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自己

2015-08-15 00:55余剑波
发明与创新 2015年8期
关键词:对象化新手胜任

余剑波

时下,当种种 “培训” “培养” “研讨”接踵而至时,教师往往被裹挟、被吸引或顶替参加学习,来不及询问自己:谁来改变我?改变后,我成了谁?我还有哪些被改变的可能,如何改?这种现状迫使我们反思教师接受再教育的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为了什么,二是如何实现。

对于第一个问题,张楚廷教授提出了一个 “把自己培养成为自己”的命题,深刻地指出:人应该按照自己内在尺度来培养自己,做到有我而忘我,忘我而有我。我非常赞同这一说法。其一,按照 “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来说,教师只有自己才能培养自己。其二,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唯有教师的生命自觉,才能培养学生自觉的生命;唯有教师的独立意识,才能培养学生意识的独立;唯有教师的自由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精神的自由……因此,本文重提此命题意在唤醒教师自我培养的主体性意识,同时,避免将一些团体或者个人的目的强加于教师群体。

张教授认为 “把自己培养成为自己”,前一个自己是原我,后一个自己是更高尚、更高大、更聪明、更有智慧……的新我。本文重点探索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我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和经历,提出了教师自我的四重修炼及成长。第一是 “作者”自我化。自入职以来,在师范教育基础上不断地研磨教材、阅读经典、参考文献等,教师与大量素未谋面的文本作者进行会话,领悟教学思想,吃透内容知识,储备教育教学的方法等,成为一名新手。第二是 “专家”自我化。借助各种线上线下的培训和学校 “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聆听讲座、参与活动、对话交流,在专家引领和名师带动下,已能胜任教学。第三是对象化为 “风格”。结合学情和学科特点,教师科学设计、精确讲解、及时反馈,在反思和批判基础上,通过实践积累逐步形成稳定的教学风格,教师和人已合二为一。第四是对象化为 “学生”。教师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知识分享、思想对话和情感交流等活动,人本身消失在课堂中,被对象化为学生新生命的一部分。以上看来,前两者是对象自我化,后两者是自我对象化,教师经历新手、胜任、专业和创新四重境界,不断地成长与进步。

不论是教研员还是教师,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学习是一个自我对象化和对象自我化的教育再生产过程。拒绝和否认这一规律,任何学习将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福利。

猜你喜欢
对象化新手胜任
对象化的思想:人类生活中的信息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非对象化”及其人本价值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新手如何练马拉松?
碰撞:知名作家与新手司机
新手速来围观 养猪到底行不行?
论对象化及人之存在
对京剧表演对象化思维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