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网状交织”式区域物流发展模式探究

2015-07-14 14:57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姚舜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苑永军
中国商论 2015年20期
关键词:区域物流发展模式信息化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姚舜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苑永军

物流商论Logistics

大庆市“网状交织”式区域物流发展模式探究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姚舜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苑永军

摘要:从区域视角研究城市范围物流发展问题,能够更好地结合当地资源、区位等优势要素,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要。根据区域综合型物流发展模式、区域供应链一体化型物流发展模式、多功能服务型物流发展模式、商贸型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等四种典型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的运行特征与适应范围,研究探讨区域物流的“网状交织”发展模式,并以大庆市为例,分析了其模式构成内容与基本特征,并以应用为前提讨论了其优势,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物流 发展模式 信息化

1 大庆市区域物流“网状交织”型发展模式的提出

从当前国内区域物流发展实践情况来看,区域综合型物流发展模式、区域供应链一体化型物流发展模式、多功能服务型物流发展模式、商贸型区域物流发展模式是较为典型的代表。结合四种模式的基本特征与适用范围来看,物流发展模式主要考虑的要素应从区位优势、物流需求、政府政策、区域经济基础、综合交通运输、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要素市场、产业集聚度与区域市场发展等方面进行考虑,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确定具有较高针对性、操作性与适宜性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以增强区域物流的辐射带动能力、区域物流引导扩散能力等。

大庆市当前区域物流发展针对性、操作性、适应性较弱,多数物流服务企业独立开发、独自服务,形成了小区域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小区域的商贸型物流发展与小规模的综合型物流发展模式等,难以实现区域内物流资源、市场要素的有序整合,难以实现产业间、企业间、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间的持续效率等。为选择适宜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大庆市应坚持物流资源集物化、市场要素整合化、物流体系合理化的基本原则,构建以物流信息综合服务网络为基础,形成物流节点有序衔接、区域经济条轴相互影响、产业结构项目有机结合、物流资源良性配置的“网状交织”型区域发展物流模式。具体来说,大庆市区域物流“网状交织”模式是指在大庆市经济区域内,产业链内供应商、加工商、原料商、经销商、零售商等经济主体与物流企业进行有效联结,由若干个具有较强产业关联度的经济主体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衔接的网状结构,并充分挖掘区域范围内的物流资源,通过积极的政府政策扶持,培育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的区域物流市场主体,为区域内关联企业提供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的综合过程。

2 “网状交织”型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2.1 服务性

“网状交织”型发展模式的运行目标是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最小损耗、最优服务将货品从供给方转移至需求方,并力图达成“零库存、不间断、按需求、低成本、高质量”的理想状态,力图实现区域资金流、信息流、物质流的有序统一,以切实提升大庆市区域物流的发展质量与运行效率、降低区域物流的交易成本与交易费用等。

2.2 开放性

大庆市区域物流“网状交织”型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关联企业的动态合作与开放交流基础上,各节点企业能够有序联系、交流信息、协调业务,并通过网络通讯技术推动节点—节点、企业—企业、工商企业—物流企业的有序耦合,形成持续稳固、动态协作的区域物流网络。

2.3 信息性

区域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的多维整合是区域物流“网状交织”型发展模式的重要基础,且信息流是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网络化发展、智能化运行的支撑力量,是引导区域物流发展趋向、整合区域物流资源、促进区域物流发展的技术路径。大庆市区域物流“网状交织”型发展模式将构建多元开放、系统协同、有序沟通的综合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使区域物流网链中各个结点能够实现及时沟通、交流合作,使得各个物流节点都能够答复其他结点的问询,且能向其他结点进行业务请求与反馈,以推动区域物流服务的一体化与系统化建设。区域物流的信息化包括事前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事中的物流服务监管与控制,事后的物流业务反馈等,是区域物流全程控制、全程监督、全程协调、全程整合的技术手段等。

2.4 网络性

区域物流“网状交织”型发展模式实现了区域系统内物流节点的有机整合,使得区域物流的整体服务功能分散于各个具有较高关联的节点中,各节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共同形成了区域物流发展的网络结构,降低了区域物流体系对单个节点的依赖性,提升了区域物流的风险抵御能力,增强了区域物流的运行效率,降低了区域物流的服务成本等。

3 “网状交织”型发展模式的应用优势

3.1 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为推动大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大庆市设立了国内唯一依托石油、石化而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研发三大支柱产业,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高端新兴产业,重点开展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网状交织”型区域物流发展将整合高新技术开发区驻园企业的供应品需要,通过集中仓储、集中配送、服务定制、产品包装与产品配送等,为大庆市高新区提供及时有效的物流服务,确保高新区企业的有序运行。

3.2 推动产业链主体协同合作

为推动大庆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大庆市积极发展机械制造业、新材料加工业、电子信息业、食品加工制造业、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生产、节能环保高端产品制造,“网状交织”型区域物流发展有助于推动大庆市产业链资源的整合,通过区域物流的快速响应、物流信息的及时交流、物流服务的网络化运行,实现产业链内企业协同合作、企业库存的高效管理、企业生产要素的多元耦合、企业间关联度的持续提升、企业物流成本的不断下降等,推动大庆市供应链主体的协同合作,以增强大庆市供应链的整体合力,优化产业链的发展效能等。

3.3 有助于促进大庆市区域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大庆市“网状交织”型区域物流发展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为基础,推动区域物流企业的信息交流、信息沟通与信息共享,通过配送路径优化、运输装备升级、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人才培育、物流运输计划协调、物流服务网络调整、物流市场环境规范等,为大庆市区域内高端装备制造业、石油石化产业、汽车机械装配业、食品生产加工业等重点产业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物流服务,以降低大庆市工商企业的物流成本与交易费用,增强大庆市工商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产业活力,推动大庆市区域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等。

4 对策建议

为推动大庆市区域物流“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良性运行,大庆市应根据区域物流发展规模、区域物流市场体系、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等,编制具有较高指导性、操作性与实践性的区域物流发展规划。大庆市区域物流“网状交织”发展规划应以区域物流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构建为基础,逐步建立覆盖全域、辐射周边、立足中国、远达东北亚的物流服务网络;应以国家关于物流业发展整体框架为标准,制定出大庆市区域物流“网状交织”发展长期规划、中期规划与近期规划,逐步推进、稳步开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区位优势的物流产业发展格局。大庆市应持续加大对区域内铁路、公路、机场、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搬运装卸工具、配送设备、公共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直接投资,以强化大庆市区域物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物流服务体系的支撑作用,形成物质基础较为完善、服务网络较为有效、产业主体较为健全的物流服务体系等。

为保障大庆市区域物流“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有序实施,大庆市应制定积极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物流产业优惠政策、空间布局引导政策等,规范区域物流产业园区与配送中心建设,培育专业化与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动区域物流资源的有序整合,避免物流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与盲目扩张,以增强大庆市物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大庆市应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区域物流产业结构的物流技术标准、物流业务运行标准、物流设备应用标准、物流信息化标准等,并且建立健全区域物流业的物流信息采集、信息公开、信息共享、信息沟通、信息监测制度,积极培育区域物流龙头企业,加大对重点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与优惠力度,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塑造积极的融资环境与经营空间,引导区域物流的健康、有序、稳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晓燕,吕琳娜.国内外区域物流研究述评[J].物流科技,2012(01).

[2] 周凌云,穆东,李佳成.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内涵与机制[J].综合运输,2010(03).

[3] 孙鹏,罗新星.基于多维空间的现代区域物流协同要素分析[J].软科学,2010(04).

[4] 陈国龙.大庆市第三方物流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1(13).

[5] 黄太文,谢岩.大庆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08(08).

[6] 张凤岩,王剑.资源型城市空港物流园区的布局规划与发展策略——以大庆市为例[J].物流技术,2014 (21).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7(b)-079-03

作者简介:姚舜(1977-),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区域物流、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苑永军(1977-),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农业推广硕士在职研究生。

猜你喜欢
区域物流发展模式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区域经济环境下区域物流发展机理研究
区域农产品物流交通量分布预测系统的设计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教育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研究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北京市区域物流配送运输调度成本控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