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于高远而底于平实,做学者型青年群众工作者

2015-07-15 02:27张长宝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者型年轻化

张长宝

[摘 要]基层青年群众工作者需要可操作性强的策略,一方面志存高远,明确共青团工作的性质和地位,另一方面脚踏实地,抛弃“官”念,和青年一起提高认识、能力、见识。要发现、研究工作中具体问题,边干边研究。个人修为方面,心态要年轻化。

[关键词]青年群众工作;学者型;年轻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5)08- 0080- 03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3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 言

一年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王新清教授指出:新形势下青年群众面临两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一是满足青年群众利益诉求的某些政策措施不到位,二是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同时,王教授给出了方向性的方法和建议:做好青年人的工作,需要从青年人关心的问题人手,寻找可靠的办法;下大力气解决青年群体不满的突出问题,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于处于基层工作一线的共青团青年群众工作者来说,类似的问题和挑战、方法和建议大都是战略性的,而不是策略性的,不能告诉我们具体做什么,缺乏可操作性。正如五邑大学讲师何亚宏指出的,一个好的团组织,应该做到两点:一是信守团组织的宗旨,二是了解实现其宗旨的最佳途径。笔者从实践中得来的工作策略是:“极于高远而底于平实,做学者型青年群众工作者”。

极于高远,意即我们志存高远,从不忘记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青年是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我们的核心主业就是要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促进和服务于青年群众健康成长,励志成材,奋力成功,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续写新的光荣。底于平实,意即我们把高远的追求放在心里而不是嘴上,我们要脚踏实地,埋头实干,与时代同行;用青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摆事实,说道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实事、好事、措施为青年群体谋利益,解决实际问题,在和青年朋友们一起工作、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融入青年群体,把握青年工作的正确方向,一起提高认识、能力、见识。所谓学者型,意即边干边研究,做中学,学中做,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认识规律,提出问题,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实事求是,积极乐观,在工作中保持阳光心态,传递正能量。

什么是学者?学者就是发现、提出、研究、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这是学者必备的特征。学者不是为学问而学术的老学究,但学者一定具有做学问的激情,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究精神。学者型青年群众工作者当然毫不例外。我们带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做学问的初衷从事青年群众工作,既要当向导,又要当旅行家,在与青年朋友们相濡以沫的日积月累中,一起找到人生的方向感、安全感、归属感。

一、青年群众工作中应发现和研究的问题

具体说来,学者型青年群众工作者应发现、研究哪些具体问题呢?笔者服务于民办高校,目力所及,较为有限,略陈如下:

(一)知轻重,首先要明确共青团群众工作的性质、地位和意义。共青团是党联系广大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政治性群众组织,中国共产党是共青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共青团。共青团靠什么来吸引、团结青年?靠其先进的思想观念,活跃的文体活动,完善的组织体系,切实的育人功能;用党的奋斗目标来凝聚和吸引青年,用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来武装和教育青年,用实实在在的作为来关心和服务青年。

(二)识时务,要明确时代发展的大势,顺势而为。如果说晚清是西方列强凭坚船利炮给中国造成的“三千年未有之历史大变局”,那么,当今改革开放时代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独立自主、民富国强的黄金时期,社会主义中国已经成为实至名归的世界大国。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而奋发努力,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迈进。这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同时,当下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各种利益诉求交织混杂,人们普遍具有功利性的浮躁心态。科学技术进步把我们带人自媒体时代,弹指间世界都知道“我”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处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局面,真正实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处于社会发展基础地位的教育市场化弊端愈发令人担忧、深思、关注。在与青年成长密切相关的高等教育领域,有学者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时代的一个普遍突出的现象就是高等教育行政权力的强化。人们忙于抓教育而放松了教育行政执法。此外,教育行政化被认为是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诸多弊端的症结。

(三)了解人,关键是了解青年群众工作对象。我们的工作对象是18~35岁之间的青年群体,都是80后、90后。他们热情奔放与沉默孤独并存,独立但又依赖,兴趣广泛却缺乏坚持,敢于挑战权威但又内心脆弱,团队合作意识淡漠。他们经历了经济体制的转型,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不同的管理需求。再者,游离于学生管理工作之外的高校青年自组织日渐成为最典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沟通、交流、聚聚和联络的新载体。其特点是组织更松散,活动更隐蔽,随机性强,且有强烈的网络化趋势。

(四)了解国内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当代发达国家的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概括来说,美国专业性强、规范性强,德国、法国社会化程度高,日本教授参与性强。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是党委领导下的党政共管体制,20世纪90年代前侧重于管理学生,90年代后增加了对学生的服务事项。政治领导特征浓厚,行政服务气息不够。即使有了一定的服务意识,却也是那种居高临下的“服务”。endprint

(五)了解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利弊。在多元文化冲击、网络传媒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有学者指出,发端于建国初期政治辅导员制度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人为地分为德育和智育的分工模式制约了“全员育人”目标的实现;校党委、院系总支、基层班级三级管理链条过长制约了教育效果;思政系统内的分工导致德育工作缺乏整体推进的动力。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思政教育目标机制和规划机制尚未构建,过程控制机制和质量评估机制不成熟。

(六)了解青年团体发展现状及其作用。高校系统内的青年团体大都称为学生社团,学界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地位和作用已达成基本共识:学生社团业已成为高校进行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凝聚学生,引领学生,服务学生的有效形式和平台。但长期以来,管理者习惯把大学生社团定位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娱乐和消遣的戏班角色,活动范围也较多限制在校园围墙之内。对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学校缺少关注及适当的引导,组织了活动也是以创建校园文化为目标,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

(七)了解自己所在工作单位及工作内容。笔者服务于民办高职院校,深知我国高职教育和民办高校都是借助改革开放促进地方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的。当前民办高校发展中还存在办学理念陈旧,办学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随波逐流,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影响力小等一系列问题。而高职教育缓解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与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矛盾,对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高职教育竞争力不强,工具价值突出,发展后劲不足,过分强调职业性导致教育的浅层次和浮泛化。在笔者负责的团委工作中首要的是先要保证舆论导向和教学稳定的前提,然后才是促进学生组织和校园文化的发展,使得学生组织缺少了一些活力,“稳定有余,繁荣不足”。

二、我们要怎么做

我们基层青年群众工作者不是天生的理论家,也不是无师自通的天才。各种具体事务、具体工作需要自己干中学,在明确了、了解了上述七个需我们发现和研究的问题之后,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

(一)改变思维方式。以笔者所在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为例,有学者指出,“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的实体性思维方式下,高校学生管理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管理中表现为“控制”和“规训”等特点,人与社会关系方面存在“个人中心论”问题,教育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职能却被忘记了。作为当下的青年群众工作者,我们应掌握一些哲学知识,知晓当下学界热烈讨论的“主体间性”哲学。该哲学思想指引下的思维方式是实践性思维方式,青年群众工作者从替代家长管教的代理人转变为为学生提供服务,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成为公民的教育者。这就是我们应有的以尊重青年学生主体性为出发点的实践性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遵循“学生发展”的原则,赋予青年学生参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组织空间。

(二)改变观念。市场经济繁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青年独立意识增强,喜好时尚新颖,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反感言不由衷的假话、大话、空话,对形式主义和官腔官调嗤之以鼻。如果当下的青年群众工作者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出发,以发号施令的形式居高临下地开展工作,势必与青年群体渐行渐远,成为离群孤雁。我们必须抛弃“官”的念头,树立“友”的思想,像矢志做学问的合格学者一样,具有独立、求真、务实的学者精神,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形成策略,付诸实施,和青年交友,和实践交友,真诚服务青年,对党的青年事业负责。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不是每个管理者,每个青年人,都能摆脱实体性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官本位的观念的,特别是涉及到经费、奖惩等利益问题的时候,这也是学者型青年群众工作者要发现和研究的对象性问题。但在工作中,还是可以坚持无机心、少俗虑的阳光乐观心态的。

(三)创新管理,制度管事。在处理好制度方面的继承与创新问题上,笔者梳理了学校社团管理办法、团费收缴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在多方关注和支持之下,老树发新芽,同时留下修订空间,让制度性规范措施在阳光下运行。当然,制度保障下的学生社团活动仍然危机重重:高期望与低投入的矛盾由来已久,急功近利现象较为突出;许多大型综合性的、专业性强的校园活动只靠团委是根本不够的,不是做不了,就是做不好。

(四)在其位谋其政。青年群众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做这份工作不是谋生的手段,市场经济条件下谋生之道俯拾皆是。我们从事的是思想政治性第一的青年群众工作,是与党、国家、民族命运兴衰密切相连、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相关的、可以写入历史的事业。一方面我们要脚踏实地做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抬头望天,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求真理是要勇气的,尤其是团结带领思想活跃、独立自主意识很强的青年群体成长、成材、成功更加需要魄力和智慧。没有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是做不好服务青年成长的工作的。

三、学者型青年群众工作者的个人修为

正人先正己,古今亦然。在党的历史上,“青年工作青年化”曾是响亮的口号和行动,从事青年人的工作,心态要年轻化,只要有一颗年轻的心就足够了!

(一)求上进。念兹在兹,我们心中想着青年,工作围绕着青年;青年朋友们的心思意念如朝霞灿烂,每日一新,服务青年成长的事业也要与时俱进,从事这份工作的人理所当然要勤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青年学习,向时代学习;勤于思考和发现问题。心中求上进,事业正蓬勃。

(二)负责任。我们的工作不是为自己谋求着什么,不是代表着自己,而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担着这个挑子就要负得起这个责任,以学者精神从事青年群众工作范围内的研究工作,为实际工作开阔视野,提供智力支持。

(三)常乐观。以学者心态从事群众工作的人很多,但能坚持下去的较少,往往都是以“路人甲”的临时身份偶一为之。因此,我们常常要以乐观的、阳光的、持之以恒的心态搜集、选择、借鉴前人研究青年工作的成果,同时将文、史、哲综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青年群众工作理论,开拓新的研究领域。endprint

(四)总认真。信息网络时代知识不再深藏,只在弹指一挥间搜索引擎就可以提取到眼前。但外在的知识要内化成主体性知识才能为我所用,只有沉下心来,认真钻研,才会有收获;只有与时俱进,玩转微信、微博、QQ群、人人网、Facehook,才能熟悉青年群体的话语体系。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团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应该最富有理想、理想主义”。笔者认为这是对我们共青团干部的总要求,怎样高扬理想旗帜,需要我们抛弃“官”念,以探究学问的学者精神,做学者型青年群众工作者,才能作风民主,行事透明,知错就改,得策便行,才能实现团结带领青年群众紧跟党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l]何亚宏.从法律角度看团务公开[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2]龙耀,黄威.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研究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11(3).

[3]李婵,姚崇.组织社会化策略视角下90后大学生管理体系的优化[J].价值工程,2013( 22).

[4]付琳.对高校青年自组织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13(8).

[5]朱炜.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 (6).

[6]杨元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3).

[7]杨放敏,尹曦.发挥基层院系力量,推动大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

[8]黄彩萍,杨兴.对当代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时空,2013(6).

[9]徐明波,吴真.大学生社团建设路在何方——浅析大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10]王喜磊.新形势下民办高校的发展方向[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 (8).

[11]刘宗劲.高职教育:研究述评、发展追问及战略调整[J].学术论坛,2010(6).

[12]王乐.大学生社团:理论、管理、案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3]黄厚明,王向东.从实体性思维到实践性思维: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的哲学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者型年轻化
学者型独董与内部控制质量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南翔中短篇小说阅读散记
学者型钧艺传承人
——记陶瓷艺术大师张义
养生年轻化 别止于“咖啡泡枸杞”
康宝莱 推进品牌年轻化
直销年轻化战略
以翁贝托·埃科为例,谈“学者型作家”
点阵激光在眼周年轻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