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油画创作中的体现

2015-07-13 02:08姚金莹
艺术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用笔中国画油画

姚金莹

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油画创作中的体现

姚金莹

自油画传入中国,就开始了与中国画的正面遭遇。在文化背景、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下,中国本土艺术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无法避免地要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吸取养分,无论这种借鉴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在传承与发展中国画的同时,让中国的本土油画也有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面貌。

中国传统绘画语言 油画创作 借鉴 影响

自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将天主教宣传画带入了中国,油画便第一次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之中,中国艺术家也开始了对这两种不同类型视觉文化的对比和审视。在对比与审视的过程中,艺术家们逐渐发现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观察与体会自然的方式不尽相同:传统中国画作品注重笔墨与意境的体现,用线条造型,以笔的皴、擦、点、染表现物象结构和形体,以墨的黑白、干湿、浓淡表现光线变化;而油画则是以科学为规律,以“再现”为诉求,以透视法则表现空间关系,依据解剖塑造物象的形体。但是最初,中国艺术家只是将油画中的透视和明暗移植到中国画中,用以弥补中国画重意境轻造型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两个画种交流与碰撞的逐步深入,中国艺术家也逐渐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线条等语言元素运用到油画创作中,极大地拓展了油画中国化的可能性。本文希望对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中国油画创作中的体现做具体阐述:

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用笔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法分为遒、逸、奇、媚四种,最后都融入“骨法用笔”之中。谢赫的“骨法用笔”是主张作画时用笔不但能够准确刻画出物象的形体结构,也要具备书法的骨力之美,让笔痕像骨骼支撑人体一般支撑着整个画面的结构。可以说“骨法用笔”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画最根本的用笔法则。中国古人对于“用笔”的研究对于其他画种来说是十分独特的,所以对油画创作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油画第一人”李铁夫先生的晚期作品中的用笔就流露着浓重的中国画意味。在他为画家冯钢百所作的画像中,既有洗练洒脱、大刀阔斧的大写意造型,又有真实的细节描绘,寥寥数笔,就将书法用笔表现得淋漓紧致。同样,在他的《未完成的老人像》中也体现了苍劲厚重的用笔神韵。

画家吴作人在他的油画作品中也融入了许多中国画的用笔技巧,如在他的《山中秋色》、《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等作品中,他用笔灵巧、松动,讲究笔意的起承转合,表现出他对笔极强的控制能力,给观者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当代女性油画家闫平的作品(图 1)除了重视温暖、明朗的色彩之外,也很重视笔触的挥写,这种“挥写”就犹如传统中国画中的皴擦点染,让人过目不忘。她笔触的揉搓和错落中,尽显书法式变化的和力量,画家的情绪也在这种韵律与节奏中娓娓注入。

图1

二、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传统中国画的色彩不同于西方绘画,西方绘画在色彩选择上更注重客观自然的再现性,而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更为注重墨色的表现。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墨粉六彩”之说,就是通过墨与水不同比例的调和,将墨表现出黑、白、干、湿、浓、淡多种层次,丰富画面效果的同时,也将画家自身的主观情感融入了水墨意趣之中。另外,传统中国画创作虽重墨,但也不完全摒弃颜色的使用,大都选择明度较低的色彩,显得沉稳、含蓄。并且讲究“随类赋彩”,就是以物象本来的颜色作为参考进行色彩选择,并且技法上以平涂居多。在掌握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色彩的不同后,一些中国画家便有意识的将对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体会引入到油画创作中去。

王悦之的《弃民图》(图 2)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观。这幅作品中大量使用了黑油彩,用黑色勾勒人物形体,并用油稀释了颜料进行涂抹。人物上衣设色上黑色的多层次表现,颇有“晕染”的意味。

王沂东的油画作品也充分地展现了他的中国情结,除了他在创作对象上大都选择造型质朴的农村少女或农村场景之外,他的作品对于色彩的选择也十分有中国韵味。他使用大面积的白色、黑色、红色,使作品非常接近中国年画的色彩样式,黑色与白色不同明度的对比也很好的借鉴了中国画中墨色层次的表现。

图2

图3

三、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线条可以说是是人类最早用来表现形体的方式,“以线造型”也中国画的一个独特的表现方法。在传统中国画中,古人总结出了“钉头鼠尾描”、“铁线描”、“柳叶描”等十八种画线的方法,用以不同质感衣物褶皱的表现,同时,中国画中的线条也包含了画家不同的主观情感,可以有“春蚕吐丝、流水行地”般的轻缓、自然,也可以有“锥画沙”、“屋漏痕”般的凝重、有力。多样化的线形表达,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风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

徐悲鸿就常借鉴中国工笔画中的线条使用在油画作品中。例如,他常在人体作品中用线勾勒形体结构,也在作品《愚公移山》(图 3)中也用白描勾勒的手法勾勒人物外形、衣纹、树、草等等。用线表现的油画作品较有代表性的还有王悦之的另一幅作品《台湾移民图》,他将工笔画中线条的流畅与自然完美地移植到了油画创作中,加上沉稳、凝重的色彩,使这幅作品充满了东方韵味。

当代油画创作中也有一些画家喜欢借助线条来作为画面表达的一部分。如,80后油画家潘新权,他所创作的以自行车为基本元素的作品,就是通过对黑、白、灰三种不同颜色的线条进行疏密组合和穿插来组织画面,用以加强画面的节奏感和灵动性。

图4

四、中国传统绘画中意境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虽然最早提出“意境”是在明清,但它形成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所以,意境是一个颇具历史性的概念。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所特有的艺术范畴,它既是审美要求,又是创作法则,是情与景、形与神、言与意、虚与实、象与象外的结合。中国画以意境动人,如八大山人的鱼鸟、齐白石的虾等等,这些作品都是通过画家对物象的主观营造,来表达画家的精神内涵,无不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很多中国艺术家就在油画创作中借鉴中国画意境的表达,在刻画现实的同时,给赏画者带来无限的想象。

吴冠中在追求形式的同时,也很擅长意境的营造。他的油画风景作品《池塘人家》,用淡雅清新的色调,通过屋顶与墙面的黑白对比,近景与远景、水面与墙面的虚实对比,表现出江南水乡人家的恬静闲适;他的《白云与白墙》(图 4)只用黑、白两种颜色营造出山谷般的空灵与悠远;还有他的 《帕里之最》、《京郊山村》、《四合院》等一系列作品,总是充满中国式的诗情画意,让观者轻而易举感受到那份清新静谧的情怀。

画家吴秋明的油画风景写生也融入了中国画式的意境表达。他的油画作品《春意》、《大山》、《江南之春》、《海风》等作品,都是用浓郁厚重的色彩,表现了宏大场面的自然风光,给人以恢宏、蓬勃之感。

油画进入中国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油画与中国画这两个来自不同文化体系的艺术形式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中不断地交流、碰撞和融合,都有了许多新的风貌。随着中国油画艺术家们的不断研究、探索和实验,中国油画在朝着更为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传统与民族精神不断被关注的今天,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油画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与精神重构入油画创作之中,并不是为了将油画打上中国的标记,而是在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让世人看到油画在中国土壤上生长出了不同于西方的生命力。

[1]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2]董希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J].美术,2003(7).

[3]车建修.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油画的影响[M].西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用笔中国画油画
找不同
一张油画
中国画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油画《塬下》
油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岁月长又长》(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