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新媒体在线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5-08-03 06:10李红霞
新媒体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服务

李红霞

郑州卫生学校,河南郑州 450000

1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馆服务工作遭受一定程度上的危机。它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进行变革,才能在众多的服务机构中屹立不倒,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如下。

1.1 资源建设方面

大多数学校的图书馆都还是奉行以前的以书本为主传统的存储方式,这种资源建设思想不仅让同学们借书累,图书的管理人员也烦恼不已。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信息的多样性以及信息快节奏的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要改变以往藏书存储方式,将我们现在的网络技术运用上去,形成以数字存储为核心的格局。

1.2 读者服务方面

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到图书馆的人,你不去图书馆就意味着没有书,采用的是一种单一的面对面的服务模式。新媒体环境下读者已不再满足于这种死板的服务方式,他们希望不出门就可以看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且最好像置身于三维空间中一样,要看什么只要随意手指一点,立马呈现,360度感受这种服务效果。

1.3 平台建设方面

现在学校的图书馆基本都有其电子阅览室,建设本地化系统,为学生们提供了阅读的平台。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让各种的媒体终端都能够提供服务,国家采取了统一标准,并且还要求图书馆开放的时间要一致。

1.4 图书馆管理方面

传统图书馆每一项工作都有相关的人员管理,他们相互独立,而在新媒体这种以信息服务为主的潮流下,图书馆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改变,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在原来基础上都有了很大提高。现代图书馆将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进行归类整合,每种类型的资源对应不同的服务方式,多样发展。

2 新媒体的实践

怎样在新媒体环境下,让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一起交流学习,是新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所要思考的问题。世界读书日就是一个很好榜样,我们可以多举办这种全国性的以教育为主的趣味十足的读书活动。图书馆可以不妨一试,通过新媒体技术服务读者。读者的兴趣怎样才能调动起来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探索的问题。

2.1 发布、收集、讨论、分析信息

传统的图书馆大多数都是通过图书馆的官方网站、留言板、报纸、广播等来传递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出租车电台;公交车、地铁电视广告;手机新闻、网络新闻、视频等发布信息,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成本低廉,但效率很高。以前的读者们可能只是一味的被动接收信息,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让读者们有机会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参与者,而且可以让他们随时随地与图书馆互动,不再是一个人思维的挣扎,可以与众多感兴趣的读者针对当天的热点进行讨论与评价。

有了新媒体技术,图书馆可以借助广大的读者的力量来发布信息、营销推广,比如我们阅读常用的爱阅读、起点读书等软件,方便了读书用户。也为商家带来商机,为图书馆的营销推广提供了许多的渠道,实现互惠互享。

2.2 讲座、培训推广、介绍

新时代新环境下,图书馆可以举办一些讲座、培训,通过这些方式,吸引广大读者的注意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将图书馆的影响发挥到极致。设想一下,我们可以在图书馆的官方网站上,设置一些人们时下很关注的热点的窗口,例如考研、考公务员等重要的讲座制作为视频,让一些没有亲临现场聆听讲座的,也可以有机会观赏。很多的读者都热衷于美食、服装我们可以在实践课堂中,进行专题介绍,这些和读者息息相关的肯定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2.3 建立数据库

我们已不能再单纯的凭借人工对各类型的文献资料进行收藏、整理,那样只是耗时、耗钱、耗力,这时候就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为广大读者带去了方便。我们熟知的杭州图书馆,就建有超星学术视频、中华连环画数字阅览室、瀚堂典藏、乐儿科普教育动漫等多个数据库。我们也可以利用我们所在地理位置的优势,对当地的人文景观进行资料的收集、整合,建几个专门的数据库,实现共享。

2.4 开发虚拟公共图书馆

虽然国内已有了数字图书馆,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限于特定的人才能使用或者是提供的信息不完整。多少有点令人感到郁闷。而我们开发的虚拟的图书馆,它运用网络技术,纵使数字资源再模糊,它也能还原本真。使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探索知识,丰富自己的视野。我们所追求的就是,跨越时间、空间,只要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搜索不到的新型网络文化。

以前的我们要想登录一个系统或软件,都必须要注册自己的个人信息,有时可能还需要充钱才能获取网上的资源,令很多读者望而却步。新媒体下的图书馆,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只要你登录一个网站,都可以免费的享有获取资源的权利,而且不论是否在本地,只要通过你的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等都可以享用此项服务,有电视的家庭也可以通过电视来观看。这种全方位的服务令广大读者们可以说是受益无穷,即使与图书馆相隔万里,依然可以跨越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查阅图书馆资源。由于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无收费,无局限、无阻碍等多种优势,为市民更好的利用图书馆提供了平台。

2.5 进行多方位新媒体教育

大多数学校的图书馆大都使用的是英特尔服务的方式,用户的终端非常的单一,仅仅局限于每一个读者使用的电脑。新媒体的产生,打破了这种固有模式。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视等传递信息。也可以对一些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的,名师的讲座或课堂录制视频,供广大读者们点击观看。我们跟随科技发展的脚步,实现移动通信网、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相互间的共享,三网合体,开创新的更高级的服务模式。

2.6 开发电子书、微电影、动漫、微剧场等产品

新媒体下的图书馆,我们要将图书馆的读者细分化。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我们可以将相关的故事制作出动画,对于青春期的朋友们;我们可以将小说用微电影的形式来展现,不再局限于呆板的书本,用生动有趣的画面来呈现,效果事半功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原来我们只用于会议的召开,占用率少的,被视为资源浪费的报告厅;我们也可以将他重新改造一下,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更多功能,将报告厅以一种像电影剧场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没有大会召开时我们可以用它作为各种舞台的演出、各种名师的讲座其他一些大型活动。报告厅里面的灯光,墙壁都换成有舞台效果的,当举办音乐活动时,不会因为声音的嘈杂而对引来他人的投诉,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也可以举办一些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活动节目,如中国京剧、黄梅戏、越剧、川剧表演,也可以介绍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些风俗传统专项报道,让我们这些90后、00后对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让民族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同时为读者枯燥的阅读生活带去乐趣。

3 图书馆在新媒体服务实践中遵循的原则

到现在为止,图书馆在新媒体下的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不断在摸爬滚打中总结出经验,怎样建立一个人们理想中的图书馆,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的初衷不会改变。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

社会是在不断的进步,科技也不断发展,新老更替是自然现象。新媒体作为我们的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物,被更高级的技术取代是迟早的事。但教育的本质我们不能忘却,我们一切都只在为读者服务,并不是在宣扬我们社会发展的有多快,我们的技术有多高级。更好的为读者服务,顺应时代潮流才是最重要的。

3.2 坚持信息发布对称的原则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它是虚拟的。而且存储的信息内容相当广泛,传播的速度及其快,有时凭借言论自由的权利,往往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导致信息发布不对称,造成现在市场上盗版书籍猖獗。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秉持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负责人的态度来加入到我们社会教育实践中。

3.3 合理的投入

每一个高水准的制作背后,必定伴随着金钱的投入,我们知道一个好的设备它的配置要求肯定都特别高,新技术的投入也不例外,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所以我们要量力而行。

3.4 坚持专门化管理

目前,我们新媒体下的网络技术还不完善,需要专业人员去管理,但现实是同时精通几个专业的人很少。懂计算机的不熟悉文化内涵,往往会跟风随大流,传播低俗文化,与读者产生隔阂,严重的会破坏读书馆在公众心中神圣的不可轻犯形象。而教育者们因为不熟悉计算机技术,不能很好的进行网络传播造成传播障碍。所以就需要我们的专业人士合理分工、默契配合。

4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发展前景

新媒体发展下的图书馆形势一片大好,但是新型的图书馆要想取代传统图书馆旧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它还存在着技术上的、信息超载、信用等一系列问题。未来的图书馆的蓝图是什么样的?中国图书管理学者说:图书馆是社会的大脑;外国学者说: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从学者的观点足以看出图书馆在人们心中神圣的地位。图书馆的发展是必然事件,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时代、媒体的时代、传统的图书馆已在发生翻天覆地,不论是从它的外在形态、角色定位、职能范围等。我国的图书馆专家们正在不断努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慢慢的向全媒体形态靠拢。图书管理人们充分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新媒体技术这个基本点,然后不断追求创新,图书馆才能紧跟时代脚步,在众多的服务机构中脱颖而出,所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道路肯定会越走越广。

5 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作为我们共同的社会财产,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的平台。它的出现,和每一次的进步都在不断缩短社会与图书馆的距离,人和知识间的距离。同时也提高了提高社会素质文化水平,国家软实力。新媒体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使图书馆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使用更加方便,即使有不完美的地方,只要我们愿意尝试去改变,去创新,就能化挑战为机遇。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图书馆为社会提供服务时,必将给观众带去更加深刻的文化影响力,树立图书馆积极时尚的全新面貌,带领更多的读者加入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同时也能带动图书馆其它业务的展开,为商家带来商机促进我国的经济繁荣发展。新媒体下的图书馆的发展势在必行。

[1]曹国凡,肖铮.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14(11).

[2]杨玫.图书馆开展媒体舆情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11(7).

[3]许建业.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初步实践与若干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13(3).

猜你喜欢
图书馆信息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