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拉力赛”2015年第四站读者来信选登

2015-08-20 13:05
当代 2015年5期
关键词:当代抗日战争战争

读者:李永海

《抗日战争》以恢弘的篇幅记述了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真实地还原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作品叙述铿锵有力,是一部厚重大气的战争巨作。八年抗战的硝烟虽然已经远去,但中华各族儿女不畏艰险、前仆后继、同仇敌忾、浴血山河的英雄气却依然荡漾在我们周围,浸润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贺小晴的中篇《一个人的瞄准与射击》和祁媛的短篇《美丽的高楼》,均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叙写出时代精神的印记,直指世道人心。这两部小说读来既亲切又过瘾,令人不禁回味,让我们学会寻找一个自我平衡的空间,跳出低到尘埃的生活,引导我们有尊严地活着。人与人之间,最温暖不过如此。

读者:陈军

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里,还没有哪一部纪实作品像《抗日战争》这样全面记述了国民党气壮山河的正面抗战过程。尽管它的主要构件是文献、电报、讲话、回忆录、日记、新闻通讯和记述,作家的引申性质的插叙和必要的过度文字甚少,但它是经过别具匠心的选择的。在阅读中,我嗅到了战火的气息和这气息的余烟。我或由衷激动,或冷静设问,感性的脉络与理性的思索交汇大海一般翻卷。抗日战争给中国带来胜利的欢呼,也带来苦难的悲戚,但它不能剥夺中国的希望。在眼前一片歌舞升平、马肥甲锈的背景下,《抗日战争》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的苦难历史,找回我们民族复兴的大国之魂。

读者:王西江

恰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王树增先生的《抗日战争》为我们徐徐展开70年前中华民族八年浴血奋战的全景画卷。作品条理脉络清晰,重大事件翔实有据,主要人物特点鲜明,战争惨烈刻画细腻。作家对于这场残酷战争的经验教训进行了高度的、专业的、冷静的分析,为警示当今、传导后世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认知意义。推荐最佳。

本期蒋子龙先生的回忆文章中,《当代》派人一大早坐火车去天津取稿子的细节非常感人,为这份古朴的传统给《当代》点赞。

读者:王兵

《楼适夷: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让人心潮叠涌。感谢王培元妙笔生花地重现了楼适夷的非常人生,文章还经典在后来楼适夷晚年写过一篇文章,其中“话改造”提到萧伯纳说过的一句话:“有的人在自己的脑子里让别人跑马,人云亦云”,他自己写道:“要管住自己的脑子,谈何容易”。这是对曾经的天真、轻信、盲从的一种百感交集。读完王培元的这篇文章,叫人震烁,因为是一种灵魂上的阅读!

读者: 费金元

在浩如烟海的关于抗日战争题材的文章及书籍之中,王树增先生耗时六年倾心打造的纪实文学巨著《抗日战争》堪称一座巍峨壮丽庄严肃穆而又耀眼夺目的里程碑。作者充分运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不仅精确细致地描写了那些真实具体的战斗场面,而且从理论层面上仔细分析了战争的来龙去脉,中日两国各自的国家和民族特点,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等,对于后人深刻理解认识那场战争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该作是一部增强民族自信心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充满巨大的正能量,推荐其为本期最佳。

读者:丁气高

第四期整体质量非常高,读了爱不释手。支持王树增的《抗日战争》为本期最佳。蒋子龙《现实主义的福地》一篇感情特别真挚,《当代》素以文学记录中国,文学克隆真实,一斑窥一豹,读罢此文便可略知一二。

读者:徐文刚

回首上世纪的抗日战争,创作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巨著,既是应当的,也是可能的了。王树增的“战争系列”一直在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这也是他的“战争写作”的价值所在。正是基于此,王树增完成了他“战争系列”最为宏阔的一部作品——《抗日战争》。

读者:刘丽萍

陕西作家黄朴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年夜》,以非常传神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年生、金凤这对令人过目难忘的农民夫妻形象。尤其是他们那种虽然身陷多灾多难困境,但仍然坚守尊严底线,依然憧憬阳光希望等被刻画得维妙维肖,非常扣人心弦。该小说短小精悍,人物形象特别鲜活,特接地气,是脍炙人口的短篇佳作。

读者: 冯驱

王树增老师的《抗日战争》虽然待续,但已吸引了读者,我不顾天热已经读完。感谢王老师用自己多年丰富的知识积累、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如此大作。我投《抗日战争》为本期最佳一票。

王老师从“序”开始就把读者引进当时世界的政治、经济、国际、国内的大形势中,读懂“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逻辑”,就更能看清现在的日本内阁为什么要强行通过安保相关法案,日本到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是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必须关注的。等待王老师再有新作发表。

一直喜欢冯八飞老师的讲谈,爱因斯坦系列请继续发表。

读者:路永春

有别于《抗日战争》的宏大叙事,刘跃利的《绝境》从一个侧面描写了我党隐蔽战线对敌斗争的残酷和牺牲,同样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小说几个主要人物那种崇高的信仰、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泣天地动鬼神!我们抚今追昔,不禁感慨万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

读者:郑伟才

喜欢《美丽的高楼》,行文风格特别,感悟生活独到,短而精,文中作者对屌丝做了形象的注释,面对生活的无奈适时地调侃搞笑下,也是一种解压方式。

《楼适夷: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中看到了这么多的文豪、名家都做不到人格上的独立。人虽然是多面的,但趋利避害是不变的,无非有人明显些。人性中的恶在特定的环境中会激发出来,但能最终去认罪,去赎罪,就说明人良心未泯,善永不死。很喜欢!

读者:曹雨河

贺小晴的中篇小说《一个人的瞄准与射击》瞄准的是当下射击的是人心,作品直面物欲横流淹没的现实,勘探人心不断下陷的深洞。令人深思物质强大的侵蚀力量与人性中灰暗的欲望地带的纠结,将人心又拉回鲁迅的老话:做暂时稳了奴隶的欣喜;做不得奴隶的无休止的焦虑。

读者:蒋培娟

先回顾《解放战争》与《朝鲜战争》,再通读《抗日战争》,“国人抵御外辱的心灵史”。看推荐语,贴切颇多深意,推荐《抗日战争》为本期最佳。

《一个人的瞄准与射击》,读出老四的无奈。喜欢《绝境》小说风格。短篇《美丽的高楼》《一个人的午夜》有看点。

八飞教授《爱因斯坦的战争与和平》,耐看,长知识,读完,意犹未尽。

猜你喜欢
当代抗日战争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中国中产阶级音乐的人文观察
论当代女摄影师作品中的个人视角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当代》背后的当代
抗日战争(第一卷)
战争