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7-14 14:57佳木斯大学杜英贾兴恒
中国商论 2015年20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佳木斯大学 杜英 贾兴恒

商贸人才Business and Trade Talent

校企合作“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佳木斯大学杜英贾兴恒

摘要:卓越工程师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突出会计师的职业素质,一般采用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保障和多元化的办学模式。高校在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理论教学资源和企业实践教学资源,对于提高会计师专业素质,推动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 卓越会计师 人才培养

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突出培养人才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科研机构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卓越会计师培养就是要求学校与科研机关或企业等机构加强合作,进行人才综合培养,使在校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顺利找到工作,并能很好地完成岗位工作,承担起岗位职责。因此,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实施卓越会计师培养计划才能推动我国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

1 加强校企合作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的必然性

1.1 会计师职能的转变

自农业社会以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直使用账簿和算盘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和加工。因此,账簿和算盘也成为会计行业的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也使得经济管理活动变得更加复杂,这也导致了传统的会计行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剧烈改变。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计核算以及监督职能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这也导致了会计职能的转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信息收集以及处理方式从根本上实现了变革。商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交易方式的创新,要求会计师能够综合处理复杂业务并且能够参与到企业重大决策的制定过程中,这将逐渐成为企业对会计师的最基本要求。会计师职能的这种转变要求,高校在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了解企业对会计师的具体要求,实施人才合作培养模式,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会计师人才的需求。

1.2 会计师业务范围不断拓广

传统意义上会计师的主要职责是对经济信息进行确认,是一个计量和表述的过程。其主要工作方式是进行记账、报账以及制定财务报表。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生存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这导致了会计业务以及会计环境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会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已经成功跨越了经济领域而转变成一种社会交流方式。社会发展对会计业务内容的复杂化以及综合化的转变,要求高校在进行会计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转变培养模式和培养思路。高校培养的会计师人才需要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并能够处理综合业务和复杂业务。这无疑对会计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要求,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学校与企业之间必须进行合作,这样才能一方面提高卓越会计师的理论能力,能够从大局上进行把握,另一方面提高卓越会计师的操作能力,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会计师的知识水平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进行会计师培养的过程中,仍旧采取了传统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理念,会计师的定位和传统的经理人、账房先生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企业发展对会计师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会计师能进行传统的工作,同时更要求会计师能参与到企业决策的过程中,还要求会计师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对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因此,会计师仅仅具备会计知识技能是远远不行的,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师除了要能够掌握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求会计师能够具备丰富的经济知识,能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经济发展形式作出预测。因此,这势必要求高校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同时只有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才能充分了解企业发展对会计师人才结构需求的变化,这样才能使学校能够根据经济发展调整人才培养计划,顺利进行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

2 校企合作卓越会计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实践工作起步比较晚,虽然在理论研究层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进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校企合作卓越会计师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

2.1 制度建设不到位

校企合作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首先要正确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必须做到权责明确。为此,需要我国政府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确保校企合作培养卓越会计师能够顺利开展。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却仅限于引导和鼓励方面,弹性比较大,而且很难落实到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从我国校企合作进行卓越会计师的长远发展来看,缺乏制度性、规范性的法律法规制度,对于推动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长期进行十分不利。

2.2 对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认识深度不足

校企合作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工作人员认为进行所谓的校企合作,无非是为学生寻找实习单位而已,这导致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关于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实质性内容模糊不清,这种合作也很难深入到科研领域,更是无从谈起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进行会计师人才的合作培养、共同解决学生培养以及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校企之间的合作无非是停留在学校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进行企业参观以及顶岗实习等方面。在校企合作环节中,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培养所接触到的基本都是基础数据收集和整理方面,这使会计师人才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很难根据企业数据进行市场分析,更遑论参与企业发展策略制定。由于校企之间合作流于表面,使校企合作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难以维系。

2.3 校企合作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在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卓越会计师联合培养的过程中,企业表现出积极性不高以及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也导致了部分高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培养卓越会计师的过程中,合作流程停留在双方的合作协议之上。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部分高校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师资力量存在不足,导致企业在与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的会计师人才难以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其次,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会计师人才短缺的情况,而与学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资本,导致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最后,部分高校在进行合作对象的选择中,自视甚高,不愿意与发展缓慢以及规模比较小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时大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导致了校企合作难以成行。

3 校企合作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针对我国校企合作进行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根据我国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机制,才能推动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培养工作的发展。

3.1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卓越会计师培养保障机制

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需要针对我国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制度建设问题,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协调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外部保障机制。校企合作在进行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学校和企业属于不同的社会主体,致使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动机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校企合作进行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了协调双方利益关系,减少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需要政府制定保障卓越会计师培养校企合作相关法律规范,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以有效规范卓越会计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行为。其次,要建立起内部保障机制。在校企合作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环节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应该相互建立起定时沟通制度,及时解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和矛盾,统一解决卓越会计师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时,双方需经过协商制定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课程结构和课程安排,并能够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学校可以专门设立卓越会计师培养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与企业进行协商。

3.2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卓越会计师培养激励机制

通过对上文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得出,在校企合作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因此,为了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制定激励政策和互惠激励机制。首先,建立学校与企业卓越会计师激励政策。为了推动校企合作卓越会计师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应该按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情况,可以在知识产权、税收信贷等方面制定具体政策性措施和实施细则。其次,要建立起高校与企业之间卓越会计人才培养互惠机制。资源共享以及利益双赢是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推动卓越会计师培养的最为根本的动力。由于校企合作双方属于不同的市场经济主体,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学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其进行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卓越会计师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与学校进行合作培养卓越会计师人才,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利益最大化。为了维持学校与其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必须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资源共享以及互利互惠。

3.3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卓越会计师培养选择机制

首先,校企合作卓越会计师培养实质重于形式。校企合作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会计师人才,而环境因素在卓越会计师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在进行合作对象选择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培养卓越会计师人才的环境,只有兼顾以上两种因素,才能保证校企合作在进行卓越会计师的培养过程中,能够收到预先的效果。其次,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实现优势互补。在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项目式合作教学以及共建式合作教学等多重合作方式。因此,进行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在选择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时,我们应该在合作双方的项目周期、技术研发策略以及人事制度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并确定采用何种合作模式,以发现双方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使双方合作能够良性发展。最后,双方合作结构应该实现平等互利。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双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双方进行合作之初,需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按照合同约定分配合作成果。

4 结语

针对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现有的会计师人才结构,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同时,在我国校企合作进行会计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从多个角度,正确处理好校企合作卓越会计师培养存在的问题,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进行卓越会计师培养,才能推动校企合作的长期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忠慧,毕鹏.地方高校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3(09).

[2] 姚丽琼,王菁华,梁旭雯,王浩林.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财会通讯,2012(08).

[3] 涂冰艳,廖康礼,蔡报纯.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2012(11).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7(b)-180-03

作者简介:杜英(1966-),女,佳木斯大学审计处,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