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及措施

2015-08-15 00:43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共管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国营甘井子林场 辽宁抚顺 113300)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

如今,在我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为了保护当地有代表性的一些生态系统、自然遗迹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我国依据资源分类设立了很多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在抢救和维护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是依据资源分类设立,就造成了对各地自然资源在生态系统有机组成部分中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面,大多实行各保护区交叉管理,这就造成了局面的混乱。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即根据自然保护区重要程度的不同在管理中分为不同的级别。但在现实管理中,有些自然保护区本来属于中央政府管理,但中央政府委托当地政府进行管理。委托的同时却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保障不了自然保护区的最基本投入,经常发生级别和管理责任的错位,保护区的管理也缺乏必要的保护经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长期以来实行国家管控式管理,这种模式导致了自然保护区在管理体制方面出现了众多不适应自然保护区发展的问题,如管理理念不到位、目标不明确、管理体系不健全、投入主体不明确、权责分配不合理以及日常工作不规范等,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出现了日益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这种矛盾也对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在实际操作中,虽然也可能会有某些地域在某一种自然资源类型方面比较突出,但事实上每个保护区基本都不是单一的自然资源,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资源的区域出现了相互的交叉重叠。而参与这些交叉重叠的资源管理的就会涉及很多部门,如水利部门、农业部门、地矿部门、林业部门、环保部门以及其它部门。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部门众多也造成了管理不能取得更实际的效果。

2 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妨采取如下措施:

(一) 综合应用两种手段进行管理。

曾经很长时期,我国自然保护区都由政府进行管理。长期以来,我国的相关条例就没有清晰地确定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性质,这就导致自然保护区在当前名义上属于事业单位类型,在实际运行中却没有足够的经费,实际上都在走自养之路。如此的管理与经营一体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财政的负担,但保护区的管理职能却发生了偏离,被弱化了。这就使管理机构失去了其本来的监督职能以及执法合法性,无形中也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压力,不利于森林保护区的发展。而为了更好地克服自然保护区的如上问题,对自然保护区实现更好的保护,不妨综合应用两种手段,即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综合应用。在综合应用中,要做好一个关键,即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优势,并做到良好的结合。在这个方面,可以借鉴加拿大公园的管理模式。加拿大公园局在将行政机构弊端向市场机制优势转化时,采用了分权和引入合同制的结合。分权即将自然保护的管理明确权利,分而治之,为了维持原有行政机构的管理优势,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生态完整性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另外,在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方面,也积极动员和发展市场的参与,引入合同制,将政府与市场各自的正负作用理清,然后将保护区内的资源管理以及资源经营活动分离,以便为发挥两者的优势提供良好的基础。如此明确权利、分而治之之后,政府和市场就可以各负其责,各尽其力,更好地做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二)加大政府投资,完善管理体系。

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的良好发展,需要加大政府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投资,鉴于保护区在公共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要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增加拨款。在招商引资赚取利润时,中国保护区应慎重利用市场手段。同时,可以鼓励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以及进行旅游经营。因为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于旅游经营活动的选择和发展,社区能够从长远角度对其进行权衡。同时,社区还能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以更好地实现保护区的保护目标。

另外,因为需要有成熟的行政机构,也需要在机构设置、法律法规以及人员配备等方面完善行政管理体系。此外,还亟需建立统一的保护区管理体系。

(三) 减缓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居民的冲突

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居民有冲突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也是一个常见的内容。减缓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居民的冲突也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一个内容。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呢?

第一,明确原因,正视冲突。

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居民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保护性政策和发展性政策之间的冲突,包括政策冲突、社会经济活动冲突以及权属冲突。此外,资源利用和分配、环境保护观念、资金投入、技术扶持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矛盾冲突也存在。还有,因为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活动相对单一,他们的生活出路也比较少。这种情况下,他们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因此,在土地和林木权属、自然资源利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他们与保护区之间极易发生矛盾和冲突,而这种情况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随着保护区的继续扩建,这些冲突也会愈加广泛而激烈。

第二,满足需求,利益共享。

为了更好地做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减缓这些矛盾冲突。减缓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发展之间的冲突,根据产权交易理论,首先应分析周边社区居民的需求,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以维护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居民的长期稳定,积极寻求社区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的协调统一。

第三,加大投入,合作共管。

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要合理利用资源、完善管理法规,建立社区共管,发展教育、改善社区能源结构并积极实施生态移民。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要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还要完善解决或缓解社区共管中各种冲突与矛盾的措施如共管效果评估机制体系等。

[1]刘文敬,白洁,马静,宋维明,徐基良,李忠.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S2期.

[2]孙广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聚居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缺失分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08.

[3]谢屹,李伟,温亚利,胡崇德.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区域共管体系的思考——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林业科学.2007.43.

[4]李新宇,陶源.浅谈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绿色科技.2015.01期.

[5]蔡燕燕.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研究.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猜你喜欢
共管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共管账户在跨境股权交易中的运用
把孩子带入书的海洋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日本否认欲与俄“共管”北方四岛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