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形势下加强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2015-07-14 08:45
学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化新课程

浅谈在新形势下加强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刘天喜 (甘肃省高台县教育体育局 74430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对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改革的质量和内在动力。本文从改革教学方法、深化人文关怀、优化课堂环境、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专业技能、强化科研能力、推进继续教育等方面入手,对加强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和途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小学教师 专业化发展 途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改革的质量和内在动力,教师只有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变角色定位,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成为了新形势下小学教师一个长期的重要任务。

一、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是首要前提

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明确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转变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不断地更新、充实和扩展知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除了要具备专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外,也应该具有深厚的教育科学素养和教育研究能力,并能不断地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观。因此,教师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自觉改变教学行为,自觉转换教育角色,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自觉发挥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作用。

二、优化课堂环境,深化人文关怀是重要基础

先进的教育理念应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基本出发点上。“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每一个学生为本”,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要提高其教学效率,教师就要着力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课堂气氛。首先,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利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使知识、信息带有情感色彩,使课堂融洽、亲切、温暖;其次,教师不能居高临下,搞“一言堂”,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采取有利于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三、强化教育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核心任务

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用美好心灵感染、熏陶幼小心灵的精神劳动。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精神指引下,小学教师要学会精神关怀,学会主动与学生交心,在教育教学中主动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引导学生,以人为本、以德为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出健康、全面、积极的新时代人才。大部分小学教师都同时承担着班主任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学科知识,还应该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尤其是要深入了解后进生、随班就读学生、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的发展现状,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狠抓校本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是重要途径

由于小学教师人员多、分布广的特征,要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培训就成为了提高小学教师专业技能最直接、最广泛的培训方式。现阶段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要突出专家引领,充分发挥区域内、校际间的教学能手与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实现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要开展集中培训,定期结合科研课题开展一系列的校本教研和全员互动参与的培训活动,包括专题讲座、互动交流、方法讨论、技能训练等方面内容,强化教师专业素质;要强化教学反思,鼓励教师开展有目的的听课、评课活动,撰写有见地的听课反思及课题研究论文,并利用教育博客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这样就为校本教研积累了宝贵的教学资源,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要适时外出学习,参加各级培训、听评课等研讨活动,通过与专家的对话,开阔眼界,提升专业发展的层次;要加强个别指导,组织青年优秀教师对相对较弱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大胆鼓励青年教师多上“研讨课”“观摩课”,并定期开展教学业务技能比赛,激励他们发挥潜能和创造力,成长为新课程实验的生力军。

五、把握教育规律,强化科研能力是重要手段

教育科研是伴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而产生的,它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揭示教育教学现象之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转化为教学效果的中介和桥梁,也是一位成熟的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的基础。要想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教师就要有筛选问题、发现课题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善于从新理念、教育对象、课堂教学困惑、成功案例和与名师的比较等过程中思考、筛选并提炼问题,抓住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典型现象,找准课题产生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并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有效课题库,提炼问题,反思教学,经常性发现有价值的科研火花,并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学相长,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继续教育是重要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渗透,人们对教学本身及其各学科的教学方式有了根本的转变,信息技术也逐步成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强化教师的基本技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利用其形象、直观、多样、视觉化等特殊效果,将各学科专业知识与培训内容广泛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为教师呈现,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打造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共同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责编 房晓伟)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专业化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