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丽娘形象看16世纪中国女性的解放

2015-07-22 00:17鲁淑霞周榆华
老区建设 2015年12期
关键词:柳梦梅杜丽娘牡丹亭

鲁淑霞 周榆华

从杜丽娘形象看16世纪中国女性的解放

鲁淑霞 周榆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解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提到中国女性解放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时期的女性解放,然而女性解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条漫长的曲折路,它历经几个世纪,至今还未完全结束。通过分析经典著作《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这一具有早期女性解放精神的典型形象入手,去探寻16世纪时的女性解放。

杜丽娘;牡丹亭;16世纪中国;女性解放

一、引言

杜丽娘是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汤显祖所著名著《牡丹亭》中的主人公。她身上体现了难能可贵的早期女性解放精神,她是一个情感意识觉醒者,有自主意识,对于自身处境自己所想能有清晰的认识,是自己思想的主人;又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敢于坚定、执着地打破封建礼教,主动追求自由个性、捍卫自己的爱情、婚姻的新女性。我们都知道一定的文学作品反映一定的社会情况,它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法国大作家雨果也说过:“任何一部描写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果仅仅以表现男女性爱为限,而不能揭示出丰富的社会内容,不能反映时代的脉搏,那它将是没有生命力的。”《牡丹亭》从16世纪末成书至今,历经四百多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就正是因为它扎根了社会现实,敏锐的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反映了时代特色而创造出的一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虽然作者给《牡丹亭》定位的时代是宋代,但实际上都是明代汤显祖自己经历的16世纪的社会现实,杜丽娘正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作为典型形象,杜丽娘身上的先进思想正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折射。所以分析杜丽娘形象上所体现的女性解放意识可以窥探出16世纪中国女性解放的社会现实。

二、情感意识觉醒的新女性

杜丽娘身上体现了难能可贵的早期女性解放精神。在思想上,她有着自主意识,情感意识已经觉醒;在行为上,为了爱情、婚姻奋不顾身,勇敢反抗封建礼教,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是一个情感意识觉醒的新女性。

(一)思想上意识觉醒

汤显祖塑造的杜丽娘形象是一个思想上有着意识觉醒的女性。无论是她对诗经《关雎》有自己见解,游园时对自己的命运有所感慨,敢于挣脱思想束缚等还是她有主宰自己命运的倾向都体现了她在意识上的觉醒。

读诗经《关雎》悟出新意。杜丽娘生活的那个时代,程朱理学盛行,几百年来女子都被束缚在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一系列的教条中,不曾也不敢有自己的欲望追求,一生都被封建教条规划好了。但是到了杜丽娘就不一样了,虽然处在深闺,她却没有按照父母给自己规划的人生走下去。在(《闺塾》)中,她学习被封建社会视为宣扬“后妃之德”的《关雎》时,并没有如她父母所愿,没有像以往的封建女子被要求的一样受“后妃之德”的感召,要向一个标准的封建贤良淑女靠近,反而读出来这是一首爱情诗歌,如她曾暗自思忖“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何以人而不如鸟乎”(《肃苑》)。很明显这首古老的恋歌唤醒了她心中的爱情欲望,激起了她的情感意识觉醒,唤起了她对爱情的强烈渴望。

游花园感叹人生。杜丽娘在游花园过程中被大自然的美丽春色震撼,发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惊梦》)无奈的感慨。看到花园里的“姹紫嫣红春景”白白配在“断壁颓垣”身边的杜丽娘,触景生情的她想到自己拥有青春美貌却也只能空对这个封闭的让人窒息的人与环境,不禁怜花惜己感慨万千。但意识觉醒的杜丽娘不似以往的思想禁锢的封建女子,得过且过,毫无想法。杜丽娘她有自己的渴望,“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暮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惊梦》)。这些不仅仅体现了她情感意识的觉醒,还体现了她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对爱情的憧憬以及拥有韩夫人和崔莺莺一样美满爱情婚姻的渴望。但现实中她却从未出过家门,自己家的后花园今天还是第一次偷偷来的,那就更别提经历爱情了,基于现状只能感慨“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婚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惊梦》)。从她的不断感叹中可见其意识觉醒越来越强烈,深刻。超越了一般封建女子的思想。

思想挣脱封建束缚。杜丽娘在爱情意识觉醒后对现实生活相当不满,甚至有点怨恨其父母。现实中得不到想要的爱情,她便在梦中实现,她在梦中和情郎于牡丹亭畔幽会,大胆追求人欲,更重要的是她梦醒后并没有因为自己做了在封建社会见不得人的梦而觉得羞愧,惴惴不安。可见她完全没有被传统思想所谓的“淫”为万恶之首这一思想束缚住,也没有受封建教条的压抑,她不再是封建思想的奴隶,因为她的情感意识已经觉醒。

主宰命运的思想倾向。杜丽娘因游园而惊梦,醒后梦中美好尽去时,杜丽娘去寻梦。而当寻梦一无所获时,杜丽娘感到无比伤悲,又想到自己的花容月貌无人欣赏,顿时觉得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是毫无意义的,不如死后葬在自己喜欢的梅树下“这梅树依依可人,我杜丽娘若死后,得葬于此,幸矣”《寻梦》。因为她不再是封闭的封建女子她有自己的思想,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于是又马上喊出了“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寻梦》)。在杜丽娘看来,在她所处的那个感情禁锢的社会,人是不能像花草般任由你爱慕的,如果可以生死皆随我愿即便是酸楚苦涩也不会怨及别人。这是杜丽娘自己的情感观念,渴求自由,明显的表达了她要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的愿望。她也确实照着自己的心去做了,为了爱情,自由她愿意付出生命,毫无怨气,这是她的个人追求。

从上面可以看出杜丽娘情感意识已经得到充分觉醒,而这恰好是女性解放首先得具备的素质,培根说过:“妇女的前途在于妇女的觉悟。”如果完全没有女性觉醒意识,还是停留在奴性思想上,就无法谈什么女性解放了。

(二)行为上大胆反抗封建教条,为爱奋不顾身

杜丽娘不仅在思想上意识觉醒,拥有早期女性解放的精神,而且在行为上她也毫不退缩,大胆防抗封建教条,为了维护爱情、婚姻像一个女斗士,默许春香闹学,偷游后花园,婚前献身,和阎王讨价还价,自媒自婚,将女性解放进行到底。

默许春香闹学。杜丽娘是比春香聪明的,她能猜透丫头的心思,香闹学一幕,虽然主角是春香,但后台却是杜丽娘。杜丽娘虽然在表面上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格言去教训春香,但背地里杜丽娘并没有真的训春香,只是做做样子,她是完全控制她丫头的,但丫头却猜不透她的心思,其实她是不满老师陈最良的教学,老师只能按照封建教条解读上课内容“[末]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嫄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洗尽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闺塾》)。这是陈最良按封建标准解读《关雎》得出其是宣扬“后妃之德”、“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思想。杜丽娘不认同老师的封建思想,她认为那是一首爱情诗,所以她以纵容春香闹学的方式来反抗。这也是她不同于以往封建女子的地方。

不听母亲慈戒偷游后花园。《关雎》唤起了她对爱情的强烈渴望。于是她抛弃了她母亲的教导:“凡少年女子,最不宜艳妆戏游于空冷无人之处”(《慈戒》),在丫鬟春香的怂恿下毅然决然的偷游后花园。杜丽娘和其他封建女子不一样,她敢于挣脱封建束缚追求自己的欲望,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与价值观。当游园惊梦后,为了寻找梦中的美好,她再次的抛开母亲的慈戒,支开丫鬟春香,几次独自去后花园寻梦。

婚前献身。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说过:“梦的内容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情感意识觉醒的杜丽娘极度渴望着爱情,无奈现实中却得不到想要的爱情,当这种渴望达到了极致时,便会以梦的形式实现。于是,便有杜丽娘在梦中和情郎柳梦梅于牡丹亭畔幽会,行男女之事,大胆追求人欲这一幕了。这看似是一个梦,其实就是是杜丽娘的自己内心渴望的折射,所以她春梦醒来后并没有觉得有罪恶感,因为她不认为这是见不得人的事。而且以她目前没见过其他男子的处境,她这个如此反封建的愿望只能在梦里实现了。

和阎王讨价还价,为爱超越生死。杜丽娘要自己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在阴间,她大胆的与阎王据理力争,求阎王开恩,坚定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爱情。阎王开恩后,她又以鬼的身份去寻找梦中情人柳梦梅,相会后鼓起勇气大胆表达自己的暮色而亡经历。她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已经超越了生死,不管是生前暮色而亡,还是死后,以鬼的身份与阎王抗争,与柳梦梅人鬼相会。为了这份爱情她虽历经劫数心却始终不悔,因为她是杜丽娘,她不同于以往的封建女子。

自媒自婚,为爱奔赴金殿在皇帝面前和父亲据理力争。杜丽娘为爱打破各种封建禁忌,回生后,在《婚走》一幕里与柳梦梅在道姑的见证下“拜告天地”结为夫妻。有了这种坚持、胆魄,当她的婚姻受到威胁也就是她父亲杜宝坚守封建旧俗不承认柳梦梅做女婿甚至连女儿也不认了时,为了自己的婚姻得到承认她竟敢于在金殿皇帝面前理论。面对父亲断定自己“此必花妖狐媚,假托而成”(《圆驾》)的言论,她在金殿众目睽睽之下坦然照镜,证实了自己“有踪有影,委系人身”(《圆驾》);当皇帝责怪她自媒自婚的时候“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则国人父母皆贱之”(《圆驾》)。杜丽娘为了保护自己的婚姻,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以一句“万岁!臣妾受了柳梦梅再活之恩”(《圆驾》)来回答。为了自己的婚姻得到承认,她公然在大殿与封建势力争辩。下面摘录一段很能代表杜丽娘性格的对话验证:“〔外〕(杜宝):谁保亲?〔旦〕(杜丽娘):保亲的是女丧门。〔外〕送亲的?〔旦〕送亲的是女夜叉。〔旦〕爹爹认了孩儿罢。〔外〕离异了柳梦梅,回去认你。〔旦〕叫俺回杜家,走了柳衙,便做你杜鹃花,也叫不转子规红泪洒”(《圆驾》)。

杜丽娘对于皇帝责问她自媒自婚不待父母之命的回答是:她觉得自己受了柳梦梅再活之恩,柳梦梅在一定程度上是她的再生父母,基于这点她应该做柳梦梅的妻子。当她父亲用她离开柳梦梅才可以重新当其女儿时,杜丽娘坚决不同意,她的态度是宁愿亲生父亲不认自己,她也不愿意离开柳梦梅。通过杜丽娘在金殿上的表现,我们感受到了杜丽娘对爱情的坚贞和忠诚以及对婚姻的坚定维护的那份执着,也感受到了杜丽娘为了爱情、婚姻奋不顾身,不惜牺牲生命,不惜违抗父命大胆反抗封建势力的决心与勇气。在这里一个大胆反抗封建势力,对命运自作决定的新女性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

杜丽娘人格独立,有着自主意识,对自己人生价值有思考,是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主宰者,她大胆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爱情,追求婚姻自主,坚决勇敢的反抗封建教条掌握自己的命运,是那个封建时代的具有解放精神的一个新女性。她不但在思想上有解放意识,在行动上她也坚决的去执行了。如果一封建女子连想都不敢想要挣脱封建束缚,追求自己的欲望,那么又怎么会有行动上的任何表示,毕竟人的行为受自己思想的控制。如果有了意识却在行动上懦弱,恐怕,再先进的意识也会慢慢褪色。而杜丽娘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她都展现了一个新女性形象。

虽然杜丽娘在思想上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情感意识觉醒强烈,在行为上不顾门第清规戒律大胆反抗执着追求爱情表现出思想解放的一面。但是她又有迷失彷徨封建性的一面,回生后,当柳梦梅想和其行夫妻之礼时,杜丽娘又完全变了一个人,守着封建伦理以“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前日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婚走》)这一系列的理由拒绝。任何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必须植根于其所处的特定的时代,16世纪的中国本来就是思想转变的时期,既有植根于人们心中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又有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带来的解放思想,两种思想碰撞的开始必定会出现这种矛盾性格。

三、结论

从上面杜丽娘的形象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她都具有女性解放的精神,她是16世纪中国女性解放的一个典型。杜丽娘这个形象在广大妇女如:娄江女子俞二娘、广陵女史冯小青、扬州才情女子金凤钿、杭州女伶商小玲等中引起的强烈反响,激发了更多身受迫害女性的自我觉醒,奋起反抗,争取自己合理的权利,从而推动了女性解放的思潮。

[1]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吴志达.明代文学与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裴钰.明朝那些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5]徐朔方.汤显祖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6]许苏民.李贽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钱明.王阳明及其学派论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朱承.治心与治世:王阳明哲学的政治向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9](奥)弗洛伊德.赖其万,符传孝译.梦的解析[M].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

[责任编辑:李佳佳]

鲁淑霞(1992—),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生,研究主向为外汉语专业;周榆华(1970—),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江西南昌330038)

2014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本科生创业、科研项目(院级项目)“从杜丽娘形象看16世纪中国女性的解放”(20140804093)

猜你喜欢
柳梦梅杜丽娘牡丹亭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牡丹亭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惊梦》的情与爱
《牡丹亭》:回归礼学的一种隐喻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
不一样的《柳梦梅》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