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2015-08-15 00:47张秀丽
社科纵横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延安时期

张秀丽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辉煌、最成功的时期之一,它不仅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不禁要问,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靠的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发展壮大起来的?靠着怎样的一种精神、一种追求而保持着那么一股干劲?翻开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一幅幅画面,你会发现这种力量来自于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价值追求,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人民的信仰;来自把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的价值的追求。这也就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的形成

(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理论渊源

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与以往一切价值观不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工人阶级根本利益和要求为价值取向,是代表着人类历史进步必然趋势的先进的价值观,是迄今为止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科学体系。《共产党宣言》讲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P283)列宁在谈到无产阶级文学为谁服务的问题时指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2](P66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中国共产党人就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来改造世界、改造自身,并在实践中自觉地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发展和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二)毛泽东思想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形成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把远大的革命理想和中国革命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的研究与实践,创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正确的理论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时期达到了成熟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经经过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考验,开始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如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人在这一时期的大量著书撰文,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表达。例如毛泽东的重要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博大精深,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战略、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等,但其贯穿始终和各个方面内容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通过学习和贯彻毛泽东思想及其灵魂才成为中国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才构建起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三)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精神家园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和生活实践中,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及个人存在的方式和意义时所形成的基本的价值取向、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它是集中了儒家学说为主,融合了道家、法家及佛教等多家学说,如“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以及民本观念等。这些思想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精神标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应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对传统文化进行辩证地扬弃。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就借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3](P1004)以此树立共产党人正确的价值观。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通过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畏惧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朴素的艰苦奋斗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正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正是弘扬了这种浩然正气,带领亿万人民推倒了三座大山,又在建设新中国的征途上为我们树立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典范。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眼光来看中华文化。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是孕育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的丰厚土壤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特殊阶段,在错综复杂的战争环境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交织,各种问题、各种困难交织在一起,迫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一系列重大新课题作出符合时代要求,又代表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决策。为适应党能够肩负起领导民族解放的伟大的历史重任,毛泽东等领导人首先从理论上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撰写大量著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思想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肃清教条主义在党内的影响;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三三制”和“精兵简政”的政策;经济上和边区军民一道开展减租减息的土地改革和“自己动于、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等等,通过这—系列的实践和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战胜了困难,而且和边区的人民一道,创造了辉煌的业绩,重要的是熔铸了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延安精神”的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成为这一时期乃至之后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质、行为准则、工作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并体现了它的科学性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是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其理论基础。所谓灵魂,是指起指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这种因素作为事物内在的支配力量,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方向。延安时期十国共产党人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其核心价值的灵魂,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形成提供了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共产党人核心价值和精神的形成起着支柱作用。

(二)求得民族解放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体现它的民族性

延安时期基本上是处在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阶段,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共中央在延安及时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民族迅速行动起来,团结一致,全面抗日,随后国民党蒋介石同意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游击队改编为革命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从此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行动和实践就紧紧围绕“抗日,以求民族解放”的主题而展开。毛泽东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其全部的积极性,英勇坚决地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拿枪口瞄准日本侵略者”[3](P521)。尽管抗战进入相持阶段,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各种措施,坚持了抗战,战胜了困难,壮大了力量,最终取得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为人民谋利益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展示了它的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以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主义为理论基础,把人民视为价值的主体,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谋利益。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3](P1004)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就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实践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标志体现,是党全部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是一致的,这些都是我们的出发点”。[3](P1094-1095)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4](P1162)这段话,深刻说明了党员要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道理,深刻说明了党员要善于做好群众工作的道理。我们党是在人民群众中孕育和成长起来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执政地位才有牢固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四)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理想,体现了其价值追求的光明性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代表着中国光明的前途。坚定不移地进行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崭新的人民共和国,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1939 年5 月,毛泽东在《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一文中说: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毛泽东要求青年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并认为只有面向实践、面向社会、面向人民,才能找到新的起点,确立新的方向,增添新的力量。在党和毛泽东的关怀和教育下,无数共产党人、进步青年在延安的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逐渐树立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同时吸引着无数有理想的青年前往,据统计,仅1938 年5 月至8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登记在册到延安的全国各地的青年就有2288 人。

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一个政党的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转化到政党成员的思想和行动中,并由此带动和转化为千百万民众自己的核心价值,这样才能掌控社会意识,整合社会力量,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对核心价值的实践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实践逐渐构建起来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更应当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只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具有强大凝聚力,才能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符合时代要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符合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拥护。这一时期政权建设上采取的“三三制”、地改革中的减租减息、经济建设上的大生产运动等等政策,都是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目前,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要适应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采取群众易于接受、有亲和力构建方式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采取了鲜活的民族语言和宣传党的力景政策,为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播奠定了语言形式的基础。延安整风运动整顿的就是“三风”即学风、党风、文风,目的就是要畅通党和人民、党员和群众的沟通和交流,让党员和群众了解和理解党的政策,党才有凝聚力,才能团结带领亿万民众完成这一时期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样要找到了能够使群众易于接受、有亲和力的构建方式。

(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党人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延安时期共产党人带头不谋私利,艰苦奋斗,是构建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延安时期,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同普通战士一样,都住窑洞,都要参加大生产运动,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一道同甘苦共,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和苦干精神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并鼓舞激发着广大群众为革命而奋斗信心和勇气,这是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样要做到的。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延安时期
《共产党人》发刊词(节选)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清代时期
走进延安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