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娘”想变年轻,决定从“小事”做起豆瓣3.0

2015-07-19 06:17有缺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5年24期
关键词:墨迹小事社交

文/有缺

“豆娘”想变年轻,决定从“小事”做起豆瓣3.0

文/有缺

在这个寒冬,豆瓣为自己的APP置了一套新装—换了LOGO,更新了宣传语,宣布自己进入了3.0时代。相比于《豆瓣》2.0。“豆娘”这次决定要做一些更有“意义”的“小事”,不过不知道它的用户们会不会愿意与其“共事”。

豆瓣3.0

APP类型:社交分享

软件授权:免费

适用平台:iOS、Android

官方网站:http://www.douban.com

“小事”,另一种内容的聚合

在新版本上,《豆瓣》3.0主推“小事”板块,并增添了“和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这样的口号,首页也从过去的“豆瓣(精选)”变成了“小事”。

也许在新版推出之前,很多用户都以为《豆瓣》 以后都会以“豆列”作为主线,可见用户对“豆列”的喜爱。而如今,新版《豆瓣》3.0发布,与许多人的愿想背道而驰,大家仿佛都对首页上的这个“小事”不知所谓,不以为然。

虽然许多人不理解“小事”,但在笔者看来,这只是另一种聚合“兴趣+社交”的方式而已。《豆瓣》3.0想以更直接的兴趣标签,强调社交,增加了“同好”和“附近”,期待一击即中。虽然这也宣告着“豆列”这种尝试的终止—新版本除了主页还可以查看自己的“豆列”,其他地方几乎就再也找不到任何“豆列”的动态和推荐了,这也让不少老用户感到惋惜。

肆意生长的社区内容,谁来“除草”?

《豆瓣》3.0的“小事”,生根于首页,且非定制,而“热门小事话题”也是无区别的推送给每位用户,不管他们喜欢与否。

在使用中,笔者发现,首页的推送怎么看都是随手放上来的几个话题—“说说,你现在还不睡觉的原因”、“求高数怎样才不挂科”、“有人能陪聊聊天吗?好孤独……希望自己是只蚂蚁”、“为什么会有人相信星座”……

这些话题,都是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互联网社区的万年口水贴,在《豆瓣》3.0中,却呈现在应用的首页。《豆瓣》3.0把曾经的小组话题杂糅压平直接拿出来的时候,又是否预料到会出现如今杂草肆生的局面呢?

“年轻”不只是LOGO上几滴晕染的墨迹

是的,笔者想要吐槽的就是这个LOGO,却又不限于这个LOGO。

对此,豆瓣的说法是“显得年轻一点”。从更早一点的“豆邮”改“私信”,到现在在LOGO上加入几滴晕染的墨迹,豆瓣一直在努力地迎合更年轻的人群,这点在移动端的APP更新中尤其明显。

但是笔者觉得,年轻不应该是刻意的“弄脏”和“嫩色”,不是“俯就”,也不仅仅是几滴喷溅的墨迹,年轻更多的是认同,是自由,是可能。

许多伴随着豆瓣一路走来的老用户,也并非不能理解豆瓣追逐年轻的战略和想法,但是被拍平压扁的大众兴趣,又是否真的能留住用户,并出产高质量的内容呢?或许这也是豆瓣所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小编观点

纵观豆瓣APP的数次迭代,归根结底一直是在做一件事,内容聚合。而《豆瓣》3.0的“小事”却将聚合的顺序颠倒:先聚合人,再制造内容。但这样的聚合,不仅没能利用上豆瓣海量UGC的优势,反倒是另起炉灶,重新上路。这样丢弃豆瓣立身之本的做法,就像是饶了一大圈路,又重回了原点。

猜你喜欢
墨迹小事社交
我不是当代毕昇,集体才是——从新见王选题赠墨迹看科学家精神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关于快乐这件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又烦又重要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小事不小
难忘那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