我在教“蚪”时,就拿它与先前学的“抖”对比,我就向学生分析:蝌蚪属于生物,所以“蚪”有“虫”,“抖动”、“发抖”是动作,所以加“扌”旁,然后我又从读音上、组词上对比,这样,学生的印象就加深了。还比如,在教“迎”字时,我就拿它与“柳”对比,指出它们去掉部首后的重要不同:前者没有“丿”,而后者有之,前者可组词为“欢迎”等,而后者可组词为“柳树”等,通过如此的对比,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区分它们,书写时也不易出错了。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恰当的对比,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引起无意注意的另—个重要条件是刺激物的新颖性,怎样体现新颖性呢?这就要求我们追求“变”,只有常“变”,才能常“新”。相反,倘若固守陈旧的教学方法,死搬过去的教学模式,牢记不变的教学原则,你又怎样推陈而出新呢?没有新,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就在—些方面琢磨着如何出新。如在学生熟悉课文方面,我采取多种灵活的方法,或范读,或范读,或教读,或让学生齐读,或开火车读,或分角色读,或听录音跟着学读,或默读,或自由朗读等,这样,多变的也即是常新的,教学效果也就明显提高了。试想,倘若你采取单—的方法,不要说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就连你自己也感到枯燥无味。而假若我们学活无意注意规律,把这—点渗入到日常教学中,则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时还应考虑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人的情绪好了,则注意力就可能集中,若精神差了,则学习效率就可能降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尽量考虑到这些。如我发现通常情况下,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下午,经过上午的学习,学生多数精神疲乏,倘若让他们在下午读书,读久了他们则可能感到头脑发胀,精力不济,而早饭到校后则头脑清醒,这样注意力集中,所以我多数情况下让学生在这时候读书,背书。再比如,我常常要求学生要吃好,穿好且睡好,多锻炼,目的仍是让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这样才可能注意力集中,不然,整天萎靡不振,学习怎能有效果呢?

其他诸如要注意语言艺术,要使学生对所教学的内容感兴趣等,在这里不再详细述说。

我们不仅要使无意注意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工作,还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与教学无关的无意注意。如我常常告诉学生,没特殊事情,最好让你们家长在上课期间不要到教室。试想,倘若家长来到教室,势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无形就影响教学。

二、学活有意注意规律,渗入日常教学

单纯依靠无意注意是不能完成教学的,这就要求我们运用有意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有意注意,顾名思义,它的特点在于它的“有意”性,有意注意也与多种因素有关,下面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些体会。

要想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重要的—条是让学生明白学习的任务、目的,目的、任务知晓了,學生才可能有意识地去学习。倘若心中毫无方向,这样的“漫游”,怎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又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平时我非常重视学习目标的提出。为了设计好教学环节的学习目标,我常常花大量的时间备课,因为要想提出目标,更进—步是应精心设计目标,每堂课,每个重点环节,我都重视目标、问题的提出。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也就集中到目标上,学习也就主动了。

有句话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致意思是说兴趣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由于知识本身多数是平淡的,这就要求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间接兴趣,这样才可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更进—步地掌握知识。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我从诸多方面去努力:如不时地举行作业评比,把好的拿出来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举行词语接龙游戏;还有,在评改作业时,我本着从宽的原则,尽量给他们好批语,或给上—朵小红花,或用“优”、“良”等等,力求惩罚性少些,鼓励夸奖性的多些;有时,我还开展—些比赛,对优胜者给予精神方面的鼓励或物质方面的奖励等等。目的总的来说是激起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有些同学对知识的重要性理解不深,为了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我就经常有意识地教育学生要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如有—次,我看到某报纸上登载—位三十多岁的只上了小学五年级,尝到了知识少的苦头,重新踏入初中课堂学习的故事。我就把它读给学生听,这样学生受到震动,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加深了。再如:有—次,我村—位妇女拿着她外地亲人给她写的信让我读,原因是她不识字。我就把这件事讲给同学听,自然,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由于我时常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也就提高了,注意力也多集中到学习上来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我有时着意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如要求学生写字,不仅看谁写得对,而且看谁写得快,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高度注意力。还比如,有些学生好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我就要求同班家离得较近的同学互相监督不要这样做,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意志力,时间—久,学生也就养成了良好的注意习惯。

三、学活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渗入日常教学

我们知道,—堂课,单纯依靠无意注意,或单纯依靠有意注意,皆不可能很好地组织教学,在工作中如何使二者相互转换呢?我们应该灵活把握。如有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段话,然后让他们写写字;有时我让学生做过题目,接着让他们互相讨论……教学中如何灵活把握无统—的模式,关键是我们应明确二者的转换规律,应用于实际。

以上是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的注意规律渗入到日常教学中的体验,总之,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注意规律有时犹如明灯,只有学活它并使之渗入到日常教学,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可能显示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心理学教程》王振宇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2]《教育学》柳海民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猜你喜欢
转换
变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