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业烽火春秋

2015-07-25 07:23
新产经 2015年2期
关键词:专车出租车司机

打车软件推出“专车”服务,出租车行业随即烽烟四起。

2014年10月,打车软件推出“专车”业务,出租车行业随即烽烟四起,一场混战拉开大幕。传统出租车与“专车”之争、出租车与出租车公司的矛盾、各家“专车”之间的“恶斗”、国家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专车”和地方政府的对抗、主管部门观点和法律的冲突,这一切“新仇旧恨”瞬时爆发,明争暗斗狼烟滚滚。

狼烟四起点火者谁

2015新年伊始,出租车罢运成为搜索引擎上最火暴词条之一。出租车罢运在南京、济南、长春、成都、南昌等多个省会城市“全线开花”,各级市县也纷纷响应,规模之巨、涉及之广足以载入出租车罢运“史册”。

1月10日和11日两天,记者在山东省济南市体验时发现,不论是在路边等候还是采用打车软件,出租车都是一车难求。经历了多个打车软件的轮番尝试,最终折腾了40多分钟记者才最终搭上了一辆出租车。

出租车司机陈师傅告诉记者:“我们济南今天大都停运了,今天是老板逼着我出来的,刚才还有停运的司机威胁我说不停运小心车被砸呢。明天更厉害,听说明天是全国性停运。”问及原因,陈师傅很是激动:“打车软件推出的‘专车’业务和我们正规出租抢生意。现在跑一天的总进账平均下来是以前的一半,份子钱、油耗等各种支出一点儿也没少。2013年还发了6000块钱的燃油补贴,现在都到2015年了,燃油补贴一分也没见。济南所有出租车交的份子钱一年好几个亿;我们开车违章后除了向交警部门交罚款,出租车公司还再罚我们钱;济南38家出租车公司,只有4家不收‘好处费’,这连个收条都不给的3万元‘好处费’不交你就开不上出租车,这事儿检察院也不查,再加上现在被‘专车’抢得没生意了,你说我们不罢运怎么办?”

对此,济南“专车”司机刘师傅却不以为然:“我们‘专车’属舒适型的车,像我开的这辆马自达6,起步价12元不含起步公里,根据实际距离再每公里加2元,我们价格比出租车高多了,一般出租车的客户根本不会打我们的车。另外,高峰期出租车根本忙不过来,打不着出租车的才打我们的车,也不存在抢生意啊。”

“专车”的刘师傅所说听起来不无道理,记者搭出租车到达一目的地后费用17元,又乘“专车”原路返回到出发地的费用是28元。但是,记者收到了“专车”软件公司免费赠送的代金券14元,抵用后记者实际只花费了14元,比搭出租车还省了3元。

记者省了钱,并且“专车”司机拿到的钱不减反增,除了按照产生的车费到公司领钱,根据接单量每天都能拿到100多元打车软件公司提供的奖励。

众打车软件从一开始面市,就以这种“烧钱”方式“恶斗”,铆足了劲儿比赛给出租车司机发钱、给乘客返钱。各打车软件公司为占领市场的这种“烧钱”,在“烧”到传统出租车正常业务的同时也在和同行之间互相“燃烧”。

1月15日,快的打车完成D轮融资6亿美元,日本软银集团领投,阿里巴巴集团以及老虎环球基金也参与了此次投资。而在去年底,快的打车的老对手滴滴打车也宣布完成了7亿美元的融资。有分析指出,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占据了全国90%的打车软件市场,而在阿里和腾讯两个金主的撑腰下,打车软件之间的烧钱战火势必再次燃起新的高潮。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种“恶斗”还有触犯国家法律的嫌疑。《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就“专车”的合法性,交通运输部和一些地方政府也是观点相左,滴滴打车更是对地方政府的执法公然对抗。

2014年11月,沈阳率先叫停“专车”服务。随后,济南、南京、北京等多地交通管理部门纷纷表示,“专车”属于违法运营范畴,一经发现,将被查处。

1月11日,受到地方相关执法部门查扣“专车”的影响,很多“专车”司机都暂停了接单工作。“滴滴”也对首日被查扣的司机做出承诺:将百分百承担罚款金额。

对此,地方一位交通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说:“‘专车’服务方式已经脱离了租赁车辆的概念范围,并且部分符合出租车的概念要件。更何况在‘专车’队伍里还隐藏着挂靠的私家车,这已经构成按照‘非法营运’进行处罚的条件,滴滴公司报销被处罚人的罚款费用,这就有公然对抗我们政府部门执法的味道。”

然而国家交通运输部在1月9日发声,对“专车”软件的积极作用进行肯定,认为当前各类“专车”软件将租赁汽车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并根据乘客意愿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驾驶员服务,是新时期跨越出租汽车与汽车租赁传统界限的创新服务模式,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交通部同时表示,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

这是对“专车”有条件的口头认可和鼓励,甚至可以说是“法外开恩”。因为租赁车辆禁止从事运营也有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所以在国家出台明确新政策之前,地方政府对“专车”进行执法也是依法行事,甚至可以说交通运输部的这一表态和现行法律法规存有冲突。

“专车”作为能够整合市场资源、结合互联网而产生的新业务,是出租车行业新鲜事物,从目前来看应该是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但是各家打车软件公司涉嫌恶意竞争的“烧钱”比赛却把传统出租车挤向边缘。出租车公司管理模式落后、涉嫌腐败甚至是违法得不到清理、整顿也是扰乱行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重要原因。

新鲜事物出现后,现行法律滞后,主管部门仅靠口头发个“声音”不仅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导致矛盾扩大甚至是升级。

出租车业春秋谁续

据济南市的出租车司机向记者介绍,一般人是办不了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公司老板大都关系很硬,不然这么“坐地收钱”的买卖谁不想干呢。

份子钱一再看涨是一方面,“好处费”以及公司对出租车司机的二次违章罚款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按照出租车司机师傅所讲,如果想到出租车公司去申请开一辆出租车,必须得交3万元“好处费”,这个费用直接交现金,不给开具任何票据手续,不交就没有机会申请到出租车。如果济南市的这位出租车司机师傅所言不虚,检察机关是否可以考虑介入调查了?

经常开私家车的驾驶员都难以避免偶有违章,即使出租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法律意识强、技术好,但是在路面上行驶时间太长,偶尔违章也是在所难免。出租车公司对无法绝对避免的事情却绝对地罚款,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另外,经营打车软件的公司比赛“烧钱”大家已有目共睹,这种做法到底是不是属于危害正常经济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相关部门也该好好研究一下。

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打车软件公司也应该自省,以这种“烧钱”的方式互相残杀是否就能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国内金融市场的资本是有限的,大批的资本“烧”在打车软件的火拼上,其他产业就减少了获得资金的机会,这是对资本市场的侵蚀、对国家经济的伤害。

相关法律尽快完善,是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传统出租车经营者要是想保住自己在行业内应有的份额,只有迅速升级管理模式,对一些不当甚至是违法的行为进行清理和整改,不然必定会被挤垮和取代。如果传统出租车公司能够及时“改过自新”,甚至是积极学习、有选择地吸收“专车”运营模式和理念,“专车”还未必是传统出租车的对手呢,因为出租车公司毕竟有自己的老家底。

正在“烧钱”的“专车”公司们若是不及时悬崖勒马,等传统的出租车公司回过神儿来,对“专车”模式如果进行复制,到时候被瞬间“秒杀”也不无可能。

出租车市场战火连天、群雄逐鹿,在法律完善的前提下谁率先转变思路、升级创新、依法经营,谁才会在最后能够有机会真正谱写中国出租车市场的行业春秋。

猜你喜欢
专车出租车司机
画与理
乘坐出租车
老司机
老司机
凭什么
检察版(十)
开往春天的深夜出租车
李书福炮轰出租车
杨传堂:专车模式值得借鉴
在给专车服务正名之前最好找到Uber和出租车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