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面临的电视台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冲突困境分析

2015-07-22 10:41徐洪斌
科技传播 2015年4期
关键词:利益冲突职业道德受众

徐洪斌

吉林省四平广播电视台,吉林四平 136000

1 电视台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冲突困境的现状分析

1.1 有偿新闻

某些新闻编辑工作者人员将有偿新闻作为变相谋取私利的手段,尽管我国已明确禁止,但近几年来依然屡禁不止,甚至有愈发蔓延的趋势。以某矿难事故的电视报道为例,该煤矿发生严重爆炸事故,造成38 名矿工死亡,事故发生后,当地电视台11 名记者和电视编辑工作人员,收受矿主的现金贿赂,在新闻编辑报道时,故意隐瞒事故严重性。这种有偿新闻现象,正是电视台编辑人员在面对个人与社会公共利益时,经常遇到的情况,同时也是考验电视台编辑人员职业道德时需要正视的情况。

1.2 违法广告

广告是以付费的方式,委托电视台报道相关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对于引导社会公众的消费行为,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电视台的广告传播,商品或者服务情况报道的真实与否,需要电视台编辑的严格把关,如果编辑后的广告信息,未能真实反映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情况,则可能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在电视台广告传播实践中,违法广告现象并不少见,我国工商局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35 家地级市电视台共发布了31883 次药品广告,其中包含9684 份违法广告,这种情况正是是电视台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共管利益冲突的典型,严重破坏了电视媒体的形象。

1.3 新闻娱乐化

电视传媒走向市场后,促使犯罪、偷情、离婚、嫖娼、暴力等软性内容的娱乐新闻不断涌现。这种类型的新闻,在传媒市场中受众数量众多,以致某些电视台编辑工作人员,为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而主观杜撰真实性有待考证的“曝光”新闻,使得电视新闻成为迎合受众的低俗信息载体,甚至扭曲了受众的思想和行为,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绊脚石。

2 新闻编辑面临电视台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冲突困境的权衡建议

2.1 深化媒体体制改革

在电视台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冲突中,如何权衡双方利益,成为摆在电视编辑人员面前的工作难题,其中深化媒体体制改革,是权衡举措的基本前提。

1)管理体制创新。电视台媒体以事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本身具有盈利的成分,但同时肩负社会舆论引导的职责,在管理体系创新中,电视台编辑工作人员,要在政府的职能监督下,定位好自身的宣传和公共服务行为,进而在保障产业赢利的同时,综合应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道德手段,协助电视台科学权衡社会舆论支撑和营利功能。

2)媒体产业化。当前在学术界和业界中,电视台是政府、社会群体、社会大众对外宣传的窗口,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潜力。电视媒体以产业化的手段壮大自身实力,该举措实际上无可厚非,但是否遵循新闻工作者“原汁原味”的职业操守,发挥媒体宣传和公共服务功能,成为摆在电视台编辑人员面前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笔者认为,电视台编辑人员的工作,既要符合媒体产业发展的规律,争取为电视台创收盈利,也要严格恪守职业道德,在法律、制度的规范下行驶职权。

2.2 健全受众监督制度

对于电视台媒体来说,社会受众是电视台新闻监督的主要力量之一,关于受众监督的健全,具有显然的必要性。

1)受众监督的组织性。在建立电视台媒体制度的前提下,社会受众对电视台新闻的监督,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否则无异“一盘散沙”,适时监督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而关于受众监督的组织性,笔者认为有必要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设立社会监督委员单位,由受众代表监控新闻工作者的传播行为。在受众组织监督下,电视台编辑要认真听取受众的意见和建议,以受众监督下所反馈的信息,作为判断自身舆论引导效果的良莠,并检查编辑新闻内容是否存在有失翔实、公正之处。

2)受众监督的自觉性。电视台为受众主体提供热线电话、读者信箱、网络邮件等举报投诉电话,欢迎受众反映有偿新闻、虚假报道、违法广告、低俗新闻等问题,电视台编辑在举报投诉行列内,如有关举报问题查证属实,电视台将在查明问题原因的同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3 完善媒体自律机制

近几年不断出现的有偿新闻、虚假广告等媒体乱象,其主要原因中,不乏电视台新闻工作者滥用传媒权力,做出违背电视台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从侧面要求电视台完善内部自律机制.

1)处罚机制。2007年,北京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纸做的包子》,被查证造假,北京电视台严厉处罚了该新闻采编、审查、播出等工作负责人,有效消除了此则假新闻的不良社会影响,由此说明电视台处罚机制的重要性。电视台编辑是每则新闻举足轻重的创作主体,只有以严厉的处罚机制作为约束,方可杜绝编辑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示范情况的出现。

2)职业道德建设。电视台编辑职业道德行为与品质,直接关系所编辑新闻的质量,上文所提到的“有偿新闻”、“虚假广告”、“新闻娱乐化”,期间,假设电视台编辑能够恪守职业道德,完全可以避免这些现象出现。电视台编辑需要不断接受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端正对社会道德原则规范的理解,增强自身明辨是非、甄别善恶、判断美丑的主观能力,方可自觉履行自身的道德义务,在编辑工作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3 结论

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电视台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冲突的困境现象,以及电视台编辑在这种困境中,如何权衡各方利益的综合性建议,但考虑到电视编辑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以上方法需要在电视编辑实际工作中,予以灵活参考借鉴,同时进行补充和完善。

[1]郭潇.如何创新地方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3(5):35-36.

[2]张宝坤.加强电视台编辑记者专业素质刍议[J].今传媒,2014(4):129-130.

[3]王郧.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的素养及作用发挥[J].西部广播电视,2014(15):161.

猜你喜欢
利益冲突职业道德受众
社会关系在分析师调研过程中的作用——基于利益冲突和信息优势的视角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高校防止利益冲突的对策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