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015-08-15 00:43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儿童农村学校

(1.枣庄市第三十七中学 山东枣庄 277211;2.枣庄市第三十五中学 山东枣庄 277211)

1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一种社会事实,“留守儿童”是出现始于1985年中国出现的“打工潮”。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在数量上增加了,其生存和心理状况、教育现状令人担忧。2013年中国妇联发布的报告显示:据估算,2010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共有6103万人,占全国农村儿童的比例达到了37.7%,占全国儿童的比例为21.9%,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比2005年大约增加了242万;农村留守儿童日益低龄化,学龄前儿童规模迅速扩大,0-5岁农村留守儿童达到到了2342万,比2005年净增加757万,增长了47.73%;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达到了2948万,其中小学规模为1953万,初中规模为995万。农村留守的学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状况总体良好,但少数中西部省份存在着未按规定入学的情况。农村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在校比例分别为96.49%和96.07%。如果是母亲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未按规定入学的比例最高,达5.12%;如果父亲外出打工,由母亲照料的儿童未按规定入学的比例较低,为3.13%;照顾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多数为小学文化,甚至没有上过学,因此,祖父母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时面临这很多的挑战。

2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剖析

实际上,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儿童是人一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儿童的教育和引导将决定着孩子的一生的成就。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

(一) 从家庭教育视角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从家庭教育视角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是缺失的,主要有以下表现:其一,是对儿童的监管不力。由于父母的外出打工,不能够在身边耳提面授对子女进行教育,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很好的督促。其二,教育态度问题。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儿童的教育缺乏感情投入,有些父母存在着这样的观念:“只要孩子身体健康,长大就能打工赚钱。”其三,是缺少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亲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文化氛围的缺失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的消极。由于缺乏父母亲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亲情缺失,内心冷漠自卑、孤僻内向等心里问题,导致很多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 从家庭教育视角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隔代亲导致的溺爱现象。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祖父母,天然存在着溺爱因素,如果对儿童一味的放纵,会导致留守儿童自私蛮横的性格缺陷。另一方面,父母在外打工感觉到对子女的歉疚,很多时候愿意以更多的物质财富来弥补,这也易导致孩子形成急功近利和享乐主义的思想,影响孩子健康人生观。

(二) 从学校教育视角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农村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的相对缺乏,学校有时候对于留守儿童能够的关注也不够。对于留守儿童,如果学校和老师不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往往学校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学校教育是儿童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尤其重要,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往往不完整,学校应该是孩子们快乐学习和受教育的场所。如果学校一味地重视课业学习而忽略儿童心里的辅导,缺乏对儿童的心里沟通,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甚至产生逆反心里,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一旦养成不好的习惯走上社会,对于家庭和社会都是很大的负担。

3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的落实。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各级政府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加强协调与投入。国家加快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条例的修订,尤其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权益,引起对留守儿童的重视。同时,增加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和经费的落实使用,严禁将教育经费挪作他用,政府要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

其次,重新整合教育资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国家战略性问题,如果不能有好的后代教育,国家就没有希望和未来。因此,整个社会要共同努力,整合所有有效的资源,比如师资教育资源的配备流动;农村社会文化健康环境的治理和培育等。

第三,家庭教育是重点。家庭是人的港湾,是人的起点,也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重要的点。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基础,家庭和父母对于儿童的影响是不能替代的。因此,不论父母是否外出打工,都要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与自己的子女最大的关爱,尤其是情感上的关爱,不能“挣了票子、误了孩子”。 尽可能让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氛围,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儿童才可能长大后爱父母和社会。

最后,学校教育是关键。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的责任也很重大。学校是儿童集中接受教育的场所,也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场所。有时,在家庭教育出现纰漏时,良好的学校教育是有效的弥补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手段。因此,这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是更大的挑战,需要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比如,创办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在学校日常活动中,细心做好应对措施。比如,建立留守儿童情感交流平台;提高学校师德教育活动;展开学生感恩孝亲行动等等。

[1]潘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5-17.

[2]谭深.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11,01:138-150.

猜你喜欢
儿童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