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5-07-22 00:17陈艳秋
老区建设 2015年12期
关键词:德育中职历史

陈艳秋

浅谈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陈艳秋

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是中职学校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结合中职学生的德育水平和中职学校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不足,阐明中职学校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紧迫性,并总结中职学校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中职学校;历史教学;德育;渗透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中职学校历史教学应充分发挥“渗透”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

一、在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紧迫性

现在的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强、物质利益观念重,竞争意识明显,但集体观念和道德意识却逐渐弱化,这种现状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目前中职学生的道德素养状况令人担忧

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和社会公共意识,不尊敬长辈、怕吃苦,常有打架、顶撞师长等现象的发生,且青少年的犯罪率有上升的趋势。因而,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学任务繁重。应抓紧时间,对广大中职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当前,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淡化德育问题,制约了中职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急需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目标上,淡化历史的德育功能。

虽然国家在中职历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对思想政治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设计了美好的愿景,但中职学生长期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让他们不能认同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因为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为学生职业教育服务,所以中职学校历史教学本来具有的素质教育特征逐渐淡化。

2.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人格养成。

在当前的中职学校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讲得头头是道、如数家珍,在知识传授上重点难点突出,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历史教学演变成了纯知识点的传授,忽视课本中的德育因素,这就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人云亦云,学生变成教师和课本的“传声筒”,缺乏主体参与互动和积极能动思维,学生难以形成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

3.在学生的考评上,模式过于单一。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评价学生主要就是看考试成绩,其它方面则忽略不计,甚至可以一白遮百丑。这种评价现状,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牺牲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迫使历史教学和学习朝着追求单纯的学业成绩方面发展,导致历史教学和教育目标的背离,使德育渗透与学科知识出现分离,德育渗透的功能更加弱化。

4.在现实生活中,割裂了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有的教师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关着门教书,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照本宣科,使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蜕变为假、大、空的死教条,漠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做人做事的经历感受,导致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滞后。

二、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面对中职学校德育水平低下的现状,作为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师,如何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事件的德育内涵

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社会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凝聚着古今中外人类道德品质在各方面的反映。无论是人民革命斗争,还是科技成就的诞生,其过程中都体现出人民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揭示出人类社会积极进取的价值内涵。

(二)历史人物的德育内涵

历史人物既然是历史的产物,因此便相应展现了社会环境中道德规范的一隅。充分利用其特性,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牛顿的思考探索,方志敏的清贫坚韧,周恩来的雄才大略,以及由历史人物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格言等内容,均能对中职学生产生长期的道德指引作用,而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更具有榜样的示范力量。

(三)历史文化的德育内涵

历史文化资源中拥有丰富的民族习俗、传统文化、人物精神等德育载体,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同时,历史文化资源还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德育的情境,使中职学生借助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将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从而外化为相似情境下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使德育在中职学生身上完成由理论意识到实践行为的升华。

三、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对策

中职学生德育水平较低和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容乐观的现状,都要求我们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师必须洁身自好,高度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模范行为,树立自己的凛然正气;不懈努力,整合历史教学的德育资源;不断完善,变革历史教学的评价方式;突破创新,改进学校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共同提升,组织中职学校历史教学德育渗透研讨课,真正在历史教学中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求知立德。

(一)提升中职学校历史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中职学校,传统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在新时期,我们的历史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思维,逐步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历史教学服从中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的观念。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师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真正做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神饱满地上好每一堂课,把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让学生爱上历史课。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才能达到“以德服人”的效果。

(二)整合中职历史教学的德育资源

中职学校历史课本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德育元素,涵盖古今中外,容纳各大领域,通过历史教师的个人努力,发挥同伴互助和集体合作,可以整理出丰富的德育题材。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有着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从先秦到两汉,魏晋到隋唐,宋元到明清,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恢宏的优秀文化。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列举历史名人的名言警句,感人故事等,去教育感化中职学生,使其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同时也可使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光大。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享受到参加校外活动的快乐和成功,在实践中接受情感体验、意志磨炼,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熏陶。

(三)变革中职历史教学的评价方式

在中职学校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总是牺牲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导致教学和教育目标的背离。新时期中职学校历史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将历史学科学习目标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融合在一起,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评价学生要看各个方面在原来水平上的进步状况,把任务完成度、活动参与度、学习积极度、成长进步度、协作配合度等也作为考评的重要方面,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实现个人价值。

(四)改进中职学校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

在历史教材中、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有效的利用不仅可以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完成德育渗透。所以,作为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师,我们要采用多元的渗透方法,加强德育的实效。如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讲述历史故事,穿越古今中外;鉴赏古代诗词,提高学生素养;引导分析重难点,启迪学生思维;开展小组竞赛,活跃课堂气氛等,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

(五)组织中职学校历史教学德育渗透研讨课

组织学校历史教研组的老师专门设计渗透德育的历史课,并在全校所有开设了历史课的班级上展示课。通过听课、评课,各学科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比如主体性教学策略,反思性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等,创设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内外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品德、文明素养、心理健康、创新意识、法制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职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赢。

[责任编辑:上官涛]

陈艳秋(1978—),女,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职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江西南昌330013)

猜你喜欢
德育中职历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