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风景区民宿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2015-07-11 09:24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陈春燕
中国商论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文化性体验性互动性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陈春燕

杭州西湖风景区民宿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陈春燕

摘要:杭州西湖风景区民宿在近两年呈现井喷状态,有民宿200多家。笔者经过调查后分析杭州民宿为旅游民宿,具有同质化经营,经营方式单一,主题性不够凸显等特点,提出民宿吸引游客的四个要素,即文化主题性、服务温情性、主客互动性、体验参与性,由此对杭州未来民宿发展从经营管理、政府监管等角度提出5项建议,尤其强调要坚守地方文化,突出创意性,制定民宿标准,加强政府监管。

关键词:杭州西湖民宿 文化性 体验性 互动性

民宿作为这些年旅游界的热门新名词,学术界尚未有统一定义。一般认为,民宿究其起源,最早来源于英国的B&B(Bed and Breakfast),也就是提供早餐和住宿的家庭旅馆服务方式,但今日国内对民宿的理解已经有别于欧洲国家的B&B,而与日本和台湾的民宿相一致。日本的民宿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农民把自家空余的房子进行整修供游客住宿,并提供餐饮和导游服务,让游客在休闲中体味家的温馨。民宿的发展成熟则推台湾。由于历史原因,台湾延续日本民宿的理念,1980年在垦丁国家公园附近开始兴起,之后扩展至阿里山等旅游地区。台湾省2001年出台的《民宿管理办法》中对民宿的定义为: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其经营规模,以客房数15间以下且客房总楼地板面积150平方公尺以下为原则。但位于原住民保留地、经农业主管机关核发经营许可证登记证之休闲农业区、观光地区、偏远地区及离岛地区之特色民宿,则以客房数15间以下,且客房总楼地板面积200平方公尺以下之规模经营[1]。而国内民宿则是在最近十余年间才得以兴起和发展。丽江、拉萨、阳朔、成都等地的民宿数量增长较快,品质也很高[2]。

杭州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依托世界遗产西湖景区,2014年共吸引游客1.09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886.33亿元。杭州目前的民宿主要集中在桐庐、富阳、余杭、临安、西湖风景区周边白乐桥、四眼井、青芝坞等地,截至2014年底己有民宿床位1.1万张,农庄点300个,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投入规模约30亿元,年营业收入达1.96亿元,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发展。杭州市计划从2015年开始开展农村现代民宿“千百”工程,力争到2017年,全市改造1500众幢农村现代民宿户、打造150个农村现代民宿示范点[3]。本文以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民宿为例对杭州民宿进行分析。

1 民宿吸引游客的四大要素

游客为什么选择民宿,跟当前自由行盛行的旅行趋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游客在选择民宿时,除了注重优良的生态环境、追求住宿的舒适度外,比较注重的要素有以下几点。

1.1 置身别样风景——文化主题性

民宿是一种经营,也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艺术。民宿的个性化设计,突出的文化主题特色是客人对民宿的第一印象。民宿设计风格因境而作、因心而生,结合民宿所在地自然人文生态景观,设计风格各异,环境自由、轻松,满足游客追求个性化旅游的渴望,让游客置身别样的风景。尤其是首次住店客人,民宿的位置,庭院的布置,内在装修风格及房间的摆设等成为游客选择入住的主要原因。民宿最终是客人体味“文化美感”,体验“美的情趣”,分享“生活哲学”和“生命意境”[4]。

1.2 享受家的温馨——服务温情性

民宿的本意是“入宿随俗”,也就是吃民宿主人家的饭,过民宿主人家的生活,虽是旅行却时刻感受着家的温馨[5]。由此可见民宿与饭店的最大区别就是“民”,没有殷勤好客的主人、家常口味的饭菜、点心、小吃和家庭式的房屋,便不是正宗的民宿[4]。同时,民宿主人的待客之道是“情”。与酒店服务相比,民宿是主人热爱生活,分享生活方式的平台,民宿要有殷勤好客的主人,主人非常有人情味,让客人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1.3 传递生活方式——主客互动性

民宿经营的核心要素是主人必须与客人互动。经营民宿,不仅仅是经营生意,还是经营生活,这是民宿与普通农家乐提供食宿的最大区别。因此,去农家乐消费,我们往往关注的是绿色食品、空气质量、体验农业,但去民宿,我们往往会与主人深度交流,感受主人的生活态度,并与之成为朋友。可见,经营者丰富的生活历练,自己对生活的见解,使主客间能提供良好的互动。同时经营者打造民宿,时刻向游客传递人文情怀,传递主人的生活态度[5]。

1.4 参与旅游活动——体验参与性

有美景、有个性服务的主题酒店目前也很多,而游客为什么会选择住民宿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民宿能给客人参与活动的体验,如台湾的许多民宿,有骑行体验、陶艺制作体验、乌镇民宿推出戏剧节活动等,德清民宿的莫干山骑行,看露天电影,采摘等,周庄构建“民俗文化街”,让民宿游客体验各种传统民俗手工艺表演。通过住客参与各种旅游体验活动,让住宿与旅游、休闲、健身、农作等有机结合。

2 杭州西湖风景区民宿现状

目前,杭州西湖风景区内民宿主要集中在四眼井、白乐桥、龙井、青芝坞一带,其中又以四眼井的民宿最为密集。西湖民宿出租率较高,旅游旺季及节假日,许多民宿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2.1 民宿数量较多,近年呈井喷式发展

杭州民宿最早起源于2006、2007年左右,2010年杭州市政府决定在满觉陇和四眼井一带发展青年旅社,于是第一家“茶香丽舍”民宿在此建设。从2010年的41家,到2015年的210家,尤其是最近半年,从2014年年底的146家,发展到2015年6月的210家,增长40%以上。仅白乐桥一地,从2013年底的10多家民宿发展到今天40~50家民宿[3]。

民宿近1~2年呈井喷式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经营管理面临一定困难。

2.2 经营模式以承包租赁为主,资金投资压力增大

目前,杭州的民宿主要有三种经营管理模式:农户自主经营型、委托流转型、公司(协会)+农户型。民宿本意是由农民自主经营,但杭州民宿80%以上采用委托流转的方式,这些年,随着民宿租金的大幅度上涨,200平米左右的民宿从原来20万/年,到现在的40万/年,翻一翻,而且民宿装修成本也逐年提高,一栋200平米的精品民宿一般装修投资大概100~200万元左右,投资成本较大,因此,许多民宿采用多人合资的形式,增加了投资者的磨合成本,经营时间一长,则会出现经营理念、利益分成等方面的分歧,导致经验管理不畅。

图1 西湖风景区2010~2015年民宿数量

2.3 形式相对单一,以旅游民宿为主

目前杭州民宿依托西湖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每家民宿均为旅游民宿,主要以住宿为主,210家民宿,提供餐饮服务的很少。四眼井、白乐桥一带的民宿除了部分提供早餐外,很少有民宿提供中餐和晚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旅游景区民宿面积不大,经营餐饮则成本大大提升,外加周边餐饮配套十分齐全,因此,旅游民宿住客定位为自由行游客,且以年轻游客为主体。这就需要民宿经营者能在民宿文化上下功夫,创特色。

2.4 主管部门缺位,安全隐患严重

目前西湖景区的许多民宿主管部门缺位,地方性相关政策制度构建又相对滞后。民宿的归口管理部门不够明确,虽然在2014年12月初,西湖景区民宿经营业主自愿发起成立了浙江省内首家民宿协会,但对民宿的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行业标准确定等仍处在摸索和起步阶段。由于“民宿”多为村民房,安全隐患严重,普遍不具备也难以办理消防审批手续。很多老房子耐火等级低、安全疏散条件不足,甚至连救护车都无法到达[6]。民宿经营者及员工的消防意识淡薄,没有进行专业的消防演练,没有严格的预警机制,一旦碰到火灾,许多员工不知如何正确疏散、逃生、报警、救火。

3 西湖风景区民宿发展的对策

对照民宿吸引游客的四大要素,结合杭州民宿的现状,要维持民宿良好发展态势,使民宿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得以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营管理、服务理念、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3.1 改变同质化经营,突出文化范

细分市场的差异经营是民宿生存之本。杭州民宿接待的都是自助游、休闲游、深度游的休闲度假散客,主要是学生、白领和老外等喜欢自助游的年轻人和江、浙、沪等长三角一带来周末度假的小众群体。除了来电预约,几乎所有西湖民宿都在携程、艺龙、去哪儿等网站设计有精致的网页,接受游客预订,拼线上服务,拼大众点评。因此,民宿经营的关键是品牌口碑和回头客,要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区域特色,增加民宿类型,从民宿的取名入手,如“水墨居、若隐”等民宿,对应目标客户为书画爱好者和佛缘人士。同时部分民宿在房间布置中体现文化范。如花青原客栈,每间客房以词牌名命名,布置以青花瓷为主题,清新的蓝白主色调。木和堂、如来、珑璟心情等民宿巧妙运用独特的西湖元素装修设计,客房以“西湖十景”或西湖景区山洞来命名,连细节处都不忘“精致”。

3.2 结合主人特点,传递生活态度

住民宿的乐趣在于体验性、互动性,民宿的经营者都是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主人,他们可以随时跟客人分享他们的办店理念、起缘,自身的兴趣爱好、所见所闻,以及生活态度,从而与游客产生共鸣,成为朋友。因此,可以立足市场需求,结合本土特色,打造创意主题,整合当地自然、文化、产业、生活等资源,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创意民宿,如温馨家庭、怀旧复古、龙井茶韵、原住民风情、异国风情、人文艺术等主题创意产品[7]。针对不同主题,设计个性化的体验活动,如举行生日派对、艺术沙龙等,同时提高体验层次,可以融入当地文化的活动式、主题式体验,如采茶、炒茶、品茶等围绕茶文化的主题活动。

3.3 优化服务理念,加强员工培训

民宿业经营者,应着眼于创新的管理理念,民宿是展示民俗风情、自然环境、个性的设计风格;是经营者对某种情怀的向往与憧憬;是生活方式的综合体现。因此,要培养民宿业服务人员的文化宣传意识,应根据顾客的实际需求提供服务内容,使游客能在住宿过程中充分感受当地文化[8]。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加强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烹饪技术、旅游管理、安全防范、卫生知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文化品位,优化服务理念,实现规范经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智力资源,建立专家智能库,帮助解决民宿建设经营问题。打“温暖”牌、“家庭”牌,实现亲情化经营,提升服务品质[9]。

3.4 合理定价策略,价格不宜过高

价格是民宿能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很多客人之所以选择民宿,就在于它“物美价廉”。这对于占领旅游需求多、购买能力有限的年青人市场无疑是最大的优势。但目前杭州民宿等级多元,价格普遍偏高,平均房价为500 元/间,不少民宿的房价均突破1000元/间,这对于本身旅游度假型酒店和精品酒店十分丰富的杭州而言,民宿会逐步失去竞争的优势。因此可以细分民宿标准,分为标准民宿、优品民宿和精品民宿等多个等级,对不同标准民宿进行定价指导,从而保证民宿质价相符。

3.5 制定民宿标准,加强政府监管

民宿作为新型的深度旅游形式,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管理体制和政策的完善,相关政府部门需要为民宿经营者提供咨询服务,建立起“评鉴”、“分级”与“认证”制度,提升民宿经营管理品质[7],亟需制定民宿标准,从具备要素、客房数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服务要求、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标准制定,使民宿从审批到开办及经营管理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同时,除了民宿协会这类民间自发组织外,政府部门要理顺管理思路,明确管理权职,加强民宿行业的行政指导和管理。可以借鉴日本、台湾等地先进的经营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使民宿管理更加科学有序。

4 结语

由此可见,民宿是个性的、特色的、人文的、情感的,是当地文化的载体,“民宿最好不是资本运作模式,而是生活方式的选择”[4],民宿经营者并非以“盈利”为唯一目的,其更重要的是主客双方融入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主人好客热情,乐于分享,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客人体验家人范、友人范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欣,殷燕.两岸民宿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则,2012 (34).

[2]蒋佳倩,李艳.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4,6(4).

[3]江玥.杭州西湖边民宿半年激增四成多民宿的钱真的很好赚吗?[EBOL].http://zj.people.com.cn/ n/2015/0816/c186806-25999303.html.2015-08-16.

[4]边晓丹.西湖民宿有了自己的行业协会[N].杭州日报,2014-12-05.

[5]刘深魁.台岛传真不卖流行卖回忆——一间鹿港民宿的经营哲学[J].两岸关系,2015(4).

[6] 李平,刘晴.德清县西部山区“民宿”发展与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探讨[J].期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5).

[7]周琼.台湾民宿发展态势及其借鉴[J].台湾农业探索,2014(2).

[8]葛蔓.民宿在生态文化旅游中的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3).

[9]潘颖颖.民宿在浙江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以杭州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3(11).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7(c)-122-04

作者简介:陈春燕(1975-),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性体验性互动性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基于CDIO模式的互动性动画视频受众群体特征挖掘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体验性操作分析
玩转表演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文化自信:凸显英语教学的时代特点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面向提升校友网站互动性的交互界面设计与实现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探讨
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以大足石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