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工绘画艺术观浅析

2015-07-12 13:19董博芳晋中学院美术学院山西榆次030600
名作欣赏 2015年12期
关键词:陈洪绶个人主义画家

⊙董博芳[晋中学院美术学院,山西 榆次 030600]

周亮工绘画艺术观浅析

⊙董博芳[晋中学院美术学院,山西 榆次 030600]

周亮工作为明清之际著名的鉴藏家、评论家,身兼数职,他将艺术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性的利器,在是否继承传统绘画风格与发扬个人风格的艺术见解中,他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在不完全摒弃传统艺术风格与不脱离儒家道德典范的基础上,发扬绘画的个人风格。

周亮工 艺术观 个人主义 正统

明清之际的画坛,人才辈出,周亮工(1612—1672)作为其时代在收藏及书画艺术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究其一生,著述甚丰,《赖古堂集》《印人传》《读画录》《书影》《尺牍新钞》《闽小记》等,都是我们研究其文人生活的一种佐证。在《祥符县志》《青州府志》《福建通志》等文献中都有关于周亮工的记载,邓之城《清诗纪事初编》略云:“周亮工,字符亮,号栎园,又号减斋。祥符人。崇祯十三年进士,官潍县知县,行取浙江道监察御史……”可以说周亮工的仕途生涯与艺术生涯伴其一生,虽然他的仕途生活并非顺风顺水,最后又臣于满清,遭人话柄,但是他利用从政之机所享俸禄,去收藏艺术品、奖掖艺术家,这也恰恰为他艺术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其所著《读画录》中对当时画人的评品及叙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亦可观其在艺术观方面的兼收并蓄,此外他的其他著述也是我们了解他生活状况及艺术活动的一个来源。

周亮工有举贤爱才之尚,资助过很多画家,善于挖掘不同风格的绘画艺术。早年赏识具有个人风格的画家陈洪绶、龚贤、髡残、弘仁。晚年醉心于正统画家王的作品,将之奉为彻悟古典的大师。周亮工在绘画艺术上的这些观点都表现出他并非因循守旧之人,他独到的见解以及品评令许多画家趋之若鹜,寻其赞许,许多人也因此而名垂千古。要探讨他在绘画艺术方面的观点,不妨通过以下几点做一分析。

一、早年绘画艺术观念的奠定

周亮工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其家学功底之厚,博采众长,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他也凭借这种狂热使他在少年时期就显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这些也是受其家父儒学思想、文化、艺术方面的影响颇深。

周亮工出生在南京,这里璀璨的文人世界也为他在早年艺术感官及艺术见解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南京聚集着很多显赫家族以及绘画世家,诸如方以智、冒襄、侯方域、吴伟业等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些人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这个城市的文化艺术发展。然而此时的周亮工还没有这样显赫的地位和身份,仍需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

周家所居的秦淮一代集聚着非常多的绘画世家,很多都与周亮工为少年同窗,周亮工十七岁时便已开始对秦淮艺术家的书画进行搜集,所集书画辑中就包括了同窗魏百雉父亲魏之克、叔叔魏之璜的作品。同时他也得到了绘画上的肯定,这对于他青年时期怀揣对艺术追求的炙热梦想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他所搜集的各种风格的绘画作品,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他后期在绘画观念之上的一种态度,即兼收并蓄。周亮工年少之时便与这些秦淮画家之子一同成长,交情甚笃。在其对谢成的描述中云:“谢仲美成,其尊甫彬台,名道龄,本吴人,移家秦淮,与仆望衡而居。仲美从其尊人学画,而加以秀润。山水花鸟皆擅长,写生尤逼肖……仲美食贫,而为人醇雅克孝,了非时流可及,仲美与予同庚。予自北回,值仲美生辰,与一诗:‘依君父子秦淮住,通朱栏理钓竿,几度莺花吾辈老……’”①通过其在《读画录》中所写与谢成望衡而居这样的早年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他早年在绘画见识上的广博。

此外在他早年时期还有幸认识到陈洪绶,这无疑对他之后的绘画艺术观念都有莫大的影响,这在后文中详细述之。1631年周亮工入会复社后一年参见了乡试,由于其户籍一直保留在祥符(今开封),却因北籍而不能入院,迫于此,离开南京辗转祥符。在祥符的日子里,周亮工受其家父友人张民表之托,为其子授课,课余之时静心潜学,也通过张民表的介绍,认识了当地一些画家,有摹古能力极强的赵澄、善画竹的冯幼将、好酒怪癖的刘酒及侯方域雪苑中聚集的一些鉴藏家,孙承泽、梁清标等,这也使周亮工亲历了南京以外的绘画世界,及北方收藏家的审美取向,乃至南方画家姚允在和吴宏借鉴北方绘画风格而有所变,这些也无形拓宽了周亮工在艺术上的门径及艺术观的逐渐形成。

二、对具有个人主义风格画家的喜爱

中国绘画自古有着非常强的承继关系,可以说明代也是整个绘画史上的仿古时期。他们在向传统优秀作品学习的同时以求“通变”,也是很多画家的既定道路,而在明代出现的浙派和吴派就以师承效法的对象有所不同,浙派以南宋院体为主,吴派则以元代文人画为主。相继又出现了董其昌的宗派论——“南北宗”论,这在当时也得了画坛的广泛认可,这个理论的提出也反映出了绘画史上自唐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风格与趣味的分野。②然而在对待所谓的正统与非正统的问题上,周亮工显然没有刻意去划分。

周亮工早年喜爱具有个人主义风格的画家陈洪绶、龚贤等。陈洪绶作为那个时代在绘画上有着显然与其他画家的不同之处,笔精墨妙,人物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其独特的画风也受到世人的赞许,周亮工十三岁时就初识陈洪绶,与其定交,同游五泄山。在他1641年谒选为山东潍县县令之时,陈洪绶亦有画作相赠,明亡之后周亮工臣于满清,也曾多次向陈洪绶索画而不得之,这也缘于两人的政治抱负不同,陈洪绶对周亮工失节降清之举非常痛惜。然而通过周亮工在其《读画录》及《赖古堂集》中对于陈洪绶的描述,可看出两人的交往还是甚重:“章候与子交二十年。”③通过周亮工向陈洪绶的索画及“计为予作大小横直幅四十又二”中不难发现周亮工对这位年长其十三岁画家画作的喜爱之情。

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周亮工对这些个人主义风格画家的喜爱之情,必然要了解“个人主义”画家与“正统”画家在对待传统问题上的不同。董其昌所指的正统观希求画家不仅在风格上传承南宗大师的笔墨精髓,更重要的是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要正确。而“个人主义”并非排斥董其昌的理论与其背道而驰,恰恰他们更崇敬传统,他们在传统之上而求新变,是一种创造性的继承传统,更多地注重个人意趣在画中的表达。龚贤就是这其中的践行者,注重传统笔墨及师法造化,同时体察山水自然之感,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而非当时以正统自居的“四王”,笔笔有古意。周亮工在《读画录》中载有龚贤小传:“其画扫除蹊迳,独出幽异,自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其客观的叙述中,不难发现,龚贤在实践笔墨技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这也是周亮工对其欣赏有加的缘由。

周亮工对龚贤的赏识也体现在他们对待艺术品评中所具有的共鸣,龚贤认为“神品在能品之上,而逸品又在神品之上,逸品殆不可言语形容矣”④,并认为在当时的南京,能谓之逸品之列的有二人,石、青,周亮工也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在其《集名家山水》中也略有论道“:是以能品神品为一派,曰正派。逸品为别派。能品称画师,神品为画祖,逸品散圣,无位可居,反不得不谓之画士。”⑤自文人画兴起后,逸品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讲究自然天成及抒发自我绘画的风格融入作品中,显然是规范之外的。从对个人主义风格画家的论调中不难发现,周亮工对绘画中所具“个性”画风的独特之情。

三、晚年醉心于正统画家王

纵其一生,周亮工的绘画观念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周亮工早年对个人主义风格的喜爱到晚年醉心正统,都显示其作为一位评论家艺术观的不断变化。

①周亮工:《读画录》(卷三),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3页。

②彭莱:《古代画论》,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版,第259页。

③周亮工:《赖古堂集》(第22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824页。

④⑤朱天署:《周亮工全集》(第16册),《集名家山水》,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15页,第15页。

⑥王时敏:《王奉常书画题跋》,《中国书画全书》(第7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934页。

⑦周亮工:《读画录》(卷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页。

作者:董博芳,晋中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陈洪绶个人主义画家
模仿成不了真画家
一生如莲
陈洪绶传记解读
华鬘的妙品
酷炫小画家
反对个人主义做合格共产党员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
个人主义能克制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