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破阵 笔下采桑——访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文朝

2015-08-15 00:52陈冰清
东坡赤壁诗词 2015年3期
关键词:诗友中华诗词

□陈冰清

《破阵子》和《采桑子》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词牌名,我把其意象作为人物专访的题目,自有个中的道理。因为被采访的主人翁是位“醉里挑灯看剑”的带兵将军,又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本色诗人。他叫李文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原主任、少将军衔;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日前,受湖北老家诗词刊物编辑部的委托,让我在京就近采访他。经过几次电话联系,终于约定在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大地文学》沙龙进行采访。

2014 年12 月9 日下午2 点,李文朝穿一件藏青色轻便羽绒服,配一抹枣红色衬领,戴一副深色框架眼镜,挺直的腰板,流行的寸头,象一个文艺青年,健步走来。五层楼的台阶,拾级而上,不倚不喘,丝毫看不出六十六年的风雨沧桑在他身上烙下的印记。沙龙条件简陋,冬日的北京更是寒气逼人,但他似乎并不介意这些,还主动拉过沙发,热情地让我也坐下。几杯热茶下肚,便开始侃侃而谈。他思维敏捷,语言风趣,语调轻快,语义深刻。小小的沙龙顿时温馨起来。

他说他年轻时所处的时代,不时兴个人自我设计,最流行的口号是“愿做革命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然而他自己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那就是文学情缘。他说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到后来几十年,自己一直喜欢背诵唐诗宋词。那些流传千古的边塞诗词对他影响很大。说着随口就背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每当读到这些边塞诗词,他就会热血沸腾,激情四射,一种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有时做梦也会想着要破阵杀敌。历史机遇的阴差阳错,使他这位1966年省重点高中文理双优的毕业生,因“文革”浩劫破灭了大学梦,却因文采特长被破格提拔为地方干部,又被特别批准入伍,在部队建设的不同岗位上拼搏奉献,一步一个脚印,经过近30 年的磨砺,成为一颗跻身“将座”的“星”。

说起诗词情缘,他说了一句老家梁山的俗语:“我是起了个早五更,赶了个晚集”。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那时候他还在读高中,就模仿毛主席诗词学写古体诗词,可谓五更起得不算晚。后来到部队,由于中心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诗词格律的技术层面进行专门的学习研究,只是在诗词意象构建、艺术追求、语言提炼和哲理升华等方面即兴探索。2005 年,他以传统诗词作者身份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在当时还是很少见。这些年来,他不管工作多忙,训练多苦,都坚持读,坚持写,并以诗词日记的形式,记录军旅生涯的每一个精彩画面,成为诗意人生的生动写照。

在部队工作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应邀到中华诗词学会工作,终于有机会向各位大师学习求教,并潜心研究诗词格律和新声旧韵基础知识。他的优点就是刻苦认真,勤学好问。放下了“将军”、“新闻专家”、“硕士生导师”等一切世俗包袱,老老实实地从小学生当起。他发自内心地认为,“入行”必须“循规”,更何况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既是艺术,又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骄傲。他说,既然进了诗词的“山门”,就要自觉以白衣诗徒的身份,从头学起。切切实实地按诗词格律的“游戏规则”办事。在诗的国度里,没有职务大小,没有身份高低,只有老师和学生。从他的诗词集中可以看出,他唱和往来的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有部长、将军、院士、教授,更多的还是那些各界诗友。他随时随地结缘八方良师益友,十年磨一剑,终于掌握了诗词创作技术层面的基本知识。四十年的地方、部队生活经历,六十余年的人生阅历,都成了他笔下之桑,信手采来便成诗。他的很多作品都与军旅有关。比如“蹄踏王宫国界,弓惊玉宇苍穹。欧亚乾坤席卷去,马背江山一统成”(《破阵子·谒成吉思汗陵》)。还有如“乘风直上地球巅,日近云低手触天。旷野青稞绿装暖,高峰白雪素衣寒。碧空澈透悬明镜,蓝海清澄托玉盘。万里河山千古远,岂容外指染边关。”(《高原抒怀》)。“贫穷吞侮辱,病弱咽羞惭。知耻方为勇,强边固塞关”(《古炮台感愤》)。他的诗宏于气象,妙于构思,轰响着时代主旋律。他说,是多姿多彩的军旅生活,起伏跌宕的人生履历,丰富了他的诗词创作,成就了他的诗人之梦。

他谈到刚来中华诗词学会工作后,在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关心、重视下,在广大诗友的支持帮助下,他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民族复兴,也是匹夫有责。在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各类社团组织和每个成员,即使作为一介匹夫,也应该有一定的责任担当。所以,在振兴中华诗词的事业中,个人的苦累得失事小,促进中华诗词的全面振兴与繁荣事大。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以一介匹夫和诗词志愿者的身份,自觉把传承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作为自己的一份历史担当。这些年来,他在讲话、讲课、运转工作、组织活动等方面,用了很多气力,下了很大功夫。他最近出版的《李文朝诗词诗论选》中,收录了文论30 多篇,对当代中华诗词的社会定位、继承创新、工作指导、经验总结,都作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工作指导性,深受广大诗友的赞同。他特别注意发现人才,培养新人。他在《把握中华诗词事业发展的希望与未来》一文中,对广大青年诗友寄语祝福,口占一绝:“诗意青春梦幻多,浪花滴水汇洪波。兴观群怨悲欢事,七彩人生谱壮歌”。

他转引了一则西方哲人涉及中国的消息:1988 年,欧洲有75 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在宣言中讲到:“最近500 年,世界进步很快,源于欧美的科技进步;今后的500年,人类要活得有尊严的话,就必须回到2500 年前,到东方孔子的文化教育中去”。孔子不但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而且对中华诗学的整理和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西方哲人主张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就自然包括“不学诗,无以言”的圣训。这说明世界已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中华文化。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这为中华传统诗词的全面振兴与繁荣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他表示一定要抓住机遇,不辱使命,团结鼓励广大的诗词爱好者,特别是年轻的诗友们,在继承弘扬中华传统诗词的奋力拼搏与辛勤耕耘中,实现自己的诗人梦、文学梦,迎接中华诗国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

当然,复兴是个漫长的过程。访谈到最后,他引用屈子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警句,作为结束语与我们共勉。

猜你喜欢
诗友中华诗词
稗子
稗子
《中华诗词》杂志祝海内外诗友新春大吉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