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给孩子创造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2015-08-15 00:52盖剑高
城市地理 2015年17期
关键词:外省心智经历

宝贝女儿出生的那一天,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一天。成为一个父亲,是我这一生中取得的最高成就。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在狂喜和幸福之余,我也感到了紧张和惶恐,我开始理解我的父亲母亲对我毫无保留的爱。我不停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给女儿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童年、最好的成长环境。

但是,什么是最好的成长环境呢?作为70年代生人,我的成长环境和今天比起来几乎有着天壤之别。1974年11月,我出生在承德一个优美的乡村,和无数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一样,我经历了一辈子最自由自在的岁月,天空很蓝,稻草很香,我无忧无虑,天天跟着村里的孩子在田埂间、野地里撒开脚丫风一样奔跑。

这种“野蛮生长”的状态,在我6岁的时候戛然而止。我随着父母搬进了单位的职工宿舍,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熟悉的环境。你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人生地不熟,住的地方甚至连一个同龄玩伴都没有,那得是一种多大的孤独啊。还好后来我考进了县城中学,身边有了同学,大家一起住校,一起学习、玩耍,一起在绿荫下和阳光里发芽、长大,生活快乐而充实。再后来,我考上了外省的大学,背着很少的行李,坐在绿皮车厢里,跟着轰鸣的汽笛声,离开了家乡和父母……

这就是我的成长经历,从承德农村到北京郊区,从县城的中学到外省的大学。每一种环境,每一段经历都是不可或缺的,是它们让我成为了今天的我。其实,这就是70年代许多人的共同成长经历,说不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能算是一种自然成长的状态,用通俗点的话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放养”状态。

许多年后的今天,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比起我小时候已经好了太多,但这种无意识的培养状态其实依旧普遍。只不过“放养”变成了“溺爱”,那些当年没有的,父母就想一股脑儿都给孩子的心态,我完全表示理解。但是这样的成长真的好吗?这样的成长孩子们快乐吗?儿童的心理疾病一年比一年多,被过度溺爱宠坏的孩子到处都是。

你希望孩子变成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吗?肯定不会吧。所以关于成长,我觉得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我要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希望他健康,希望他快乐都没有错。但是,如果是一个有着开阔视野,有着健全心智,能够独立思考,适应创新和拥有冒险精神的孩子呢?

要培养这样的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是必须的。

当我构想出“成长地产”这个概念时,不是作为一个开发商,而是作为一个父亲的思考,我到底要给孩子创造什么样的成长环境。除了就读最好的学校之外,她能在这里交到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建立一生的友谊,心智快乐健全地长大。她能够随时接触到浓郁的人文艺术气息,变得优雅而知性。她能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愉快的奔跑,用脚步去丈量世界,同时拥有健康的身体……这样一个社区,就是我想要给予女儿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童年、最好的生活环境。

有时候,看着女儿,我总是想让她长慢一点,也知道总有一天她会离开家,踏上自己的道路。和许久没见的朋友吃饭,看到他们的孩子几年没见,就从婴儿变成了少年少女,突然就感受到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长的时间是有限的,从出生到18岁,其实很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成长环境的时间,也很短。

猜你喜欢
外省心智经历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到外省去
到外省去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蓬勃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外省”的诗学:论森子的地域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