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体系重置的探讨

2015-07-22 00:17
老区建设 2015年12期
关键词:成本法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邬 丹 王 莹

高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体系重置的探讨

邬 丹 王 莹

文章通过对现行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教材的总结归纳,分析了这两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关系,然后提出将两门会计核心课程进行整合的建议,对高校课程计划的设计及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一定的构思。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课程体系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两门主干核心课程,在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体系之间存在着较多的交叉和重叠,这样不仅导致了高校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还给求知的学生们带来较大的学习困难,给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了困惑。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相关课程教材作为载体进行分析,从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职能出发,通过分析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当前的开设情况及这两门课程相互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提出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的基本构想。

一、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重叠现象及课程教学分析

1.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重叠现象。在目前市面上发行的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教材里面,比较容易看到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上存在很多重复与交叉。这些交叉集中表现在管理会计课程包含了成本会计的一些内容,比如在全面预算中包含了成本的相关预算,在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中也包含了成本的决策分析,在责任会计中包含了责任成本预算和控制。另外,作为管理会计基本内容的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很明显也是成本会计的核算内容。换而言之,也可以理解为在成本会计中也包含了相当部分管理会计的内容。举个例子来说,在一些西方成本会计的教材中将资本支出预算或者投资的决策分析这些在管理会计教材中的内容列入了其中。再有,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的管理、战略成本的管理等,管理会计教材与成本会计教材均把它们列为了自己的教材内容。

2.课程教学内容分析。研究发现,管理会计其核算的实质是利用成本会计的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借助会计方法、统计方法以及数学的一些方法进行预测、决策、管理、控制,并且对现实的执行结果实行绩效考核,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促进各种积极因素,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会计的课程教学目录列举如下:⑴管理会计的概述;⑵成本性态的分析;⑶变动成本法;⑷本量利关系的相关分析;⑸生产经营预测;⑹短期经营决策;⑺投资经营决策;⑻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⑼标准成本系统;⑽责任会计;⑾存货的控制;⑿作业成本法;⒀财务状况分析;⒁战略管理会计。现代的成本会计是根据成本核算的资料和其他的一些相关资料,采用现代数计原理与方法,建立起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用来帮助人们形成最低的成本要求,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算、决策、规范、管理、考核、促使企业生产经营以最低的成本进行运行,实现最优化的生产效益,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并增强其竞争力。成本会计的课程教学目录如下:⑴成本会计概论;⑵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⑶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和作业成本法);⑷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方法(包含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⑸预算控制、定额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存货成本控制;⑹成本的财务报表分析;⑺成本的绩效考核;⑻战略成本管理。

3.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教学课时安排。课题组通过对省内重点高校、普通高校、职业高校,又把它们划分为综合类的院校、财经类的院校,调研其课程开设情况。江西省高校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一般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作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一般课时设为每周3至4个课时,并且在一些非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在跨专业选修时,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也成为主要的课程,课时数也一般在每周2至3个课时。

这两门学科内容自成体系,从各大高校的课时安排来看,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在高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的教师如果不是同一个老师去完成这两门课程的话,为了让教学课程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都不会去简化或者减少各自的教学课程,不可避免会有相同的教学内容在同一专业教学课程中重叠。

二、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交叉与重叠,节省教学资源。根据课题组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编排方面有很多的重复,比如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的预测、成本的决策、以及标准成本控制和责任中心的相关业绩考核等等。对两门课程进行整合以后形成成本与管理会计可以将交叉重叠的部分加于合并,这样的话就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完整性也更好,最重要的是让高校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合理地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两门课程在分开教授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两门课程的授课教师由于沟通的不充分,导致一些内容重复地讲,或者一些内容都忽略掉,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一般是安排在前后两个学期传授,成本会计先开设,管理会计在后一个学期开设,这样会造成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知识衔接性有障碍,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3.可以优化课程的体系,提高课程的地位。一直以来,对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会计在课程建设中受到的关注更多,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相对来说就少很多。通过这两门课程的整合,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地位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对于学院课程建设来说,也会得到更多的重视,从而可以优化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三、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整合之后的构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为了避免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课程内容上的重叠与交叉,应将这两门课程合并,将其称之为成本管理会计。

1.成本管理会计的课程内容设置。整合后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第一部分是理论篇。这篇是开篇,在这里主要进行一些学科历史背景的追溯,学科研究范围的界定以及一些理论知识的铺垫。第二部分确定为成本核算篇。这篇主要以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及产品成本的核算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作业成本法及变动成本法等),生产费用的核算(基本部门与辅助部门的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联产品与副产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等)。第三部分是成本的管理篇。这部分以生产成本核算的财务信息为基础,借助一些分析方法为核算主体的战略管理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管理、管理预算、短期经营决策、长期的投资决策、平衡积分卡、全面预算、责任中心等。

2.成本管理会计的课程教学安排。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是对原有课程——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所以,整合之后的课程更加合理,更加系统。教学内容由于含盖了两门课程,内容也相对较多,一个学期要完成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在课时安排上就应增加,课题组的试点班是每周6个课时数,分两次上,这6个课时,是每周5课时的理论课,1个课时的上机操作课,以保证教学任务的按质按量完成。

3.成本管理会计的教材设计。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时间安排的设置,课题组调研过程中给实验班使用的教材也是经过了千挑万选,最终选择了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吴革编著的一本《成本与管理会计》。从长期课程发展来看,建议由国家教育部或者会计学会等相关机构组织教材的编写工作。不建议各高校自行编写,以避免形成一些良莠不齐的教材充斥市场,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课题组强烈建议,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操作性,教材在编排过程中要丰富案例部分和增加教学的实践环节。

[1]张萌.高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探讨.[J]财会月刊,2009,(8).

[2]郭思永.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财会月刊,2010,(7).

[责任编辑:刘忠林]

邬 丹(1980—),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财务管理;(江西南昌330038)王 莹(1976—),女,山东枣庄烟草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财务核算。(山东枣庄277000)

猜你喜欢
成本法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区块链技术嵌入下数字政府成本会计系统构建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以C公司为例
关于中职成本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浅谈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应用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与作用分析
浅谈变动成本法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我国成本会计理论框架构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