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2015-08-07 05:58郑玉忠
教育界·中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交流目标语文

郑玉忠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之上,以四人一小组为基本单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小组总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笔者以教学《池上》为例,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策略,力求使小语课堂变得高质、高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用到这一学习方法:以四人一小组为基本单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小组总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才能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笔者就以《池上》为例,谈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渲染气氛,为小组合作学习蓄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积极的学习。

为了渲染小组合作的气氛,我在课前就将孩子们的座位重新排成了四人一小组,面对面的坐着。这样有利于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发挥小组成员集体力量。《池上》刻画的是活泼天真的儿童形象,语文课堂也可以上得活泼而又生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渲染这种欢快的气氛,以一首《池上》的儿童歌曲和Flash动画开头:“瞧,孩子们,你们能跟着唱起来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孩子们随着欢快的旋律哼着调儿并深情地注视着唯美的画面缓缓地舞动了起来,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为本课的深入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也渲染了课学氛围。

二、明确目标,学生交流时有的放矢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池上》我提出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七个生字,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是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各自的教学小目标。例如,在指导学生开始小组合作之前,明确提出,本环节的教学目标就是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因此,我发给每一个学习小组一张目标纸,明确这一环节,小组内部所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设计如下:

同学们,古诗学习的一般步骤是: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抓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画面,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4.悟感情,熟读至背诵。

今天我们就按照这个步骤详细地来了解一下这首诗吧。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发下来的纸,谁来读一读?

1.你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吗?

2.你能理解词语的意思吗?

3.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的情景吗?

4.你能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吗?

四个问句层层深入,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指引了方向。实际上,这四个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与步骤。学生们迅速地以这张目标纸为指导,在小组中开展学习。

三、教师点拨,渗透恰当的学习方法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交流,或圈或画,或谈或论。教师来回巡视走动时,可以倾听小组中学生们具体在做些什么,也可以融入小组中,和学生们一起谈论。由于小组中学生的性格不一,所以可以请活泼的同学来做发言者,性格较为内向的同学来做记录者,这样恰当的讨论渗透,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的放矢。

四、汇报交流,仔细聆听同学的观点

给足学生充分的小组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合作交流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之后,就到了多姿多彩的汇报交流环节:

1.说一说

说一说,是汇报小组成员讨论的成果。学生需要采用正确的句式将目标纸上的问题回答完整。例如,交流第二个问题时,学生应该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我们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解”这个字的意思是( ),在句子中是( )这样的意思;“偷采白莲回”这一句话向我们展示了一个( )孩童形象。像这样,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句式练习说话,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规范学生正确的遣词造句。另一方面强调“我们讨论的结果”,强调“我们”,旨在突出学生小组中的地位,突出小组团结的重要性,使学生回归到集体中,强调发挥集体的力量。

2.演一演

课堂教学中的演绎,是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将表演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文字,持久地保持语文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表演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小学生生性活泼,有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欲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加入表演的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欲望。

3.唱一唱

诗词是一种音韵的文学,诗词是很吟唱孪生的。通过吟唱能使人品味到诗词的诗情和意趣,能使诗词中省的形象得以再现。好的吟唱,除了享受音韵无穷之美外,还可以从中感受到理解美和鉴赏美。吟唱能使读者始终伴随着诗中的形象,意境,旨趣,和读者的思想感情融合,交流,从中得到感情上的效应和心灵上的通感。吟唱诗词,可以增强记忆力,提高写作技巧。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次的吟唱就会领略到“其意自明”,“熟能生巧”的真谛。

4.听又听

伏尔泰曾经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倾听,是一种平等而开放的交流。为什么要强调“听了又听”呢?因为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发现,当其他同学发言时,很多同学都会不注意听,从而忽略了同学发言时的精彩之处。因此,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都需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教师在学生在交流时也需要认真倾听,听清学生所讲的每一点,必要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意见。

5.赞一赞

“鼓励、赞美、欣赏”是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教学中应运用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也是我在新课程教学中遵循的教学方法,它也是联系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随时随地的夸一夸学生。例如,笔者在学生回答之后,都会分析一下学生的闪光点:你们这一组发挥了集体的优势,真不错呀!

五、教师总结,学习能力整体上提升

课堂小结,是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在加强双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应巧妙优化课末的小结语言,使总结达到突出中心、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本课快结束时,笔者这样说:“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个小娃吗?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他。让我们一起来学着他的样子来唱一唱这首歌。”这样的语言,为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尽情地想象,充分地表达。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之下,高效、高质量地学习。

猜你喜欢
交流目标语文
如此交流,太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