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2015-08-16 12:46饶雪刚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命题习作作文

饶雪刚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6-0064-02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写出鲜活的生活或感知作文来。虽然很多教师一直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实践,可是收效一直不大。怎样才能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深究原因是作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生活,忽视了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现就这一状况谈谈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拙见。

一、阅读和观察相结合

积累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怎样有效积累素材呢?有三条途径:第一是从阅读中积累。主要指从课本和课外读物上学习积累。第二是从经历中积累。回忆过去,把过去农村生活中的有意义、有趣的事,通过回忆、整理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按童年、家庭、学校等归类。第三是从观察和体验农村生活中积累。在农村生活中,只要有感受,就把它记录下来,口积月累,就会厚积薄发。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积累下来,这就是写作文的最好素材。

二、命题要客观实际

1.命题生活化

作文命题只有贴近农村学生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诉他们的生活积蓄。”因此教师作文命题要让学生写自己、写自己的欢乐和苦恼,写自己身边的人、写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熟悉的事物,使习作达到由衷而发,自由表达挥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研究命题,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

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用“我发现 ”“给

的一封信”“对 说些心里话”,以“我”为话题进行命题。命题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活跃思维、放开手脚。单一命题很难提起全班学生的写作兴趣,采用“二选一”或“多选一”的方式,既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又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写作空间,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较大的帮助。

三、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

1.开展每周一次的课外读书活动。所渭“好文可医愚”,因此在开展每周一次的课外读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精心挑选的好文章互相传阅,将自己认为好的文章、好的片段抄录过来阅读、品味。渐渐地让学生沉醉其中,同时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巧妙的将好词佳句应用于习作中的能力。

2.开展课外练笔活动。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也无法达到提高的目的。课外练笔活动主要是写口记、写周记、记读书笔记、做读书卡等。这是学生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写口记、周记应该从小学三年级起就逐步进行训练)。通过几次训练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最差的和最好的作品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清小组成员分析存在的不足和优点,在同学的相互指导和帮助下,促进练笔水甲的提高。

3.注重校外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农村社会生活,有目的地把农村社会生活引进课堂。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接触农村社会,了解大自然,认识农村新事物、新现象,指导学生观察一切。如开展社区活动,“我帮父母干农活”,走进农村、走进农民等活动。通过有指导的接触农村社会,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促使作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4.适时开展作文活动课。农村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是找不到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适时开展作文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并要求学生及时将活动中难忘的事或场景写成作文,同时教师要及时评讲,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寻找习作素材。

5.抓住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时机,积累习作素材。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如“月末晚会”“主题班会”“主题校会”“主题演讲活动”“冬季运动会”等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教师在活动前要要求学生积极投身于活动并提醒学生留心观察、体验活动,记下活动中难忘的人和事,以此达到来积累习作素材的目的。

四、要强化学生的语言锤炼

一是要引导学生从单纯客观摹写的基础中走出来,选用最恰当的词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是要加强语言积累,要让学生知道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学生建立“词库”,让他们用摘抄、口记等形式把生动、优美、准确的词语、句子、篇目记下来,做到写作时能顺手拈来,游刃有余。

三是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对音、形、义、句、段、篇都应进行扎实训练。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要避免纯语法化的路子,一切脱离了实际的语言都不是好的语言。最好要选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范文,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其中的好词好句,在习作中将这些好词佳句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四是要重视范文引路。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优秀例文给学生鉴赏,并做好教师和学生的点评,以此来学习、借鉴别人的语言风格、组词成句和连句成章的方法。

猜你喜欢
命题习作作文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