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015-07-06 00:19刘辉
俪人·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阅读教学语文

刘辉

【摘要】语文教材主要是通过文章来组成的,因此学生学习语文过程就是阅读文章的过程,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展开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能力培养

一、塑造学生的文学思维

不同的学科在内容设置上体现着不同的学科特点,例如对于物理化学这一类的理性学科来说,教师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对于语文这一类感性思维占主导,依靠学生主观想象力的学科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也表明不同的学科对于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要求。因此,要想帮助学生切实学好语文这门学科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文学思维,尤其是对于阅读这一模块来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思想共鸣感悟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起到阅读技巧的指点和阅读角度的引导作用,文章感情基调、建议观点的体悟都需要学生自己亲力亲为,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给学生“如何站立”,让学生学会“自己行走”。

语文课本中包含多种多样的文章,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方面都是集中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每个时期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都对应着学生的智力和心理发展特点,通过文章阅读学生可以领悟到与之年龄相对应的间接经验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文章的教学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性思维。

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教学,教材中所包含的文章内容多种多样,虽然大部分都是名篇名作,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具有典型性,有的文章主要是因为知识内容的典型性而选入教材,这一类文章在文体、结构方面不具有典型性,也就不适合当作阅读分析的例子进行阅读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从教材中选择出合适的文章。教师在选择文章的过程中要做到少而精,如学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现代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等不同的文体,这就导致学生阅读过程中所需要切入的角度不同,阅读的重点不同。[1]教师每种文体可以适当的选择一到两篇文章作为范例,在进行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既做好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也对文章结构、阅读角度等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在日常语文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就可以完成阅读教学这一专项工作,而不必专门留出时间来进行单项的练习,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时读者与作者以文字为媒介进行精神沟通的过程,作者通过文字阐述观点表达感情,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体味和感悟,在接受间接经验知识的同时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阅读是一个充满惊喜和享受的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仅仅是将文章作为阅读教学的工具而不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的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不到精神上的愉悦感,反而感受到的只有局限感,阅读失去了其原本的乐趣。这就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松绑,从而唤醒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首先,教材文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民主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个性。语文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对于阅读这一项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部分,学生对于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容易具有差异性,学生正处在思想和心理的成长阶段,但还未到达成熟阶段。因此,这一时期学生的思考方式更加具有灵活性和能动性,好奇心和想象力非常丰富,阅读的角度和理解角度都具有差异性,甚至容易产生稀奇古怪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想采取一种包容甚至是“求同存异”的态度,对于学生在文章阅读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对于学生在文章阅读中所呈现的观点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的“标准答案”进行衡量,这样会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思想的自由,从而让学生对于阅读产生一种距离感和陌生感。[2]只要是跟文章具有一定关联的观点,在思想和道德取向方面具有积极性、向上性,教师要尽量少的给予干涉,而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感悟出的错误观点,教师也要采取委婉的方式进行纠正,给学生思想上和阅读角度上给予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正确的阅读轨道,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上保证学生阅读的自由性,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莫大的推动作用,并且教师潜在性的引导可以尽量消除学生思想上的抵抗和叛逆心理,从而顺利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方式。

其次,在课下阅读方面教师要给与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课本上所包含的文章专业性和文学性较强,文章题材也相对严肃正式,这本身就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一种无趣感。因此利用课本文章进行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阅读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作用较小。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主要依靠学生课外阅读,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文章本着“学生选择教师监督”的原则和方法,给学生自主选择课外阅读文本的自由,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想要阅读的书目、报刊等。[3]然后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的课下时间和学习能力的前提下从中给学生一定的阅读建议,帮助学生从中选择一两本文学性和题材性兼具的课外阅读书目。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经验直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目,让学生从中进行自由的选择,每个学校都建设有图书馆和报刊阅览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鼓励学生利用阅读课或者课下活动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当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适当的监督,学生在身心上的不成熟性使得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如果缺少教师的监督,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容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借着阅读的名义看一些无关紧要的书籍。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疏密有致、严肃与活泼并存,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有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情绪中进行阅读。

最后,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现阶段考试依旧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正确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度。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努力,更需要学生从心理上接受阅读爱上阅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绝对的耐心和毅力,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做到水滴石穿。

【参考文献】

[1]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刘芳,提高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41:68-169.

[3]曹明海,宫梅娟.语文阅读活动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