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草旋耕还田水稻管理技术

2015-08-15 00:42李建华吴秋渠
种业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田面全量麦草

李建华,徐 捷,吴秋渠

(1.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农技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121;2.连云港市赣榆区作栽站)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农作物的光合产物约有一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等多种养分,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可作肥料、饲料、燃料及工业原材料等。焚烧秸秆,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造成了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生态失衡。实践证明,在目前条件下,机械化还田是秸秆主要的出路,是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难题的有效手段。通过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地力、减少肥料施用量、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1 麦草旋耕还田耕整技术

1.1 切碎分散麦草

麦子成熟时,用久保田等联合收割机距离田面10 cm 左右收割麦子,同时开动切碎机械,长度10 cm以下,切断麦草并均匀抛撒于田面,如果机械抛撒不匀,需人工挑开,使麦草均匀撒于田面。

1.2 整地标准

秸秆与土壤拌合均匀,旋耕作业后,耕层土壤中无秸秆“聚堆”现象;整地作业后,田块平整,田间水量适宜,无秸秆“漂浮”现象;流动性土壤经过沉实,适宜于机插后“立苗”。无论是先旋耕再灌水或先灌水再旋耕,都应保证旋耕深度达到120~150 mm,即满足耕层内草土体积比≤1/10 的要求。

1.3 施好基肥

采用定量精确施肥方法,确定基肥氮肥用量,并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补足磷、钾肥用量,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均匀撒施于田面。在总施肥量与不还田土壤肥料用量保持基本一致的基础上,以每100kg 秸秆增施纯氮1kg为宜,并按基∶蘖∶穗肥比为4∶2∶4施用基肥。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为好,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

1.4 旋耕埋草

干旋耕还田。干旋耕还田适宜采用的作业机具有反转灭茬还田机和双轴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后灌水浸泡1~2 d 后用水田驱动耙耙平,也可采用其他整平作业机具进行平地作业。

泡水后还田,掌握三个技术关键:

一是机型选择。与中型以上的拖拉机配套的耕整机械宜选用水田埋茬还田机,提高耕整效率。

二是灌好水层。水层过深,浮草增多,影响一次性耕整平整度和其后的水稻移栽质量。因此,要严格控制水层,一般以田面水层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作业不起浪为准,水深1~3 cm,理想的水位是整好地后近看有水而远看不见水。水层过深,浮草增多,作业时水浪冲击过强,影响秸秆掩埋效果和耕整平整度;水层过浅,土壤耕作层泡不透,秸秆泡不软,作业后田面不平整、不起浆。

三是田面允许留草量。耕整还田后,田面露草量每平方米竖立的碎草在90 根之内。

2 麦草旋耕还田水稻栽培技术

全量麦草还田耕整的土壤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土壤表面残留部分碎草,与通常田面如镜的要求相距较远,因此要建立在不影响水稻栽插的前提下,残留碎草合理量的概念;二是表土层麦草量增加,土体疏松度增加,土体沉实度降低;三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麦草腐烂有机酸和有害物质增加,同时土壤孔隙度亦增加;四是秸秆还田土壤具有前期吸氮、后期释氮的特点。同时,秸秆还田水稻生长发育特性表现为前期生长缓慢、中期生长加快、后期生长活力增强。为此,要采取合理的肥水运筹措施,优化秸秆还田水稻的群体质量。

2.1 移植阶段

抛秧稻。抛植秧苗采用塑盘育苗。抛植时要求田面平整,均匀抛秧,基本苗量适宜。

机插秧稻。田面平整度的要求高于抛秧田。土壤的沉淀度要高于麦草不还田的耕整田块,特别是土壤粘重的田块,要在耕整耱平后3~4 d,待土壤沉实后机械插秧,防止飘秧、漏插和倒苗。

手栽稻。坚持浅栽,栽插深度2~3 cm。

2.2 大田管理技术

2.2.1 水层管理 麦草浅埋分解产生有害物质会影响水稻分蘖期根系发育,进而影响分蘖的发生,宜在栽后7d 左右及时排水露田增氧;生育中期由于大量麦草还田引发的土壤不实易造成根倒,为此应及早分次烤田使土壤沉实;生育后期由于还草田孔隙度相对增加,土壤持水量相对加大,因而在后期水分管理宜间隙灌溉,既保水又透气。

2.2.2 搁田要求 一是水稻移栽活棵后,及早排水露田通气增氧,排除毒素,促根促蘖。二是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的80%时及时搁田、分次轻搁,以后实施硬板灌溉,防止倒伏。三是保持氮肥总用量与不还草稻田基本一致。基∶蘖∶穗肥比例以4 ∶2 ∶4 为宜,即适度调高前期施肥比例,增加基蘖肥的用量,以缓解麦草腐烂耗氮矛盾。

2.2.3 肥料运筹 施肥策略是重两头控中间,总施氮量为315~330 kg/hm2,具体使用量如下:基肥:45%复合肥525 kg/hm2、尿素150~225 kg/hm2;分蘖肥:尿素150 kg/hm2;穗肥:分两次施用,7月25日前后施促花肥75 kg/hm2,8月8-10日施保花肥75 kg/hm2。也可8月5日前后一次施用促保兼顾肥,数量为112.5~150 kg/hm2。

2.2.4 病虫草害防治 麦草全量还田旋耕的水稻,有利于清除田面杂草,也有助于防止“杂草稻”的发生,但在水稻种植后仍需防除杂草危害。抛秧、机插秧移植后3 d 撒施除草剂,可用30%丁·苄2.25 kg/hm2拌潮细土或尿素150~225 kg/hm2,均匀撒施进行除草,施药后保持3~4 cm 浅水层。保持水层5~7 d。同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防治。

[1]张洪熙,谭长乐等.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6(5):21-22.

[2]沈培清,蒋新华,唐寿龙,等.麦草全量还田技术试验初报[J].中国稻米,2007(1):34-35.

[3]王和平,谭长乐,刘震林,等.机械化麦草还田技术操作规范[J].农业技术装备,2007(2):43-45.

猜你喜欢
田面全量麦草
小麦-中间偃麦草2A/6St代换系014-459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特征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以长江中游单季稻田为例
增效剂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春耕稻田滞水减排控制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贵州野生小檗属植物土壤与植株微量元素相关性及富集特征
一根麦草
大数据还是小数据?
掺混控释肥侧深施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的影响
271家网货机构公布资金存管信息超八成全量业务上线
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