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揠苗助长》引发的对寓言教学方法的思考

2015-08-16 09:58张荷蕾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禾苗领悟寓言

张荷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2015 )06-0023-02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通过勾勒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明白事物发展有其规律,如果急于求成,违背常理,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学习这则寓言,应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结合课文的插图,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抓好预习:让学生自行解决字词、朗读,在此基础上对文本有初步理解、质疑,对课文有一个总体的感悟和了解。

课堂教学:1.多层次的朗读并结合默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如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的?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2.凸显形象,内化感悟:引导学生凭借想象联想,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

(1)拿出你手中的画笔,在纸上画出禾苗“没有长高”“长高一截”“都枯死了”这三幅画。体会一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从农大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3.调动积累、深化感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领悟寓意。让学生运用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再现揠苗助长,让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解决农大的困惑,让学生深入领悟《揠苗助长》的寓意。

4.质疑感悟: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质疑问难。例如:对课文内容,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探讨的?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大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如果你是农大的儿子,你会对爸爸怎么说?这样将学生主体置身阅读活动之中,变理解文字为感悟生活,变体会情感为表达情感,主体之情与文章之情融为一体,使之发生碰撞、交流、共鸣,从而获得对文章深层意蕴的领悟。

由此可知,寓言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练、生动的故事里的一种文体。虽然篇幅短小,结构简单,语言朴素,但揭露事物的本质很深刻。寓言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寓意,进而能把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以寓意类比。在这方面,应做好以下两点。

一、通过人物形象体会寓意

寓言是形象的艺术,常常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一个又一个鲜明、生动的形象。在寓言的王国里,狐狸和狼、青蛙和小鸟都不再是动物,而是人格化了的“人”,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透过夸张的手段对角色言行进行讽刺,成功地塑造出生动的形象。因此,感知、分析寓言的主人公形象是学生领悟寓意的前提条件。

1.语言感知:在寓言中,愚体的语言大多是夸张的,其思想和话语表现出其无知和可笑。例如《自相矛盾》一文中,寓体前后的语言为“我的矛锐利的很,不论什么盾都能戳得穿!”“我的盾坚固的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这种带有强调意识的重复句式,让我们一眼就感觉到主人公前后的矛盾,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因而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从而揭示文章的寓意。

2.动作感知:愚体动作的夸张和可笑,往往让我们忍俊不禁,然而在这嬉笑怒骂的背后,是对愚体本身的一种感知。《掩耳盗铃》中的主人公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个铃铛,虽然他掩住自己的耳朵,自己是听不到了,可是要防的是被别人听到,这样做有什么用呢?这是自欺欺人,是十分愚蠢的。

二、通过总结分析体会寓意

有的寓言寓意高度概括在题目当中,有的蕴涵于故事结尾的人物的语言中,有的体现在故事的叙述当中。无论是题目,还是故事内容,都简明准确地阐明一个道理。

1.分析关键的句子。教学寓言应特别重视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句子,这些关键词句一般都直接揭示了寓言的寓意。例如《亡羊补牢》,通过让学生抓住“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以及“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等句子的理解,让他们知道寓意: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以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分析。《揠苗助长》通过对禾苗生长规律的揭示,以及这位农大违反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的驳斥,让学生懂得事物发展都有客观规律,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物弄糟。

3.从分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辨证关系去揭示寓意。例如《守株待兔》中野兔撞树这一偶然性,如果没有认清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把它看成一种期望值很高的必然现象,那么只会白白浪费精力。

寓言所讽刺的对象并不是寓言本身,而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事。因而,我们教学形式要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生活,去发现自己生活中类似可笑的人和事,把寓意类化。

猜你喜欢
禾苗领悟寓言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小熊的家
多么痛的领悟
时装寓言
禾苗上的露珠
To Pull Up Seedlings To Help Them Grow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
寓言的马甲
有趣的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