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化腐殖酸型水煤浆分散剂的合成研究

2015-07-10 13:07李斌
当代化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浓硫酸用量

李斌

摘 要:采用腐殖酸为原料合成磺化腐殖酸型水煤浆分散剂,通过正交及单因素实验,确定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腐殖酸与亚硫酸钠的质量比5:4;磺化时间4 h;温度80 ℃;最佳浓硫酸用量为8 g。该条件下,对磺化腐殖酸系水煤浆分散剂进行红外、热重表征,得知该分散剂具有磺化腐殖酸系水煤浆分散剂的优点:分散性好,合成成本低,稳定性高。

关 键 词:磺化;腐殖酸;水煤浆;分散剂;合成

中图分类号:TQ 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5)10-2338-03

Study on Synthesis of Sulfonated

Humic Acid Type Dispersant for Coal-water Slurry

LI Bin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anxi Xian 710302, China)

Abstract: Using umic acid as raw material, sulfonated humic acid type dispersant for coal-water slurry was synthesized. By orthogonal and single-elemental experiments, the best synthesis condition was obtained as follows: mass ratio of humic acid and sodium sulfite 5:4, sulfonation time 4 h, temperature 80 ℃,doasge of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8 g. The sulfonated humic acid type coal water slurry dispersant synthesized under above conditions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T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persant for coal-water slurry has some remarkable advantages, such as good dispersibility, high stability and low synthesis cost.

Key words: Sulfonation; Humic acid; CWS; Dispersing agent; Synthesis

水煤浆是一种采用物理方法将煤液态化的新型燃料,由一定粒级的煤(约70%)、水(约30%)和少量添加剂制备而成,它保持了煤炭原有的物理特征[1,2],被称为液态煤炭产品。我国水煤浆技术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但许多地方尚需不断完善,尤其在添加剂方面,这是影响水煤浆性能及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针对不同煤种研制性能优越、价廉的添加剂及配方,水煤浆技术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4,5]。

我国国产分散剂主要以萘系、木质素系和腐殖酸系为主,萘系分散剂制浆存在着稳定性差和成本较高的问题[6],木质素系和腐殖酸系分散剂则存在制浆黏度大[7],投加量多的问题,而其他非离子分散剂和聚羧酸类分散剂虽高效但价格昂贵,制浆成本高[8]。因此,开发适合多煤种制浆和性价比高的分散剂是今后开发的重点。

本实验针对水煤浆的特征,以腐殖酸为原料,通过磺化反应制得磺化腐殖酸型水煤浆分散剂,探究不同合成条件对水煤浆分散剂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佳合成工艺参数。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氢氧化钠,分析纯;浓硫酸,分析纯;亚硫酸钠,分析纯;腐殖酸,工业级;

控温仪,WMNK402;磁力搅拌器,JB90-D型;电子精密天平,PB2002-N;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B-95型;水煤浆粘度计,NXS-4C型;傅立叶红外光谱测定仪,VERTEX-20型;

1.2 实验方法

1.2.1 腐殖酸的提取

取工业用腐殖酸钾与氢氧化钾按质量比5∶1混合500 mL大烧杯中,加一定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混合均匀,用保鲜膜封口并静24 h。取其上清液,用10%的盐酸调pH≈2,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保鲜膜封口并静置24 h。真空泵抽滤,得滤渣,用蒸馏水洗涤,用保鲜膜封口并静置24 h。再用真空泵抽滤,滤渣在电热鼓风干燥器中90℃烘干至恒重,即得实验所需腐殖酸。

1.2.2 磺化反应

将亚硫酸钠和水按一定比例,置于200 mL三口烧瓶中,磁力搅拌加热,待固体亚硫酸钠完全溶解,冷却后滴入数毫升浓硫酸,最后一次性加入一定质量的腐殖酸。回流加热搅拌数小时。

1.2.3 调节pH

室温下倒去酸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10,收集备用。

1.2.4 水煤浆的制备

根据实验要求,将所用煤块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研磨2~3 min。将研磨所得到的煤取出,然后用筛子筛煤,分别筛出20~40目,40~120目,120~200目,200~300目以及300目以上的煤粉,并用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装存。

水煤浆中水的质量占约30%,添加剂用量在0.3%~0.5%之间。首先在烧杯中加入符合要求的一定量的水和分散剂,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添加煤粉,取煤总量50 g,制浆浓度为64%,煤内水为7.7%,其中20~40目,8%;40~120目,42%;120~200目,7%;200~300,8%;300目以上,35%;添加完煤粉后,剧烈搅拌,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煤粉,水和添加剂混合均匀。

2 结果与讨论

2. 1 磺化腐殖酸系水煤浆分散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分子红外光谱分析采用德国Rrucher公司的VECTOR-22型红外光谱仪,聚合物提纯后样品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并比较反应前后红外谱图的变化。

图1 腐殖酸与磺化腐殖酸的红外谱图

Fig.1 IR spectrum of sulfonated humic acid and humic acid

比较分析腐殖酸与磺化腐殖酸的傅立叶红外谱图。从图1可以看出:①在1 600、1 580、1 500和1 450 cm-1出现强度不等的峰,说明有苯环结构;②880~680 cm-1为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因苯环上取代基个数和位置不同而变化;③.酚的主要特征吸收是O-H和C-O的伸缩振动吸收:3 650~3 600 cm-1为尖锐的吸收峰,是O-H自由羟基O-H的伸缩振动;3 500~3 200 cm-1,为宽的吸收峰是分子间氢键O-H伸缩振动;④醛的主要特征吸收:1 750~1 700 cm-1(C=O伸缩)2 820,2 720 cm-1(醛基C-H伸缩);⑤磺酸基的主要特征峰:1 190、1 068、620、530 cm-1的吸收峰较明显。说明实验合成了目标产物。

2.2 磺化腐殖酸的热重分析

以分散剂剩余重量为纵坐标,以温度为横坐标作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当温度达到600℃时,分散剂的剩余重量还有67.62%,说明该分散剂的热稳定性良好,可适用于高温环境。

图2 磺化腐殖酸的热重分析图

Fig.2 TG figure of sulfonated humic acid

2.3 磺化腐殖酸型水煤浆分散剂合成影响因素

2.3.1 浓硫酸用量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以水煤浆的粘度为纵坐标,考察不同硫酸的用量对水煤浆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水煤浆的粘度随浓硫酸的用量先缓慢降低而后快速增加,当硫酸的用量为8g时,水煤浆的表观粘度最低。这事由于浓硫酸的用量的增加,自由基活性中心浓度随之增大,从而使磺化速率加快;当硫酸超过最佳投加量后,自由基活性中心浓度进一步增加,每个活性点所能增长的磺酸基数目减少,分散效果也随之减弱。因此硫酸的最佳投加量为8 g。

图3 浓硫酸用量的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Fig.3 The amount of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effect on the apparent viscosity

2.3.2 腐殖酸与亚硫酸钠质量比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浓硫酸的投加量为8 g,考察腐不同腐殖酸与亚硫酸钠的配比对水煤浆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水煤浆的粘度随腐殖酸与亚硫酸钠的质量比先降低而后增加,当质量比为5∶4时,水煤浆的表观粘度到达最低值,继续增加亚硫酸钠的质量百分数,水煤浆的表观粘度随之上升。这是由于随着亚硫酸钠投加量增加,所提供的磺酸基数目增多,有利于腐植酸的磺化,从而使水煤浆的粘度降低,当磺酸基超过最佳配比时,亚硫酸钠的浓度增加对分散剂的分散性能作减弱,同时有部分亚硫酸钠会和水煤浆作用,使水煤浆粘度增大。因此腐殖酸与亚硫酸钠的最佳配比为5∶4。

图4 腐殖酸与亚硫酸钠的质量比对表观粘度的关系

Fig.4 The quality ratio of humic acid and sodium sulfite effect on the apparent viscosity

2.3.3 磺化时间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浓硫酸的投加量为8g,腐殖酸与亚硫酸钠的配比为5∶4,考察不同磺化时间对水煤浆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水煤浆的粘度随磺化时间先升高而后降低,当其磺化时间超过4 h后,表观粘度基本维持不变。综合能耗等因素,最佳的磺化时间为4 h。所以低温长时反应使其磺化更充分,使分散剂的效能更高,分散作用更好,水煤浆的表观粘度更低。因此最佳的磺化时间为4 h。

图5 磺化时间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sulfonation time on the apparent viscosity

2.3.4 磺化温度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浓硫酸的投加量为8 g,腐殖酸与亚硫酸钠的配比为5∶4,磺化时间为4 h,考察不同磺化温度对水煤浆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水煤浆的粘度随磺化温度先急剧升高而后缓慢降低,当反应温度为80 ℃时,水煤浆的表观粘度。这是因为磺化反应是放热反应,低温磺化时需要冷却,而高温磺化则需要加热保温,同时磺化是亲电取代反应,低温有利于邻、对位的产物生成。因此最佳的磺化温度为80 ℃。

图6 磺化温度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Fig.6 Effect of sulfon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apparent viscosity

3 结 论

通过研究,确定最佳合成路线为:浓硫酸8 g;腐殖酸与亚硫酸钠的质量比5∶4;磺化时间4 h;温度80 ℃。该条件下,磺化腐殖酸系水煤浆分散剂分散性好,合成成本低、稳定性好。

参考文献:

[1]王晓春,吴国光,王共远.水煤浆添加剂及其研究进展[J].煤化工,2004(6):15-18.

[2]冉宁庆,戴郁菁,朱光,等.NDF对水煤浆的分散作用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1999,35(5):643-647.

[3]Alkem,R,Rokdnight,D.M.et al.Humic Substance in Soil [M].New York:1985.

[4]黄盛初. 2006年中国煤炭发展报告[M].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7.

[5]王琳,王宝贞.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6]Marek Pawlik.Polymeric dispersants for coal-water slurries[J].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 Eng As.pects.2005,266:32-90.

[7]Libuse M ,Josef K.Jirina Cetal. Humic acids from coal of the North-Bohemia Coal field[J].Reacive and functional polymers,2001, 47(2): 119-123.

[8]Stevenson.Humus chemistry:genesis,composition reactions[M].NewYork:

Wiley Interscience,1994.

猜你喜欢
浓硫酸用量
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测试方法研究
无火煮鸡蛋
“硫酸”的六种考查方式赏析
一问一答话硫酸
有关“硫酸”的总结与归纳
发明速递
“铜和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与组合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
运用综合比较法复习浓硫酸性质等
解读与用量有关的离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