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新闻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探讨

2015-08-02 02:46王添,罗幸
新媒体研究 2015年19期
关键词:把关人传统媒体

公民新闻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探讨

摘要通过分析公民记者、用户群体以及传统媒体在公民新闻中的角色与作用,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提出弥补公民新闻缺陷的意见与建议,以推动中国公民新闻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娱乐至死;公民新闻;公民记者;传统媒体;把关人

2015年9月,摄影师王源宗通过微博发文称自己的作品《西藏星空》被央视七套《美丽中国乡村行》节目盗用,随后发布的一条与自称央视实习生的工作人员的音频对话更是点燃这场“侵权之争”的导火索,微博舆论一边倒纷纷支持王源宗的维权行为,网友们一致以超高的转发量和评论数来支持“小胳膊如何拧大腿”,最后以央视道歉而结束。这个事件,实质上就是一条基于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公民新闻,而王源宗则充当的是公民记者的角色。

1 公民新闻的定义

1998年美国人德拉吉通过个人网站曝光克林顿的性丑闻事件,由此诞生了第一条公民新闻,而他本人也成为了全球最早的公民记者。在国内,关于“什么是公民新闻”,新闻界众说纷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孟建教授为我们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公民新闻就是公民群体获得了媒介的普遍接近使用权,并通过集体言说的方式来完成对社会现实的媒介化再现”[1]。

2 公民新闻的把关人

2.1公民记者

所谓“公民记者”,是指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作用,却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2]。在中国,公民记者的兴起伴随着web2.0时代的出现,也就是博客、播客的出现为受众赋予媒介接近权,而今后他们也将作为一只新兴的传播力量和舆论力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同时也要面对队伍质量参差不齐的窘境,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1增强自律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公民记者作为公民新闻的主体,把关靠自律。传统媒体时代吸引人的是发行率、收视率,在互联网时代使人趋之若鹜的则是点击率。某些私人博主为了获得极高的关注度,会发布一些所谓吸睛、劲爆、有趣但实际上却粗鄙、无下限甚至虚假的消息。施拉姆曾经讽刺“脑子机灵的人不再追随新闻的潮流走,而是在学习如何推动新闻走了”[3]道出了对假信息发布者的谴责与无奈。

2.1.2学习专业新闻记者,与其优势互补

当今公民记者的新闻素养无法与专业记者相比。被公认为“中国第一公民记者”的周曙光仅仅初中文化程度,但却在重庆杨家坪拆迁事件的报道中体现了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他的出现使人们意识到,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超人”。

2.2用户群体

用户群体即为接受公民新闻的网民群体,在传统媒体中称为受众,但笔者认为,基于当今的互联网思维,“用户”比“受众”更为贴切。网络信息冗余繁杂,仅仅依靠公民记者的自律远远不够,还需要用户自己为自己把关。波兹曼在批判电视文化时说道:“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4]用户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内心也应定个标准:什么样的信息值得接受?什么样的信息值得扩散?扩散了会有什么后果?

2.3传统媒体

2.3.1提高信息透明度,及时制止谣言扩散

公民新闻的发布速度及传播速度,传统媒体望尘莫及,但传统媒体可以从新闻内容入手,发挥其优势作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电视的公信力还是大于网络,人们更加信赖如《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栏目。在微博上,人们也更倾向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微博,一些公民记者发布的信息并不

会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直到上述官微转发评论后,有些用户才放心接受。

2.3.2进行公民新闻中有价值部分的深度报道

柯勒律治曾说:“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真正有价值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却少之又少。“标题党”的出现不仅显示人们更倾向于那些劲爆、轶事的新闻,也暗示着人们对事件结果的关注远远不及事件的发生。就像人们现在仍能记得38元一只的天价虾带来的青岛宰客事件,可对于事件的结果,后续的跟踪报道,又有多少人继续关注?这也在侧面反映了公民新闻的不足。传统媒体可以凭借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公民新闻中那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度跟踪报道,引发社会关注。

2.3.3开设公民新闻渠道

当前的公民新闻渠道主要是博客、播客、微博、BBS论坛、优酷土豆视频等,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趋势并不明显。虽然设立中国公民新闻网,但笔者认为其形式大于内容,真正还是由官方掌握主动权。传统媒体应设法开设一些公民新闻的板块,报纸可以开设专栏,电视可以做专题,这对传统媒体的把关要求更加严格,这里的把关是指传统媒体要对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价值性进行正实和筛选,而不是选择那些只讲好话毫无思想的“官腔”。对传统媒体来说,挑战难度很大但并不是没有可能。

3 小结

公民新闻从总体来说,是民主化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时代发展潮流中的必经阶段,我们必须适应它,必须做好它,面对其存在的不足以及“众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危机,如何让两者和平共处,共同为实现和谐社会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是我们每一个媒体人所要思考的。

参考文献

[1]孟建,孙祥飞.对公民新闻现象的理论思考[J].2012 (10).

[2]董克伟.“公民记者”兴起成网络管理新课题[N].中国改革报,2010-02-05.

[3]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添,所在院校为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19-0073-01

猜你喜欢
把关人传统媒体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自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微信公众平台“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传统媒体微传播的“把关”角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